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聋校的语文教师,我们对聋校语文教材并不陌生,它陪伴我们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曾经给我们聋校的语文教学和孩子们的学习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聋校语文实验教材确实存在着一定的优点:
1.便于操作。
聋生由于听觉器官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造成听力有障碍。他们以目代耳,形象思维占优势,以直观形象的方法为主要的学习途径。聋校语文实验教材在编排上符合聋生的这一认知规律。比如一年级的拼音教材,每个单韵母和声母配有指式、发音口形和相应的发音器官、发音方法图以及书写笔顺。有了这些,便于教师教学,学生模仿和家长指导。因此,对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拼音的发音方法和书写笔顺,具有重要的作用。
2.层次安排恰当。
聋童由于听力的影响,其智力发展水平要比同龄正常孩子低二到三年。教材在编排上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聋校七年级的教材内容只相当于小学四年级,四年级的不少课文选自普小一年级。一年级的重点是拼音教学,二年级的重点是识字学词,三年级是句子教学,四五年级是自然段教学,六年级是意义段教学,七八九年级是篇章教学,这样的编排呈现出从低到高,从易到难,纵深发展的规律,逐步帮助聋生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规律背后是对聋生习语特点的深层思考。
3.注重语言文字积累。
语文学习是建立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是语文知识不断积累,语言能力逐步得到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断形成的过程。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发展,正所谓厚集薄发。受到耳聋的影响,聋生的记忆具有记得慢,忘得快的特点。积累对他们来说显得越发重要,教材编排非常注重这点,如练习题“读下面的音节,注意声母(韵母)的发音”等是对拼音的巩固和积累,掌握好了拼音,能自主地拼读音节,读音就不是个问题了。如“打指语,写词语”“读词语(句子),再抄写下来”“默写词语、句子、课文”“看听话写词语句子”等均是在反复的练习中促使学生不断地积累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