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培智学校:依托民俗文化扎实开展融合教育

时间:2017-02-19 09:10:30  来源:浙江省象山县培智学校  作者:张杰
2月13日,象山县培智学校召开宁波市特殊教育专项课题《借助民俗文化开展融合教育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组会议。会上,学校教科室汇报了该课题研究的进展以及成果,并就课题的收尾阶段工作做出了具体的部署和安排。 据悉,培智学校依托象山当地民俗文化,将学校地处农村的地理弱势积极转变为优势,学校认为这些象山的民俗文化展示着这个地区的精神世界,是历史与生活传承给人类的丰厚教育资源,更是智障学生进行融合教育的重要元素,因此培智学校决定借助民俗文化这一融合平台,引导智障学生开展融合活动,为其真正地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在课题开展的前期,课题组实地走访了象山的各大村庄,调研汇总了象山行政区域内的民俗文化活动,并最终将这些活动归为四大类,即第一类“爱情文化”,其融合形式为“听故事,知由来—重体验,受熏陶—学童谣,传文化”;第二类“手工文化” 其融合形式为“看过程,知特色—学制作,知门道—品成果,有体会”;第三类“杂食文化” 其融合形式为“查源头,知种类—做美食,学做法—品美食,谈感想”;第四类“节日文化” 其融合形式为“听由来,知寓意—看热闹,享喜庆—重参与,争好运”。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参与当地的民俗文化融合活动,学校于2015年正式开展社区融合实践课程,由于课程内容结合了当地的民俗文化,十分新颖、有趣,深受全校学生的喜爱,至今已开展了“十四夜”、“三月三”、“七月七”等各类民俗文化融合活动20余次,通过民俗文化融合活动这个特色平台进一步地满足了学生的发展需要,主要体现在四大点:1、体验了民俗文化;2、学会了民俗技艺;3、掌握了社会技能;4、融入了社会环境。 学生参与到民俗文化融合活动中去,不再长时间的“躲”在“家”中,在融合活动的开展中他们能够建立自信心,尝试与人交流、互动游戏,部分学生更能主动与人交流,互相合作完成一项任务,他们正朝着能够走进社会努力着,社会也逐渐接纳这群特殊的孩子。
顶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