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美丽沙澧河畔的漯河市源汇区博爱学校,是一群特殊孩子温馨的家园。学校招收有智障、自闭症、多动症、唐氏综合症等孩子70多名。十多名在校教师,用一颗颗胜于父母的爱心,关爱着这些特殊的孩子。学校校长、党支部书记胡永杰同志,就是这些特教教师领头人,他带领特教教师放飞这些特殊的孩子的梦想,让他们和正常的孩子一起共享同一片蓝天……
一、特教学校领航者:无私奉献、克难攻坚、科学管理铸品牌
在工作中胡永杰把“棒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座右铭,把对工作的不断追求与不懈奋斗作为自己快乐与幸福的源泉。建校以来,他以自己孜孜以求、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刻苦钻研、开拓进取的工作精神,严肃认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对学生的爱,对特教事业的爱;以自己崇高的师德、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来德润校园、德润学生。几十年的工作经验,他历练成了一个思维缜密、作风踏实,严谨从严、经验丰富的特教工作者。大到学校的发展规划、管理的方法理念、教学的模式措施,小到花枝的修剪美化、厕所的打扫消毒、桌凳的修理加固,这些都是他所要考虑的工作,他善谋实干,为学校办了许多好事、实事,却依然保持自身谦虚谨慎、质朴真诚的自然本色。老师们都说:“胡校长眼里只有这些孩子,从未考虑过自己。”
身为一校之长,他以校为家,一心扑在工作上,勤耕不辍。在他眼里,学校无小事。他做工作从来不计时间,节假日、寒暑假都很少休息,几乎天天到校工作,他的工作安排得既紧张又有条理,绝没有浪费时间的现象。2013年,学校教学楼急待整修,可是资金短缺,人员紧张,真可谓困难重重。面对这一切的困难,他并没有因此而却步,而是千方百计想办法,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寻求帮助,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对学校进行粉刷整修。这个夏天持续高温、酷暑难耐,整整一个暑假他没有顾上休息一天,每天早早来到学校,在学校照看教学楼整修工作,检查问题、监督工程。为了节省人力物力,他亲自动手粉刷墙壁、拆除门窗、平整地面,常常是一干半天,汗流浃背却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在他的努力下,学校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的生活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不仅拥有先进的语音康复训练设备、音乐康复训练设备和感统训练室,还拥有微机室、图书阅览室、手工教室室等。这些残障孩子也能和正常孩子一样兴奋着、微笑着坐在电脑前接受现代化的教育。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校长,他时刻注意以身作则,做行动楷模,要求老师做到的,他首先做到,要求老师不做的,他从来不做。他披星戴月,天天早来晚走,寒来暑往,风雨无阻,每天到校最早的老师来到时,他已经在学校生活区内巡视了;下班时,老师们都离开了,他还在办公室里忙碌。节假日和寒暑假,他更是牵挂着学校的平安,每天都要到学校看一看,用心血和汗水抒写着自己的工作业绩。由于多年的全身心投入,近年,由于长期操劳他的身体不太好,大家劝他休息休息,可他依旧忙碌于学校工作,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从没有因自己的身体原因耽误过学校的任何工作,他总是把自己坚强、乐观的一面展示给全校师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召每一位教师,是博爱学校成为源汇区特殊教育的品牌。
二、培智教学领头人:坚守一线、探索创新、课堂教学创特色
人是要有理想的,不怕你不做,就怕你不想做,只要你想做,就一定能做好。科研是学校教育教学持续发展的前提,作为培智教育的领头人,胡校长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带领大家进行培智教育改革。他带领教学骨
为了深入研究学生的特点,积累大量的特教管理教育教学理论经验。他一直坚守教学一线,担任困难较大的高年级段数学教学,教学中他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大纲,坚持进行教学改革,多渠道、多种方法开展教学工作,因为教学所使用教材难度较大,他根据学生的差异和需要,努力探讨分层个别化教学,尝试着运用了音伴教学法、游戏教学法、队列训练“少吃多餐”式的教学模式,获得较好的效果。对于脑瘫和自闭症孩子,他在教学中注意个别化教学和个别化策略,孩子们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随着学校招收学生智商越来越低的趋势,培智教育改革已迫在眉捷。 他坚持进行改革实验,2013年3月份率先在自己学科教学中实施 “融合、分层、互助”教育模式的改革实验。改革初,经验不足,条件困难,教师工作量大,教学资源少,他
三、人文情怀传递者:情倾特教、大爱无疆、守候蓓蕾绽奇葩
“没有爱就没有特殊教育,不付出全身心的爱,就当不好特殊园丁。”胡永杰常常嘱咐老师说:“从事特殊教育,必须具备‘五心’,即高度的责任心、爱心、耐心、信心和恒心。如果没有这五心,就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特教老师。”工作中他用实际行动表达着自己对于特殊教育付出的一片痴心、对于残疾学生倾注的一片爱心。
初入学的孩子第一次长时间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学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各方面都不能很好的沟通,没有好的生活习惯,面对初来学生那肮脏的小脸,长满虱子的头发,甚至充满臭气的尿裤,胡校长慈父般的关心照顾这些孩子耐心的帮他们清洗,教他们洗脸、刷牙、洗脚,一些学生想家哭了,要伺机逃跑,他强忍着学生的乱抓乱咬,抱着他、陪着他,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他们,帮助他们。在新生入学的那几个月里,他每天都要等到孩子们入睡了才回家。平时节假日学生没放假,他都要到学校看一两次孩子们,心里才踏实。为了减轻家长负担,他经常到亲戚朋友那里找些衣服、鞋,给学生穿;学生病了,他会一直守在孩子身边。他对残障学生的爱似和风细雨,点点滴滴滋润着学生们。在他无微不至的关爱下,孩子们变得干净了、懂事了、听话了。
由于这些孩子先天残疾,自制能力差,表达能力也差,总会出现料想不到的情况。胡校长每天到校后都要检查询问每个学生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孩子出现异常情况。因为担心孩子们平时有个大事小情儿的,他的手机总是24小时开着。今年冬日的一个深夜,刚刚入睡的他接到了值班老师的电话“一年级的李想突然抽搐、发烧,怎么办?”这时正是深夜,孩子家长又住得较远,没法及时赶到。胡校长安排老师不要着急,自己立刻赶到学校把孩子送到医院,原来孩子患有癫痫病,而家长入校时隐瞒了病情。经过紧张的治疗,孩子家长赶到时孩子已经脱离了危险。一切安排妥当后,劳累了一夜的胡校长拖着疲惫的身体有回到学校上班。
学校有一个叫玲玲的女孩子,由于身患白化病从小被父母遗弃,被一好心的老人收养后随着老人家以捡废品为生,经常露宿街头,非常可怜。胡校长得知这一情况后就找到孩子的养父与他商量把孩子接到学校上学。几年来孩子在学校吃住,每当换季时,胡校长早早地为她添置新衣,逢年过节都会给她零花钱,在大家的关爱下孩子快乐的成长,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把胡校长
在胡校长的教育和引导下,已经有一些像玲玲一样的孩子走出学校,走上工作岗位,他们有的做了保安,有的做了超市理货员,有的做了清洁工,有的从事简单的手工制作,为家庭为社会减轻了负担。
在坚定信念的支撑下,胡永杰通过刻苦磨练,执着耕耘,逐渐成长为教学经验丰富的特教专业人才,也为自己赢得了许多荣誉。执教的优质课在省级比赛中获奖、制作的教学课件在省市级评比中获奖、撰写的论文在省级教学刊物发表,组织开展的省级课题实验《特殊儿童艺术教育现状及发展研究》成功结题,“优秀教育工作者”、“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等一系列荣誉也接踵而至。
在荣誉面前,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特教事业更加执着,对特殊孩子的爱心投入更多。在特殊教育这贫瘠的土地上,他奉献自己的青春,不讲价钱,不求索取,播撒神奇,放飞希望。他把自己奉献给了残疾儿童,奉献给了特殊教育事业,用自己的大爱谱写了一曲特殊教育的颂歌。(陈松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