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明家庭、文明城市建设,漯河市源汇区博爱学校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文明家庭宣传教育”主题活动。
本次宣传活动,博爱学校宣传了漯河市临颍县荷塘柳岸小区史学正家庭。
在临颍县荷塘柳岸小区,史学正一家是出了名的和谐美满。他们一家六口,三代同堂。老两口相互扶持走过半生,如今儿孙绕膝仍热心公益。史学正一家被评为漯河市“文明家庭”。
年轻时的史学正为国守边、勇赴前线,在枪林弹雨中立下赫赫战功。1980年,19岁的史学正成为驻守边疆的一名战士。由于技术过硬,他多次受到连队、团里表彰,并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4月28日,老山战役打响,史学正就在前线。
“那是一段令所有参战军人难以忘怀的岁月,隆隆的枪炮声似乎没有停止过。连长第一天就牺牲了,刚刚还在并肩战斗的战友下一秒钟就可能牺牲在自己眼前。”史学正的语气不觉间沉重起来,“那时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我连续腹泻五六天,一度虚脱到不能走路。可是,想到身后的祖国和人民,想到牺牲的战友,身为班长的我就是爬也要爬上战场。”
在这场战役中,史学正所在的连队荣立集体一等功,他荣立个人三等功。如今,他的手臂上还留着炮弹炸伤的痕迹。
退伍后,史学正回到家乡娶妻生子,后来担任临颍县王岗镇杓李村党支部副书记。在任时,他恪尽职守,带领村民修路、挖沟,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妻子李孟玲侍奉公婆如同对待亲生父母。婆婆患阿尔茨海默症,生活不能自理,李孟玲就一日三餐喂老人,收拾老人大小便也没有丝毫嫌厌。
一家人搬到荷塘柳岸小区后,李孟玲仍操持家务,史学正则热心公益,常和老战友一起看望烈士家属,到城关街道的各个社区给孩子们讲战争往事,培养他们的爱国之情。老城社区的工作人员张艳辉告诉记者:“学正叔每次都是即兴发挥,他讲的故事孩子们特别爱听。”
史学正、李孟玲老两口和儿子、儿媳、两个孙女一起居住。儿媳裴三妮虽然工作很忙,但每天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婆婆打下手。“我心疼儿媳累了一天,想让她歇歇,她心疼我年龄大,干起活来就不停手。”李孟玲告诉记者。
多年来,婆媳间欢声笑语,没有发生过磕碰。小区居民李代香提起这家人,直竖大拇指:“公婆都是好人,孩子孝顺,媳妇贤惠。这一家真是和谐的家庭。”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不只是个人和家庭的事情,也是党和国家的事情。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传家训、扬家风,通过内在的自我约束,依靠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一言一行,严以修身,严以自律,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给家庭成员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良好的家风推动党风、政风清正,社风、民风淳朴,让好家风增进家庭和谐,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