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聿文,女,汉族,中共党员,1977年2月出生,现担任周村区特殊教育中心副书记、生活适应课老师,先后被评为淄博市特殊教育工作表现突出个人、淄博市优秀团干部、淄博市最美青年、周村区优秀教师、周村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周村区优秀德育工作者、周村区优秀党务工作者、周村区优秀党员、周村区教学先进个人、周村区骨干教师、周村区教学能手、周村区“三八”红旗手标兵等荣誉称号,获得山东省优秀课程资源评选二等奖、区优质课一等奖、参与多项省、市、区课题研究。
我是一名特教学校老师,与特殊孩子朝夕相处28年,始终坚守教学一线,兢兢业业,我上过音乐课、数学课、诵读课、康复训练课、认知课、生活适应课,和这些孩子每一天都会发生许多故事,可仔细想来,却没有一件事是那么所谓的惊天动地,只是一些再平凡、再普通不过的小事而已。
一、坚守初心,追逐心中的梦想
少年时,带着希望和梦想,我踏进了师范的大门。毕业时一张薄薄的分配证却将我安排在了特教中心。对特殊孩子一无所知的迷茫,让心中的激情与梦想泛起了涟漪。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踏上了三尺讲台。望着这些有着如花般可爱笑脸,如月般闪亮眼睛的孩子竟是一群特殊孩子,我慨叹命运的不公,看着他们无动于衷的眼神,我终于掂量出做一名特教老师的分量。
小校的家离学校有30里,爷爷每天骑着三轮车来送他上学。很长一段时间,我发现只有爷爷来送他,送过了解才知道小校的妈妈也有智力问题,爸爸弃他们而去,孩子嘴里的爷爷其实是他的姥爷。每天老人家骑着电动车,60多里路来回接送他,不管刮风还是下雨,只是希望孩子能多学一点知识。看到小校凌乱的家,心里莫名地心酸,老的老,小的小,残的残,生活是如此无奈。其实,小校很懂事,在家能帮爷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校喜欢帮老师做事情,也热心帮助同学。通过一对一辅导,小校会写数字,会计算10内的加减法,能用完整的话给老师表述一件事,喜欢帮助老师发书,交作业本,主动擦黑板,扫地,帮助同学等等,看到他每天都开开心心地学习,每天都有进步,我觉得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二、一片丹心,打开希望的天窗
“把梦想种在心中,它就一定会开花”。我的梦想就是:努力为不幸的孩子、不幸的家庭带来希望!我积极参加送教上门工作,对不能到校上学的重度障碍学生进行精细动作、生活自理、认知康复等个别化训练。经过康教结合训练,小甲能自己穿衣服、上厕所了,小琪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改善,精细动作能力也提高了不少,小睿能背诵好几首古诗了……每次送教后,孩子们不舍的眼神、家长充满期盼的表情,是我风雨无阻坚持的动力,是我努力的方向和意义。
三、如雨师爱,滋润迟开的花朵
学前康复班的孩子年龄都比较小,和他们在一起,总觉得世界是这样的不公平,让这些孩子一出生就要遭受这么多苦难,很多孩子从来没有接触过集体生活,家长的包办、溺爱,让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不会上厕所、不懂上课常规,为了一个简单的动作练习,反复又反复,时间长了,孩子没有兴趣了,就准备小贴画、糖果作为奖励。小明每次来上学,看到我都会张开手,跑着扑向我,“老师抱抱”,我笑着张开手臂抱起他,然后开始一天的训练与学习。就这样周而复始地训练着、学习着,看着孩子一天天地变化着,家长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有时我就这样想,正常孩子的家长每天送孩子去上学,心里怀揣着孩子好好学习,考个好的大学,找个好的工作,而这些残疾孩子的家长也是这样风雨无阻地送孩子来上学,怀揣的梦想却是孩子能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上厕所,认识自己的名字,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这样的家长有多么痛苦。所以在康复教学中,我会加倍地努力,对得起这些孩子,对得起这些家庭风雨无阻几十里,风雨无阻十几年的求学路。
四、躬耕教坛,静待微花的绽放
小霖身患多重残疾,言语能力差,其智力发展也近乎停滞,一个简单的数字,需要重复无数遍,孩子还是不能掌握,在康复训练中我多采取肢体感知的方式,如拍手、轻捏手指等互动游戏,以唤醒他的感知能力。小俊是中度自闭症患儿,主动语言较少,刻板行为严重,有攻击行为,在课堂中,我运用代币为强化物,帮助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学会数数,建立交换意识,使用代币进行物品换购,通过代币强化,小俊的交往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大课间能和同伴配合一起做集体游戏:能在老师和家长的语言提示下,与人打招呼问好,能听指令做一些较复杂的动作,能及时控制自己的情绪等。看到他每天都开开心心地学习,每天都有进步,我觉得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我把对特殊孩子的爱滋润在默默无闻的平凡工作中,有的孩子上厕所提不上裤子,拍拍他的小屁股,帮他提好;有的孩子鞋带开了,弯下身子教会他系鞋带;有的孩子鼻涕流出来了,拿出纸巾教他擦掉……平凡的我,传递着党和国家对特殊儿童的关爱,为特殊教育的发展深耕细作。平凡,也要发光。或许,它不够耀眼。但是,点点微光,汇聚在一起,就是灿烂的星海,让特殊儿童的夜空也璀璨明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