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通用设计理念(UDL)是从建筑领域的无障碍设计延伸过来的,为不同能力的学习者创造公平的学习条件。把这个理念应用到学前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其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关注个体差异的教育方案,可以更好地支持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发展、社交能力培养等多个维度。因此基于UDL理念来开发主题式康复课程,既符合当前特殊教育实践中的迫切需求,也能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参考。
一、学习的通用设计理念的概念
这个概念源于建筑学中的"通用设计"思想,在课程开发初期就需要全面考虑学生群体的多样性特征和个体化需求。具体操作层面会采用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为听觉型学生提供音频讲解,提升课程内容的理解度。同时允许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知识展示。此外还会基于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不同的互动形式,加入小组协作任务或实践操作环节,从而提升学习动机和课堂投入程度。整套方法论特别注重将这三个核心要素贯穿到教学全流程,借助数字化教学工具的支持,比如使用智能学习平台或者在线测评系统,来为不同认知特点的学生提供针对性辅助。这不仅能够降低学习过程中的障碍,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主题式康复教育课程的开发
(一)课程目标
关于主题式康复课程的具体实施,重点在于围绕特定主题展开系统性训练。课程的核心目标可以理解为通过类似"认识水果"或者"我的家庭"主题单元,全面提升智力障碍儿童的各项基础能力。具体来说的话,在认知培养方面教会智力障碍儿童辨认常见物品的颜色形状,通过看卡片认动物来提升观察记忆能力;语言训练则要采用讲故事、唱儿歌等有趣的形式,重点增加智力障碍儿童的词汇量,让智力障碍儿童能主动表达"想喝水"或者"要玩具"基本需求。生活技能方面的话,教智力障碍儿童自己穿衣服、用勺子吃饭等日常动作,都分解成多个步骤反复练习。
(二)课程内容
以“我的家庭”主题为例,具体的学习活动可以包括:
认知培养方面,给智力障碍儿童看家庭成员的照片,教智力障碍儿童辨认爸爸、妈妈,了解不同家庭成员的职业类型。语言训练活动让智力障碍儿童学会用语言来表达对家人的爱,通过讲述家里发生的趣事或者制作爱心卡片。社交互动类的方面,可以设计家庭聚会的游戏环节,让智力障碍儿童在模拟场景里学习和爷爷奶奶打招呼、和兄弟姐妹分享玩具日常交流方式。生活能力培养方面,主要涉及整理个人物品基础训练,教智力障碍儿童把自己的蜡笔放进笔筒里,帮妈妈把叠好的衣服放进衣柜里等简单家务。
(三)课程实施方法
情境式教学主要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生活场景,在教室里布置类似超市的购物区域,让智力障碍儿童轮流当顾客和收银员,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智力障碍儿童就能在模拟购物过程中学习挑选商品、付钱等实际技能。游戏化教学法主要是把知识内容设计成趣味游戏,智力障碍儿童在拼接过程中既认识了亲属关系,又锻炼了动手能力和眼睛的配合能力。多媒体教学法主要是借助电子设备来辅助教学,通过直观的影资料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生物的生存状态。
四、主题式康复教育课程的实施
(一)案例选择
以“认识动物”主题为例,在某幼儿园的特殊教育班级中选择了10名存在智力发展障碍的学龄前儿童。智力障碍儿童的情况各有不同,有的属于轻度认知障碍,有的属于中度或重度的发展迟缓情况。
(二)教学准备
材料准备:具体来说收集各种形式的动物相关资料,例如,真实的动物照片、动态视频资料、仿真玩具模型以动物为主题的图画书和多媒体课件。同时还要配备互动性强的游戏道具,是可以拼装的动物立体拼图、带有动物图案的认知卡片等教具。
环境布置:把整个教室打造成沉浸式的"动物王国"主题空间。具体操作包括在墙面张贴各种动物形象的海报和科普图片,在教具柜上摆放毛绒玩具和塑料动物模型。特别要设置一个专门的观察体验区,放置仿真度高的动物标本或模型,让智力障碍儿童能够通过触摸、观察等方式建立直观认知。
(三)教学步骤
课堂开始阶段(5分钟):教师通常会先放些影资料,播放动物纪录片片段,先抓住智力障碍儿童的注意力。问些引导性问题,比如"有没有小朋友注意到视频里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呢?",目的是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回忆刚才看到的画面内容,建立起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认识动物阶段(15分钟):教师会把准备好的教具拿出来,展示不同动物的彩色照片和仿真玩具。仔细讲解每个动物的基本属性。让智力障碍儿童用手摸一摸模型,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更好地记住动物的特点。同时会鼓励智力障碍儿童用自己话描述看到的东西,具象化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被接受。
互动游戏阶段(20分钟):安排小活动,例如,"你说我猜"。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做示范,然后让智力障碍儿童举手抢答。对于表现好的智力障碍儿童,可以给些小奖励是动物贴纸之类的。让智力障碍儿童分组完成拼图任务,把不同动物的碎片拼完整,既能训练智力障碍儿童看图片找规律的能力,也能让智力障碍儿童学会和小伙伴一起完成任务。
结束语
本研究以通用学习设计框架作为理论基础,针对学龄前智力发育迟缓儿童开发了一套主题导向型康复训练课程体系,并在实际教学场景中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应用验证。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以生活场景为主题单元的课程设计能够显著提升儿童在多个维度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朱幼静.中度智力发育障碍幼儿融合教育的行动研究——基于一体化支持模式[D].广东省:广州大学,2021.DOI:10.27040/d.cnki.ggzdu.2021.001120.
[2]周秀丽.个别化教育背景下学前智障儿童综合主题教学理论与实施探索[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2020年中小学教育与科技创新论坛论文集.中国北京市北京市,2020:961-96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