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mE特殊教育信息网
为提升全区适龄残疾少年儿童的学习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实现“让更多的残疾少年儿童接受更好的教育”目标,营造人人关注残童的社会氛围。淄川特教中心自去年五月份启动“送教上门”活动以来,一直坚持为全区4—18岁有需求的适龄、重度残疾少年儿童进行“送教上门”服务,让教育的光芒照耀到每个孩子。
一、健全组织,精心准备
从2014年5月份开始,淄川特教中心以家长自愿、定期入户为原则,提前上门了解受教残疾少年儿童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和家庭状况,根据家长意愿、孩子特点和需求,最终确定35名“送教上门”服务对象,并制定出送教方案。在方案制定之前,先征求家长意见,取得他们的支持和认可,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训练之中。家长可以在旁边进行配合、学习,以便自己在家中也能用相同的方法对孩子训练,增加孩子训练的频率。这35名残疾少年儿童有的是偏远山区,有的是重度残疾。为了肩负起“送教”的责任,学校成立“送教上门”服务队,全体教师负责此项工作,实施一对一的送教上门服务。每个服务对象每月送教上门2次,每次3课时,同时还要做好相关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运动、感知、语言、认知、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能力,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个别化家庭教育计划,指导家长掌握有关康复训练技能,提高送教效果。如今,此项活动已集中开展了10个月,每生累计授课50多个课时,广受家长好评。
二、加强管理,确保质量
淄川特教中心从课程设置和档案管理入手,注重教学管理,建立“送教上门”工作档案,将“送教上门”服务对象列入学校学籍统一管理,使送教工作更加完善和规范。在每学期初、学期末各召开一次“送教上门”学生家长座谈会,以及时总结工作,交流经验,让家长们进一步了解学校,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树立信心,也希望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家校合力确保送教质量。
三、送教到位,效果显著
老师们本着“一个都不放弃”的教育理念,分成4个组,前往不同片区上门送教,送教内容注重开发残障少年儿童的教育潜能,补偿缺陷,提高孩子的认知、自理及生活适应等能力。同时,每次送教时,都为孩子们带去食品、图书、文具和益智玩具,对家庭困难的孩子进行适当的帮扶。在送教过程中,老师们积极和孩子接触、沟通,对每一名残疾少年儿童的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并因生制宜,分时分段地进行运动、感知、语言交往、肢体康复、自理能力的训练。在教学活动中,每一个动作老师们都重复多次,反复演示,更多的是手把手地教孩子,鼓励孩子,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进步。回校后,老师们又对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填写“送教上门”记录表,针对每个人的不同状况,制定个别教育训练计划,以便于下一步的教育和康复训练。在每次送教间隔期,老师们还会通过微信、QQ、电话等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情况,接受家长咨询,随时提出合理性建议。通过开展上门送教服务,已有10余名孩子进入特教中心学习,多数饱受残疾困扰的孩子在肢体及自理各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
开展“送教上门”是一项长期的特殊教育工作,送教工作平凡而艰辛,学校将会把工作持续下去,不断学习、探索、完善送教工作,把工作做实做好,让特殊孩子们能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