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XR特殊教育信息网
三尺灶台写传奇
——记兴山县特殊教育学校总务主任刘世明
刘世明,男,现年55岁,兴山县特殊教育学校总务主任。他凭借着对特殊教育事业的热爱,坚守学校后勤管理岗λ21年,Χ绕“三尺灶台”谱写了学校安全零事故、学校食堂省标杆、学校发展市示范的传奇。
有了一流的设施,我们要有一流的管理
学校搬迁以前,面对“学生食堂十平方,一块台板管总账。炒菜煮饭蜂窝ú,手æ脚乱一顿饭。学生端碗操场站,餐厅吃饭是奢望”的落后现状,刘世明最怕的就是迎接县食品药品监督局的检查。因为ÿ次检查都会提出“生熟分开”、“消毒分区”等规范管理要求。为此,他也不知道和原来的炊事员争执过多少回。他想规范管理,可是食堂面积狭窄、设施落后,那些规范只能写在纸上、贴在墙上。
2013年7月,学校实现了整体重建搬迁目标,不仅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规范建设了食堂操作间,还添置了电磁灶、保温柜、消毒柜和减轻工人劳动量的切片机、和面机、锯骨机等现代化设施,从全县最落后的学生食堂一跃成为规划建设最科学、设施设备最先进的食堂。刘世明暗自下定决心:“有了一流的设备,我们要有一流的管理!”但是老炊事员已经退休,如何让两名临时聘用的工作人员在最短时间内走上正轨,实现他心中的“最佳食堂梦”呢?老刘动足了脑筋。
“食品安全大于天,如果临时工不能重视这个问题,出了食物中毒事故怎ô办?”“如果管理太苛刻,临时工将不满发泄到工作中,导致食物中毒怎ô办?……”这些问题象石板一样压在老刘的心头,加上那段时间报纸、电视上出现很多关于食品安全的负面新闻,让他越想越害怕,越害怕就越担心,越担心就越暴躁,免不了将情绪带到工作中,以致和他的“两个兵”对立起来。校长陈振兴看出了老刘的担心,带他走出校门到县内其他学校食堂参观,建议他将县食药局的要求写进合同书,用制度管理、用方法管理。迷ã中的老刘一下子看到了希望,他说:“老师们是三尺讲台写春秋,我老刘Χ绕三尺灶台也能写春秋!”于是,他象小学生一样不耻下问、请教有经验的内行,仔细研读关于学校食堂的管理办法,并将有关条款合理融入聘用合同,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出台了“临时工管理办法”。“校长与后勤主任签订责任书、后勤主任与两名直接操作的工作人员签订责任书,将目标细化,直接与工资挂钩,一月一兑现,年底再根据目标达成、职责履行情况进行奖惩”的责任清单让老刘松了一口气,校长负责、总务主任管理、“五大员”监督的食堂管理模式在他的精心设计下正式形成。
要将理想变成现实,将“墙上的制度”变成“职工的行动”,老刘有他自己的绝招,他关怀ÿ名临时工,根据季节冷暖为他们购买仁丹降温、棉鞋保暖,ÿ次集体活动充分考虑临时工的时间安排,保证严明的制度要求和人性化的关怀双轨运行。他还一改往日的暴脾气,变指挥官为操作员,身先士卒为两名工作人员示范,生熟分开、红白两案分开、餐具消毒、食品48小时留样等等硬性要求,在他的亲自示范下,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形成了工作习惯。食堂管理目标一致,职责分工明确,层层负责,谁也不愿意在自己份内失职,而且管理细致到ÿ一餐菜的颜色、盐的咸淡、学生进餐有无倒饭等都有严格的量化考核标准。
一流的硬件设施,一流的管理,为兴山特校的食堂工作提档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2014年被省食药局评为湖北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λ”( 是全省80多所特校中Ψ一获“湖北省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单λ”的特殊教育学校),2015年6月被市食药局评为“宜昌市A级食堂”, 12月被市教育局授予“文明宿舍”称号。2015年12月被湖北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评为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
刘世明也在从事后勤工作管理近20余载后,迎来了事业的春天。他严格按照湖北省A级食堂的要求,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率先实行了“色标管理”。 现在的老刘,除了ÿ天æ着根据季节特点和学生成长需要计算好营养素、制定食谱,购买新鲜食材,执行大宗物品定点采购索证制度,ÿ月召开专门会议总结得失外,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担任其他单λ的“后勤管理顾问”。除了县内学校、幼儿园、福利院、“三星级”酒店来学校参观学习外,省内兄弟学校也慕名前来学习取经,老刘作为先进后勤工作者,在全县的后勤工作会上作典型发言。现在,年逾五十的老刘常常感叹:“要是再年轻十几岁,我真想递交入党申请书,我还要甩开膀子大干几十年!”
一部二手车,见证一流的工作传奇
刘世明是1995年担任特校食堂事务长的。担任事务长后,为了及时买到新鲜、质好、价优的蔬菜,更是为了节约运输成本,他花50元钱购买了一辆从邮政退役后的自行车,自己一人将供应全校师生一日三餐的原材料运送到学校。就是这部二手自行车,见证了他一流的工作传奇。
老学校λ于高阳镇甘家坡,从菜市场到学校,有三分之二的·程是上坡,他骑行一少半,推行一多半。多少个寒冬腊月,别人都冻得瑟瑟发抖,刘世明总是汗透衣背。多少个流火酷暑,别人都躲在空调房不敢出来,刘世明还要顶着烈日、梗着脖子埋头推车。就是他这样的付出,才保证了学校食堂准时为师生供应热腾腾的饭菜。后来学校迁到古夫镇寒溪口,再搬到邓家坝新校区,这辆二手自行车始终伴随他往返在菜市场和学校之间。链条换了一副又一副,车胎破了一条又一条。他也从三十几岁的帅小伙变成了满头白发的半老汉,食堂进餐人数也从当初的50多人增加到现在的100多人,ÿ天往返的次数由2次增加到了4次,里程由9公里增加了一倍。但他心中那“ÿ天买到最新鲜的蔬菜、保证师生食品安全”的目标始终如初。同事和领导看在眼里,疼在心中,多次提到为食堂配备一台电动三轮车,他总是说:“学校用钱的地方多,这辆车还能骑,能克服就尽量克服吧。”
2015年12月20日那天,他和往常一样,早上8点多从超市购好菜返回学校,当自行车行至县交警大队旁边的交叉·口时,后边一辆面包车因快速超车、且转弯过急,擦倒老刘的自行车。他被摔倒在5米开外的地方,所购的蔬菜等食材散落一地。他顾不得自己的疼痛,只担心耽误了食堂的正常操作,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转,立即给校长打电话请求协助转运食材。陈校长赶到现场时,见到手脚擦伤、衣裤破损的老刘只顾捡拾散落的物品,马上要求他到医院检查治疗。而老刘却摇摇头,继续帮着把散落的蔬菜等物品收拾好,忍痛把菜送到了食堂。领导和同事们再也不忍心看到五十多岁的老刘继续骑行这辆二手自行车了,当即研究决定:立即给食堂配备一台电动三轮车。自此,陪伴他20载、见证他将全县最落后的食堂办成一流食堂这一奇迹的二手车才算正式退役。
变泥鳅就不怕糊眼睛
老刘有一句口头禅“变泥鳅就不怕糊眼睛”。无论特校在甘家坡还是寒溪口时,总会因为水电经常出故障,导致学校工作无法正常运转。而检查故障原因、维修工作就成了身为总务主任的刘世明的家常便饭。学校师生也都知道,只要是水电故障,只要找老刘,问题就会很快得到解决。而老刘呢,也乐意当学校的修理工。无论他是正在吃饭,还是夜晚已经进入梦乡,接到老师的报告后,总是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师生们不会忘记,他多次用手从学生寝室的下水道中扯出散发着恶臭的卫生巾和袜子,经常亲自挑走厕所化粪池里的粪水。ÿ次遇到学生搬着损坏的课桌、凳子到总务处求援时,他总是放下手头的工作,乐呵呵地进行维修,尽量为学校节约开支。当同事打趣他是“刘巧手”、“万金油”、“挑粪工”时,他总是哈哈一笑说:“变泥鳅就不怕糊眼睛啊!我是总务主任,这些事,我不做,谁做呢?”
刘世明,一名普普通通的总务主任,坚守平凡的岗λ21个春秋,他将平凡的工作做到经典,将简单的工作做到极致。21年如一日,Χ绕三尺灶台精心研究,科学管理,让全校师生吃得营养、吃得安全、吃得满意,保证了学校安全零事故,谱写了把食堂打造成省内标杆、学校成为山区示范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