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汇区博爱学校课堂教育教学:《鸟窝》

时间:2016-11-30 16:28:29  来源:  作者:

 5q9特殊教育信息网

        面对一个充满情感且较长的绘本,如何抓住绘本的主题,给学生以更多自主阅读的机会是我不断思考的内容,在教学中我进行了多次的尝试,把学习的任务分解,设计教学步骤,引导学生逐步深入阅读绘本。我运用“进”与“退”的教学策略,使“教”与“学”有效结合,“进”体现在不断提供新的、适宜的“支架”的过程,如提问、小结,即“教”,在集体的阅读活动中较为明显;而“退”就是维持或移除原来的“支架”,让学生猜测、交流、尝试,即学生的“自主阅读”,两者相辅相成,逐渐让学生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人。下面是我在执教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5q9特殊教育信息网

1.安放“底座”:用已有经验作支撑,先进后退,为感知绘本提供支持。5q9特殊教育信息网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从最接近学生现有水平的起点出发,“已有经验”无疑是学生最真实的起点。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其设计、安排的阅读方式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阅读的效果。面对这个长达二十几页的绘本,在第一次试教时,我节选了其中的部分画面,利用集体阅读电子书的形式,把目标定位在“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上,尝试过后我发现,学生似乎兴趣不大。于是,第二次活动我采用了集体阅读和自主阅读相结合的方式,集体阅读时,提取关键性的页面牵着学生的手直奔主题,自主阅读时,放手让他们选择感兴趣的页面观察,进行梳理、引导和深化。我还在目标中增加了“根据自己的经验浏览绘本,愿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画面的理解”,实践发现,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主动投入,出现了多样化的表达,如提问:“老爷爷住进来后是怎样做的?他和小鸟成了好朋友吗?”学生有的说:“是的,老爷爷也给小鸟喂食。”有的说:“小鸟为老爷爷歌唱。”等等。正是基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发展水平,我准确地选择了切入点,先进后退,点燃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去学习思考,为“脚手架”选择了一个合适的“底座”。5q9特殊教育信息网

2.搭建首步“脚手架”:集体阅读先行,时进时退,为学习绘本提供支持。5q9特殊教育信息网

“脚手架”的搭建要有合理的程序性,要善于把一个复杂的、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问题,采用“小步走”的方式,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低到高逐步搭建多个“脚手架”,做到环环相扣、稳扎稳打,让学习更加有效。本次活动的一个重点是理解故事内容,在故事的开端,学生往往无所适从。因此,我先行一步,出示电子书让学生共同观察画面,集体阅读前半部分,其间时进时退,如:“谁来到了老奶奶的家,他们在干什么?”此为“进”;而后转而倾听,让学生将观察到的结果自由表达,此为“退”,此时及时地给予反馈,然后再“进”,提出了更高的观察要求:“老奶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怎么发现的?”通过一系列问题又慢慢地“退”到学生身后,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她很开心,脸上笑眯眯的”等等,在“进”与“退”之中,他们逐渐理解了小鸟与老奶奶的互相关爱之情,为第二步的自主阅读活动作好准备。5q9特殊教育信息网

3.搭建第二步脚手架:以自主阅读为“主柱”,以退为进,为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提供支持。5q9特殊教育信息网

在首步脚手架中,学生在集体阅读的过程中了解了绘本中的部分人物,对作品的基调已有一定接触,同时也在此过程中重温了阅读的一些方法,有了一定的经验准备,此时我适当退开,把问题交给学生,在作品转折点处把阅读的权利交给孩子,让学生带着问题、怀着兴趣沿着这条“主柱”自主攀登,在观察、猜测中与情节一同递进。当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仍要有效地“进”,不时地“添砖加瓦”,以退为进。在第一次试教活动中,在阅读后分享页面时,学生都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的发现,我便请他们来介绍,他们零星地介绍自己发现的页面,但最后还是没有深入理解后半部分的含义,因此在第二次教学时,我把阅读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时,也抓住时机给予引导,如第1415页学生分享他的看法时我就追问:“老爷爷和小鸟是怎样生活的?和当时老奶奶在的时候一样吗?”或是在相关联的页面巧妙地让学生连续观察,如有的孩子介绍第20页山坡上有许多大树和鸟窝,此时可适时提问“这些鸟窝是谁做的呢”,让学生将这一画面与前面的页面建立联系,调动先前阅读的经验,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在以学生为主体对故事进行梳理的过程中,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5q9特殊教育信息网

顶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