李琦,周村区特殊教育中心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热爱特殊教育事业,工作中坚持“教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让学生体会生活的多姿多彩,更好地适应生活,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的能力。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始终以师德规范自己的言行,以教好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
一、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
作为一名特教工作者,面对每一位特殊孩子,我时常提醒自己工作中要耐心、细心、多思考,对于孩子在语言、认知理解、运动、自理等方面的缺陷,接受新事物需要比普通孩子更长的时间,就需要更强的耐心和恒心,不要轻言放弃。
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努力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作用。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发现他们的优势,因人施教。熟悉每个学生学习、生活的习惯,关注孩子们微妙的情绪变化,站在他们的角度体会他们不同环境下的需求,对于语言表达不够流畅的孩子,用心地去观察他们的动作、手势,结合他们的兴趣、爱好,加以简单直接的字词提醒,引导他们准确地表达自己并参与到集体学习、活动中;情绪突然不稳定、哭闹的孩子,仔细地去捕捉他们的眼神,给予他们肯定和充满安全感的关注,适时营造安静、有序的氛围,帮助他们慢慢融入所处的环境,为进一步参与教学活动做好多方面的准备;胆小内向的孩子,交给他们力所能及的小任务,完成后和同学们一起热情地赞扬,慢慢地孩子脸上多了笑容,也会主动帮助同学,自信和开朗了许多。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学习素养、语言交往及社会适应等能力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二、常规习惯 常抓不懈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贯穿在整个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的能力特点不一、存在的行为问题不同,我着重抓班级常规,加强学生正确行为引导的规范。从进入校园开始,细化一天的流程。排队、早操、课堂学习、如厕、课间休息、饮水等,给予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的视觉提示、语言提示、手势提示等,在每一个环节中,不断地修正、强化,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巩固学生的正向行为。规范好行为,才能塑造好习惯,随着时间的积累,学生的良好行为不断增强,自我控制能力也在慢慢提高。
三、具体要求 指导到位
儿童对事物的认知是整体性的,能熟知轮廓,但不注重细节,特殊儿童尤是如此。工作也有时会感觉孩子听不懂老师的话。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会及时反思是否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没讲清或学生没听明白的情况下,就让学生去完成某项任务,学生们只能是瞪着眼睛看着你,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或者其行为往往事与愿违。
为了使学生不产生挫败感,有利于他们掌握做事情的技能,我会以孩子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孩子能听懂的话和他们交流。其次,注重细节教育,把该做的事指导到位。每一步示范清楚,比如整理衣物、穿脱鞋袜、擦拭桌椅、物品摆放等,把要求的细节提醒到位,学生就能听得懂、做得到。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管理和约束,学生的观察力、生活技能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丰富了自身体验,也有助于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教育是爱亦是责任。特教事业,不期盼有“桃李满天下”的荣耀,但盼望我们的学生能走出校门,自立于社会,成为生活的强者。而孩子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我可以!孩子们的每一次进步和成功,都让我深深地知道,虽只是一名普通的特教老师,但我热爱这群天使,热爱这份特殊的事业,我愿在特殊教育的园地里谱写这样一首平平淡淡却富含满腔爱意的的歌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