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策略

时间:2025-07-03 12:07:37  来源:肥城市特殊教育学校  作者:张文晶

 幼儿这一年龄段的认知能力相对较低,个体发展存在明显差异,思维方式也有所区别。小班幼儿在看待事物时通常更加直观,往往只能够看到事物表象;中班幼儿形成了一定思维意识,但思维发展尚起步,对于事物的认知也仅限于直观形象;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相对更强,但是也欠缺相应的抽象思维。教师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科学活动中,需要结合幼儿的思维发展客观规律,根据直观性原则进行教学目标设定,层层递进引导幼儿认识、理解科学知识,逐渐从事物表象看到本质。9Gd特殊教育信息网

一、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教学应用信息技术9Gd特殊教育信息网

(一)主体性原则9Gd特殊教育信息网

作为一种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幼儿园科学教育时,不要直接将结果呈现在幼儿面前,而是要坚持幼儿主体原则,从幼儿的兴趣、需求和心理等入手,借助信息技术将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转化为抽象科学教育内容的有效载体,如音乐、绘画、游戏和小实验等,支持幼儿自由、自主、自信地表达、想象、操作和创造,引导幼儿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玩中学、做中学。9Gd特殊教育信息网

(二)创新性原则9Gd特殊教育信息网

幼儿对世界万物都充满了兴趣与好奇心,如幼儿总是问:“为什么有的东西在水里会下沉,有的却能飘起来?”“为什么海绵会把水吸走?”等。由此可以看出幼儿的创造力正在萌芽,幼儿的创造精神亟待发掘。因此,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组织和开展科学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立足创新性原则,将幼儿周围的事物都看作可以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材料和资源,并结合信息技术加以开发和利用起来,与时俱进地更新科学教育内容,以此促进幼儿社会和自然相关感性经验的丰富,使幼儿新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欲望不断萌发,捕捉幼儿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想象和思维过程,如幼儿在科学故事角色表演中自主创编的语言、动作及情节,在科学小实验中尝试的新材料,以及在观看科普视频时提出的疑问等。9Gd特殊教育信息网

(三)实践性原则9Gd特殊教育信息网

在应用科学技术的过程中,教师要紧扣实践性原则,在使用信息技术为幼儿展示新知识的同时,也要将动手操作引入科学教育活动中来,如种植养殖、小实验、科学小制作等,助力幼儿亲身操作,加深对科学原理和科学现象的理解以及对科学规律的领悟,对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有益的互补与扩充,“活”化信息技术呈现的科学知识,促使幼儿在可操作性的过程中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9Gd特殊教育信息网

二、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现状9Gd特殊教育信息网

(一)内容不合理,教学效果不理想9Gd特殊教育信息网

部分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对科学教育内容的安排不合理,照搬教案,信息化科学教育资源开发不足,缺乏对资源的精心筛选与再加工,导致教育内容依然比较局限,重难点不清晰,对幼儿的兴趣点把握不足,偏离幼儿生活实际,降低了科学教学效益。9Gd特殊教育信息网

(二)探究性不足,幼儿主体作用弱9Gd特殊教育信息网

有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过于依赖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环节安排得比较严密,挤压了幼儿自主游戏与探究活动的空间。例如,一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视觉与听觉信息代替了一些可操作的科学小实验活动,导致幼儿失去了亲手尝试的机会,操作、分析和观察能力缺乏充分的锻炼。这样幼儿的主体作用变弱,欠缺深层次的分析与探究,不利于幼儿真正地获得探究式科学学习体验,信息化科学教学流于形式。9Gd特殊教育信息网

三、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应用方式9Gd特殊教育信息网

(一)挖掘资源,丰富内容———自主探索之趣9Gd特殊教育信息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作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幼儿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和“最近发展区”,精心开发与利用信息化科学教育资源,本土科学教育资源、家庭科学教育资源、网络科学教育资源等,丰富本园的科学教育活动课程,为幼儿提供喜闻乐见的科学启蒙内容。例如,在园所的“绿色出行”环保主题活动中,教师观察发现幼儿对低碳绿色循环的概念比较好奇,但是也比较模糊,不懂得其真正的内涵。于是教师围绕生态科学和自然科学,在网络渠道挖掘了大量的植物、动物相关的科学知识。然后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了《土壤环境》《植物王国》《海洋世界》《塑料的一生》等一系列科普微课视频,向幼儿呈现了丰富的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等有关的科学知识。9Gd特殊教育信息网

(二)创设情境,话语纷呈———自由表达之乐9Gd特殊教育信息网

幼儿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特征,呈现科普绘本,创设吸引幼儿的故事情境,支持幼儿语言表达、描述观察与交流讨论。以“水的三态变化”科学教育活动为例,教师首先运用信息技术为幼儿呈现制作冰花的过程,指导幼儿在家和家长一起用水、模具与冰箱制作冰花,体验冰花形成的过程,并请家人帮忙录制视频,谈一谈自己的发现和感受,上传至班级信息化平台,分享交流。然后,教师将《小水滴旅行记》绘本制作成声音和图像结合的课件,在教学中营造故事情境,逐步引导幼儿讨论如下问题:“小水滴晒太阳以后会变成什么?”“天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风会变成什么?”“云彩聚集在一起又变成了什么?”等。9Gd特殊教育信息网

(三)化静为动,突破重点———思维运用之美9Gd特殊教育信息网

受限于幼儿现阶段经验型认知,幼儿难以理解科学教育活动中相对抽象的知识点,无法自主把握其中的概念。比如,幼儿对石头、树叶、种子、土壤、花草等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共性与特殊性很难理解,需要教师引导其从多角度认识它们。对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化解重难点,将静止的概念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例如,在“乌鸦喝水”的科学小实验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透明刻杯、水与鹅卵石,指导幼儿操作实验,感受“乌鸦喝水”的原理。幼儿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石头放进去就会下沉,同时水位上升,并提出如果没有石头,而是用土块或者树叶放进去会怎样。于是,教师就在新阶段的科学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更多材料,包括幼儿提到的土块、树叶,也包含教师准备的种子、小树枝、铁块等。在这个新活动中,幼儿分别将这些材料放入水中,发现铁块和土块沉了下去,水面上升;而树叶和小种子等物品飘了起来,水面好像没有明显变化。教师观察幼儿的反应,聆听幼儿的疑问,幼儿持续进行操作实验,尝试发现更多的问题。有的幼儿发现土块在水中慢慢溶解,使水变得浑浊等现象。然后教师带领幼儿对“浮与沉”和“物质的溶解”等现象进行总结,将这些材料进行分类。9Gd特殊教育信息网

综上所述,在幼儿科学活动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是新时期背景下幼儿教育教学的新方向,作为幼儿教师,应充分认知信息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价值,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合理融入到科学活动中,给予幼儿全新的学习体验,并以此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及形式,从多个维度去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从而实现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9Gd特殊教育信息网

参考文献:9Gd特殊教育信息网

[1]王炳文.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开展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2(06):74-76.9Gd特殊教育信息网

[2]邱文杰.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幼儿科学活动[J].名师在线,2020(16):75-76.9Gd特殊教育信息网

 9Gd特殊教育信息网

顶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