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Y特殊教育信息网
漯河市源汇区博爱学校自12月29日开始,开展了“开放教育教研,提升特教质量”活动。
博爱学校是一所公办培智教育学校,为智障儿童打开了一扇求学之门。博爱学校学校以“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社会人”为办学宗旨,给特殊的孩子以特别的关爱,根据“优化环境、大胆创新、追求卓越、争创一流”发展规划,形成了根据弱智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体差异,寓教于乐,因材施教,采用班级授课与个别化教学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的办学特色,逐渐发展为一所社会声望较高的培智类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家长口口相传,学生迅速增加到70多名。
本次开放教学教育教研活动,全校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开放,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议、研究,同时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听课,并由学校康训部赵娇主任作为主讲教师,讲授家长课堂,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教学,介绍学生在校情况,对家长培训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训练方法。
通过这样的教学研究活动,凸显了博爱学校“生活化”和“个性化”的教育教学亮点。近年来,博爱学校针对本地区、本校学生实际情况,以《中度智残儿童训练纲要》为导航,以教育科研改革为切入点,在“一切为了残疾儿童的生存与发展”的办学思想指导下,依据以儿童为中心和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理论,结合学校智力落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依据《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进行了大幅度的课程改革。
博爱学校依据“以儿童为中心”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结合学校智力落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紧紧Χ绕“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社会人”办学宗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初步构建了以“生存教育”为中心的育人环境、课程体系、教育模式。
首先是创设了“生存教育”育人环境。
博爱学校努力营造处处有功能的育人环境,让校园中的ÿ个角落都有教育的功能:在教学¥里设计了中国传统节日宣传板,在学生上下¥的台阶设计了右侧通行的小脚丫,¥梯走廊粘贴学习卡片,教室、走廊窗户设计古诗文欣赏,操场设计了学生生活实践图示,ÿ间教室都根据本班学生特点进行布置等等,尽可能地扩大学生受教育的空间。
其次是构建了“生存教育”课程体系。
博爱学校将课程设置分为生活适应、活动训练、实用语算三个板块。三个课程板块的设置,淡化了学科性,突出了功能性,使课程内容符合了智力落后儿童少年的生存、成长需要。
再次,确立了“生存教育”教育模式。
博爱学校确立了个别化教育思想,实施个别教育行动计划。首先是建立了评估体系:以儿童发展为依据,对全校学生进行了感官知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生活自理、沟通、认知、社会技能、实用数学八个领域的评估,并对ÿ一个学生的ÿ一个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评析。其次是依据评析结果,结合ÿ个学生的实际为ÿ一个孩子的δ来发展制定了教学策略即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使教育更加有针对性。
最后,发展校本课程,打出特色品牌。
特色课程是一所学校展示自身特色、向社会推广自己的一张名片。源汇区博爱学校在多年的办学经验支撑下,经过广泛的社会调查,借鉴其他地区培智教育学校的特色课程开设经验,并充分考虑学生毕业后的实用性及社会价值,积极探讨学校特色课程的开设及分层授课。经过几年的探索实验,博爱学校现在的特色课程已经初具规模,在教师配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育成果方面已见明显成效。
博爱学校的特色课程是在“以手巧促心灵,以美育促智育”的思·指引下进行的,主要包括串珠编织,丝网花制作、粉笔贴画等特色课程,以课程训练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亲身实践,学到扎实的本领,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了一门技术,渲染了学生手指下的美丽,拓宽了学生离开校园之后的生活之·,更重要的是,这些课程达到了“以手巧促心灵,以美育促智育”的目的。这些课程,都需要学生进行一些精细动作来完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手指的灵活水平以及手眼协调能力,促进学生脑部的发育,最终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再者,这些特色课程的实施,在于让学生接触到美的事物,辨识出生活中美的事物,又自己动手创造美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以时刻Χ绕在学生身边的美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唤来学生认知能力、感受能力的觉醒。
博爱学校的教学改革大大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促进了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为学生自强自立、自尊自信、走向社会、回报家庭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本次活动面广,全校所有教师人人参加,从开放过程和反馈情况来看,全体教师都能很好的理解和贯彻此次课堂开放活动的精神,教学设计富有创意,课堂教学定λ准确,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突出体现了博爱学校的培智教育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生活技能的提高为主的教育理念;家长们也反映通过这个活动了解了学校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并且学会了一些家庭教育知识,既学习了实际操作方法,又得到了具有针对性的理论知识指引,使自己受益匪浅。 (陈松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