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你
----沂源县特殊教育学校研发校本教材侧记
通讯员 田亓健 尚峰 朱光潜
日前,在山东省特殊教育优秀课程资源评比活动中,由沂源县特殊教育学校提交的“校本课程系列教材”分别荣获省级二等奖和市级一等奖。这套校本教材是沂源特校26名教干教师,用三年的心血和汗水辛勤浇灌培育,献给全县中、重度智障孩子的特殊“礼物”。
自2005年以来,沂源县特校的学生生源开始由轻度智障学生为主转变为以中、重度智障学生为主,学校一直使用的《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试用本)》,仅适用于轻度智障孩子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中、重度智障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老师们陷入了“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困惑,大家都期盼有一套适合中、重度智障孩子学习使用的完整教材。王静老师告诉记者说:“以前的教材设计上不能图文并茂,有些知识很抽象,学生很难理解。”
2011年,学校借淄博市校本教研课题申报的东风,积极申报了《培智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研究与开发》的课题,并被批准为市级规划课题。该课题涉及生活语文 、生活数学、生活适应、运动与保健、绘画与手工等10门学科、88册教材,编写任务异常艰巨。
为保障教材编写工作扎实有序的开展,学校专门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25名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教材编写课题组。同时,根据学科需要,依次成立了生活语文组、生活数学组、生活适应组、运动与保健组、绘画与手工等10个编写小组。
为编写好教材,学校做了大量的前期筹备工作。召开了课题开题动员大会,组织教材编写专题培训。依据《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积极构建课题的规划方案和实施方案。研究制定各学科总体目标、各册课程目标、各册知识目标网络结构表、教材编写的基本模式、教材编写的基本格式等。发动老师积极搜索整理与编写教材有关的理论经验库、实践经验库、图片资料库等参考资料。
在教材编写中,老师们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积极克服工作上的难关,为教材的编写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李世美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根据课题组的任务分工,她承担着《生活语文 》和《生活适应》两个学科的组长任务,需要编写33册教材。作为组长,她除了干好份内的编写任务外,还要统筹安排好两个学科的编写工作。如编写要求、编写任务分解、编写进度、编写思路等等,都需要提前部署。由于教材中用到的好多图片都需要用电脑绘制,李老师就带领组内人员积极攻克难关,精心设计出美观实用的图片。在她和组内成员的齐心协力下,圆满完成了两个学科33册的编写任务。参与编写教材的李金霞老师也是累并快乐着。她在编写生活语文和语言训练时,有些内容需要从课堂教学和生活实践中自己积累和总结,并且要经过反复思考和推敲,直到科学合理了才编辑到教材中。
对编写教材这项工作,学校领导积极给予老师们支持和鼓励。每周学校开例会的时候,校长谈的最多的话题也是校本教材,对老师们的教材研发及时地进行总结和肯定。
自2011年7月到2014年7月,整整三年的时间,老师们以超人的毅力完成了预期的编写计划,共计10门学科,88册教材。与原先使用的培智教材相比,新编写的教材集中体现了对学生的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更符合智障学生的实际需求,编写教材达到了老师们的最终目的。看着一本本、一摞摞凝聚着智慧和汗水的崭新教材,校长和老师们的脸上写满了微笑和幸福。
2013年秋季新学期,学校四个年级5个班都用上了新教材。经过一学期的教材试用,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一年级启智班学生家长刘元霞高兴的对记者说:“老师为孩子们编写的教材非常实用,我的孩子刚来学校半年,在生活自理能力上就有了可喜的进步,我们当父母的都非常满意。”
付出就有收获。2014年,课题《培智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研究与开发》经过市级评审组的一致通过,圆满结题。同时,教材成果先后在张店特校、临淄特校、临沭特校等3个区县推广试用,并得到市教科所刘发德等专家和领导的好评。
校本教材编写工作是沂源县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学校立足“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光彩”的办学理念,全体教干教师在工作中严谨求实、敬业奉献。学校先后获得省康复训练工作先进单位、省规范化学校、市数字化学校、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市平安和谐校园、市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市绿色文明家园、县城市绿化先进单位、县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县教育体育工作目标管理红旗单位、县教育体育宣传工作红旗单位、县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红旗单位等几十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