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在秭归县特殊教育学校,有一群隐匿于闪亮讲坛的幕后英雄,他们在特教后勤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温暖的双手播撒爱的种子,用温情的呵护关怀特殊儿童。风雨秋冬无悔过,情洒特教谱人生!
雷锋同志曾说过“共产党员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秭归特教的后勤人,就是将雷锋精神发扬光大的典范。曾经,那神圣的三尺讲台,留下了他们激情燃烧的身影;那神奇的三寸粉笔,抒写了多少美好的青春!如今,在党的感召下,他们积极地投身于伟大的特教事业,为特殊儿童的衣食住行,生活保障倾情奉献,成为了“大爱无言”的特教幕后英雄。
向祖贵是一位老党员,年逾五旬的他,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儒雅"。才华横溢的他年轻时曾是一所中学办公室主任,在长久的办公室生涯中练就了豁达平和的心态。对待老师,他真诚相待,对待学生,他亲切关爱,受到全校师生的爱戴。在特校后勤工作中,他主要负责学校门卫工作,不仅用细致谨慎的工作态度为学校把好了安全的第一道关口。还利用工作闲暇,协助学校党支部工作日常琐事,他用丰富的档案整理经验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为学校党建工作的顺利发展铺平了道路。
特校保育岗位写满艰辛,特殊孩子们初入学时的情景历历在目:保育老师们整夜整夜守护着狂躁不安的孩子们。轻声细语的安慰,帮他们洗脸擦身子,为尿裤子拉大便的孩子清理换洗干净……只有当过妈妈可能才体会到这一切艰辛,可特校保育老师们比一位母亲付出的更多更甚,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群“特教”的孩子们啊!
秭归特校的保育老师们,用她们那坚韧的品质,克服重重困难。日复一日,手把手教会孩子们自已穿衣、自已吃饭、自已整理床铺衣柜;年复一年,督促孩子们养成讲卫生、爱整洁,讲文明、懂礼仪的良好习惯。孩子们在生活能力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令人欣喜,在这进步的背后,埋藏着保育老师们多少的艰辛与努力啊!
保育员余玲老师,性格豪爽干炼,是一个有思想,对生活充满热情的教师。她在工作中对学生严要求,重管理。余老师说:“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益。”因此,在保育工作中,她尤其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每天下午餐后、看电视前,她会集中对学生不良行为严厉批评,并教导孩子们应该怎样做,哪些才是好习惯、好行为。余老师既是“严师",也是孩子们的“益友”。她爱唱歌,会器乐,每到闲时,她会用自已优美的歌声与动听的笛音与孩子同乐,并教会孩子们很多积极向上的歌曲,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生活的乐趣。
保育队伍中的王清华老师则是孩子们眼中的“慈母",寝室中,餐厅里,操场上总会听见她对孩子们那温柔的关爱声。无数次见她戴着老花镜为孩子们缝缝补补;无数次见她和声悦色地教导调皮多动的孩子。她对孩子们一片爱,孩子们回报她一片情。王老师说:“我觉得自已很幸福,很有成就,因为有这么多孩子信任我,依赖我!”
做事利落的保育老师胡家旺,同学们亲切称之为“胡阿姨”。胡阿姨对孩子们的饮食习惯特别了解,哪位孩子不喜欢吃什么,哪位孩子对什么食物过敏,她记得一清二楚。
年轻秀气的屈琴琴老师,在家中也曾是一名娇娇女,可来到自己的保育岗位上,就变成了“女汉子",苦活、重活、脏话活样样拿得下。工作中兢兢业业,从不叫苦喊累,真的让人刮目相看,让老师们发自内心为她树起大拇指。
令老师们伸出大拇指点赞的后勤工作者当然还有更多更多,如为了孩子们营养搭配均衡,每天亲自奔赴菜场“挑挑捡捡”的司务长赵宝培老师、特殊孩子们的健康保护神校医马翠琼、既是保安,又是学校宣传能手的杨德赟老师、为了给特殊孩子们做出可口饭菜,凌晨到厨房,日幕才回家的厨房师傅们……
因为有了你们,校园才更和谐。
因为有了你们,孩子们才更温暖。
因为有了你们,家长们才更安心。
因为有了你们,学校育人才会更顺畅。
我赞美你们,特校后勤工作者!
在寂静的清晨,你们闻鸡起舞。
在宁静的夜里,你们披星戴月。
不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
你们不厌其烦、默默奉献。
你们的工作平凡,
但在平凡的工作中,
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我赞美你们,特校后勤工作者!
你们是特殊孩子们幸福生活的保障,
你们是无名的英雄,
你们用日日夜夜换来了人们的敬重。
你们用心谱写后勤工作的赞歌,
用双手描绘后勤工作的蓝图,
用奉献的精神装点特校的美丽。
你们甘作绿叶配红花,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我赞美你们,特校后勤工作者!
RdR特殊教育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