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动向主动转身

时间:2015-09-29 16:59:46  来源:  作者:韩苗

 Vme特殊教育信息网

近年来, 区特教中心打破家校之间的“围墙”,让家校共育从简单参与到深度融合逐步转变,通过家教讲堂、家长助教、家长互助等途径,让家长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支持,使家长与学校成为平等的合作者,为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凝聚了教育合力。
家教讲堂—家长成长的“加油站”
“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境遇,但我们可以选择遇到不同境遇的态度……”日前,由学校针对家长举办的“为孩子一生的生活和幸福奠基”报告会正在进行。讲座上,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王本法教授饱含真情的事例和充满深情的讲述深深地感染着在座的每位教师、家长,有的甚至流下了泪水。
为帮助家长获取更多正能量,提高科学育子水平,学校聘请教育、医疗、心理等方面的专家及优秀家长代表定期开展“家教讲堂”系列的家庭教育讲座,由专业人员根据家长实际组织团体辅导,让家长们集聚在一起,相互帮助,相互学习,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造舒适的家庭氛围。
“听了专家的报告后,我的心情突然间明朗许多,思想上的包袱减轻不少,决心要用爱与智慧来维系婚姻、教育孩子,给家庭一个快乐的源泉,让孩子健康的成长。”五年级新新的妈妈说。
家长助教—家校互通的“连心站”
“真棒,接下来请把蓝色的积木找出来,看谁找得又对又快。”多功能训练室里,一位“特邀教师”正在用一些大小相同、形状一样、颜色不同的积木对三个孩子进行集体训练,这位“特邀教师”不是别人,正是家长助教团的成员之一,八年级学生李品山的妈妈。
很多家长在多年求医、康复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康复训练经验,本身就是教育康复的行家里手。为形成更大的教育合力,学校选聘4位有着康复、手工制作经验的家长,组成了“家长助教团”,在帮助学生进行康复训练的同时深度参与学校教学管理,为教师、家长、学生打造共同成长的平台,筑成家校互通立交桥。
此外,学校还发动家长成立了班级“卫生服务队”,在完全自愿的条件下,家长们每天下午放学后轮流协助教师、学生进行班级卫生的保洁工作。师生、家长在劳动过程中既交流了情感,美化了环境,还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家长互助—爱心传递的“接力站”
“面对孩子的一些问题,我们会陷入正常家庭理解不了的无助,在‘家长互助组’,大家更愿意敞开心扉,一起分享经验,相互鼓励支持,因为我们都是‘同病相怜’的人。”家长刘绪云深有感触的说。
为进一步挖掘家长资源优势,让家长和师生、学校一起成长,区特教中心根据家长实际,成立“家长互助组”,为家长提供相互支持的平台,来缓解家长在孩子生活、教育方面的问题。通过心与心的沟通,爱的相互传递,增加家长的自信与力量,从而逐步走出困惑和阴霾,以阳光的心情陪伴孩子成长。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家长互助组”不仅成为家长之间相互抱团取暖的“憩园”,还成为传递爱心的“接力站”。在李彤、肖金凤、刘绪云等学生家长的感召下,先后有红叶红爱心家园、SM(淄博)有限公司、淄博孝乡爱心公益联盟、博山西寨全羊、济南腾龙假期旅游公司、爱心人士靖尊等社会各界的爱心捐助源源不断的涌入特教,越来越多的家长真正成了学校的主人。
“随着家校工作的不断完善,家长们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越来越高,主人翁意识明显增强。一所学校,就应打破固有的壁垒,挖掘潜在的资源,聚合各方力量,为孩子们的成长搭建丰富的资源平台。”学校主要负责人如是说。
顶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