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途中
本网讯(通讯员 胡平先)12月24日,兴山县黄粮镇百城村的小泉垚家里,又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只见他们来不及落座,就跟小泉垚的爷爷攀谈起来:“小泉垚最近身体好不好,能不能听指令了?”原来,这是兴山特校的老师给小泉垚送教来了。
“我会绕珠了”
见到老师,只见平时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不愿意与人交流的小泉垚眼睛一亮,不仅认真盯着老师专门为他带来的绕珠学具,眼神随着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木珠移动而移动,嘴巴里还尽力模仿着发出“红色”的声音来。“这个娃儿真是巧了啊,平时我行我素不听指挥,老师一来就能安安静静坐着听课。只怕是心里就盼着老师来呢,就是辛苦你们啦,每次跑这么远的山路。”小泉垚的爷爷由衷感叹道。
“我会点数1”
送教教师韩赟赟借助绕珠学具引导小泉垚进行红、黄颜色的辨识,认知简单的图形,并辅助他完成一颗木珠的绕珠练习,从而锻炼手指的灵活性。李军堂老师则采用生活中常见的水果、香蕉、橙子等物品,为小泉垚开展“3以内的点数的学习”。尽管孩子没有语言能力,但是他用表情和动作告诉老师“我知道1 个是多少,我学得很开心!”
“我来学习画苹果”
在小泉垚家里结束了近两个小时的教学活动,送教教师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相距10公里外的小元浩家。看见老师,小元浩嘴里连连发出“啊啊啊”的打招呼的声音,并且开心地笑起来。其母亲告诉老师:“这些天元浩的爸爸外出打工,只有我和他两个人在家。他一直不开心呢。今天看到老师就笑了。虽然养着这样一个重度残疾孩子,我们的心理压力极大。但是老师坚持定期来给孩子送教上门,让我们感受到关爱,感受到温暖。”
为家长讲解国家资助政策
兴山特校校长陈振兴介绍,学校除了承担校内学生的教育、康复、职业技能培养外,还将身患重度残疾、身患不能自理、不能入学就读的适龄儿童纳入学籍管理,作为送教上门对象,每个月采取送教上门的方式为他们提供关爱、康复、教育服务。并落实国家“一补”资助政策和县级教育扶贫资助政策,精准扶贫户每年享受3250元,非精准扶贫户则享受1250元。保证这些孩子的受教育权和日常生活得到保障。目前全县享受送教上门的适龄儿童共有13人。分布于榛子、黄粮、高桥、峡口、咸水等镇。送教工作方案详实,工作制度健全,一人一档,一生一案,因人而异。尽管送教对象残障程度重,但是在老师们的关爱下,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特别是这些孩子的家长从老师的鼓励和坚持中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又积极投身于劳动生产,抓住党的好政策发展产业,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