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障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0-12-02 10:06:15  来源:扬州特殊教育学校  作者:袁建芳

 uaT特殊教育信息网

视障儿童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扬州特殊教育学校    袁建芳
摘要:家庭教育做为孩子成才的基石、成才的风帆、成功的阶梯,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视障儿童的家长也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由于家长在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期望值中的缺乏,阻碍了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作用。为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使家庭教育对视障儿童发展有着积极作用,真正发挥出巨大的潜力。此次对我校视障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内容、家长观念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与研究,旨在揭示视障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规划视障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切实提高视障儿童家庭教育的质量提供依据,并以此提出家庭教育的对策和思考。
关键字:  家庭教育现状   问题与原因分析  对策与思考    健全的家庭生活
 
家庭是特殊儿童生活的场所,也是他们接受教育、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对特殊儿童施以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特殊儿童存在或潜藏的障碍,挖掘特殊儿童的潜力,促进其身心发展。所谓视障儿童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中对视觉障碍儿童进行的教育,主要指由家长或其他家庭成员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和训练。重点在于通过儿童日常生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塑造良好的个性,养成优秀的品质。
一.视障儿童家庭教育基本情况uaT特殊教育信息网
     视障儿童的家庭教育中较普遍地存在着以下问题:视障儿童的父母因为家中有个残疾孩子,总不甘心,又会去生个健康的孩子。一般家庭总有2-3个孩子,原本不宽裕的家庭,又增加负担。除了要承担养育子女的责任,还要赡养老人。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大量地劳动力流入大中城市和沿海经济特别发达地区,绝大多数父母在外地打工。多年来对我校多名视障儿童跟踪调查发现,每年父亲或母亲或父母都在不同的地方长年打工的学生数有35人,占学生总数的88%,这部分孩子基本都托付老人照看。
从实际情况可知,95%视障儿童来自农村,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都长年在外打工,丢下孩子让老人照看。老人大部分是文盲、半文盲,他们只知道帮孩子吃饱、穿暖,根本就不会教育引导孩子,不能对视障儿童早期干预。有些视障儿童由于严重缺乏早期教育,导致这些孩子心理上出现偏差,要么性格暴躁,要么孤僻冷漠,并继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给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极大的困难。而且隔代教育对孩子个性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由于可怜孩子眼睛看不到,就无原则的溺爱和迁就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遏制了视障儿童的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影响儿童个性和优秀品质的形成。
二、视障儿童家庭教育现状uaT特殊教育信息网
(一)、家庭缺少和睦的氛围
视障儿童家庭,由于有残疾孩子,家庭成员中会彼此抱怨,指责,情绪低落,还会伴随各种矛盾,如:父母与老人的矛盾,父母之间的矛盾,家庭经济的矛盾,家长个人感情的矛盾等等,各种冲突常常会在孩子面前爆发。紧张的家庭氛围,让视障儿童无所适从,直接影响视障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
 (二)、家庭情况的特殊性
调查中发现,视障儿童家庭中也有离异家庭,有的即便没有离婚,也经常互相打骂或长期分隔两地;有家庭是残缺的,有母亲离家出走的,有父亲过世的等等,这些对孩子的心灵产生创伤,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离异后的单亲家庭教育容易走向极端:有的家长因心理受到挫折后对视障儿童不闻不问,把教育孩子放在一边,对孩子放任自流;有的家庭父母一方又重新组织家庭,家庭成员关系和情感的复杂性,视障儿童内心排他性,使家庭缺少了亲和力,家庭教育也是纸上谈兵,这是造成视障儿童家庭教育偏差的特殊因素。
(三)、家长的言行缺乏榜样性
绝大多数视障儿童家长文化水平低,从事的工作也是社会最底层的体力劳动,生活中个人行为习惯很差。比如:随便吐痰,出口讲脏话。有家长没有感恩之心,做人方面也有问题,对于社会,学校对视障儿童的关心和爱护也觉得理所当然。让视障儿童从小就缺乏对他人的感谢之心,做人缺乏尊严。由于受自己父母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视障儿童习惯耳朵了解他人,了解社会,孩子往往对人也是不文明、不礼貌的,甚至顶撞老师,不服从教育。对自己的同学,也常常是脏话连篇,让老师们也深感教育的苍白和无力。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uaT特殊教育信息网
   (一)家庭教育观念和方法存在误区
1、想教却不会教
目前,即使家长没有外出打工,由于他们缺少应有的教育知识,他们不懂怎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很多家长不懂得教育是一门科学、一门学问。尤其是特殊教育,更需要家长学习,有效的教育指导视障儿童。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首先就要了解孩子,父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能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许多家长动不动就训斥,打骂孩子,要么就处处包办。还有的家长怕丢人,生了残疾孩子觉的低人一等,整天把孩子关在家里,不准孩子和外界接触,严重违背的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导致孩子性格孤僻,情感冷漠。父母觉得孩子是包袱,是负担,他们之间缺乏交流。他们的任务就是给孩子提供吃穿,学习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许多视障儿童家长根本就不会重视教育,只知道唉声叹气,从不思考如何让视障儿童更好的立足社会。调查显示,95 %视障儿童家长不管孩子学习,一切听从学校安排,轻视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
 2、托付且托教
现代生活的高效率,快节奏,使得很多家长苦于生存,而采取委托的方法,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把本该属于自己的教育责任也同时托付给了别人。所以,等到视障儿童到了入学年龄,特殊学校的老师要考核孩子的基本情况,家长就会一脸的茫然,这样的儿童也需要测试吗?他们把学校当成收容所,孩子能学点东西更好,在家还要人操心。很多家长有这样的想法,他们把教育的重任转交给了老人。这种行为在短期内可能是个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久而久之,给孩子造成的心理缺憾和早期教育的缺失是无法弥补的。也给学校的老师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3、教育方法简单
大部分的家长对视障儿童的教育是说教式的,70.14%是命令或打骂式的,朋友式的家长极少;有许多家长认为纠正孩子的错误是打一顿、训斥一番。同时,社会对于视障儿童家庭教育活动开展几乎是空白,家长接受家庭教育新知识的渠道不畅通。
4、家庭学校教育不一致
在我们的视障儿童家长中,追求经济利益,赚钱,改变生活状况是他们的最大需求。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家长会有意无意的把社会不良的东西教给孩子。让学校与家庭教育相抵触,儿童在学校所受到的5天积极教育,有可能会在双休日两天消极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全部化为泡影,甚至呈负值。如果父母之中哪怕只有一个人贪图小便宜或随手拿别人的东西,哪怕只是偶尔在饭桌上津津乐道一下如何跟人使坏心眼,会给孩子带来多么糟糕的影响,就会出现5+2 0的现象。
(二)开展视障儿童家庭教育的体系没建立uaT特殊教育信息网
        要满足特殊需要的家庭教育工作,宣传活动、服务管理、阵地与队伍建设、表彰激励等都是基础,但具体工作中,受机制、经费、阵地、队伍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学校开展视障儿童家庭教育体系目前还没建立,需要更多的专业老师或有爱心的人士积极投入到利国利民的活动中去。建立这样的教育体系,需要制定计划,任务,实施的步骤等一系列的工作,那样会更好的服务我们的视障儿童。
(三)手段不够有力,水平仍有待提高uaT特殊教育信息网
      对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特殊教育工作方法还不够科学、工作手段还不够有力。目前我校家庭教育的形式以家长会为主,比较传统单一;学校缺乏系统规范的家庭教育教材,对不同年龄段视障儿童家长的指导性不强,视障儿童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人员不足,研究的内容缺乏系统性,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等原因,所以,视障儿童家庭教育任重而道远。
视障儿童家庭教育对策思考
(一)正视现实,做一名教育型的家长
俗话说: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世上也没有相同的教育,对于残疾孩子的教育更是不同于普通孩子的教育。新课程下特殊教育已不再是缺陷补偿,而是发挥其潜力,家长首先要确认自己的孩子属于哪一类残疾儿童,找其优势,扬长补短,才能有的放矢给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
作为家长,由于平时很难接触到有关特殊教育方面的知识,所以就需要翻看书记、查阅资料、向有关特殊教育的专业人士请教,结合孩子实际给他制订一个合适的发挥其潜能的教育计划,家长更是要付出巨大的艰辛与努力,与孩子一起共同来完成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这一点是很极其重要的。
 
(二)创建健全的家庭生活是教育的根本
如果家中有一位残疾儿童,无论什么原因,都会给家长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父母不免会感到震惊,失望,忧郁,恐惧,甚至很多家长内疚和羞愧。特殊儿童家长往往会经过几个阶段:否认-自疚-困惑-恼怒-盲目求助-沮丧接受。处在内疚状态的父母也许会用过分保护甚至溺爱的方式来照顾孩子,以至养成孩子依赖,自我中心的个性,而恼怒或沮丧的父母可能采取权威的态度,控制强烈以至儿童产生无力感。视障儿童会给家庭带来较大压力,而这种压力又会反作用于儿童本人。教育的根本就是如何创造健全的家庭生活,使儿童生活幸福快乐。下面对父母提几点要求:
1父母对子女对生命都具有肯定的看法,乐意去尝试并发掘日常生活中的乐趣,当问题发生时,也能够勇敢地去面对。
2父母和子女都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够自足而自重。人在面临厄运时,反而更能产生这种自我肯定的意识。
3避免对子女的疾病产生内疚自责,这样,亲子双方比较容易去适应及接受疾病的事实。
4夫妻之间对事能保持成熟的态度,经常赞美对方的勇气,并且避免互相指责。
5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在与人沟通时,具有开朗而诚实的态度。
6父母深信,即使孩子有残疾仍应视其为正常的孩子,并以此对待。例如,在孩子能力范围之内,要求他们帮忙做点家务或遵守规矩等等。
总之,父母对于视障儿童应该尽量和教育健康孩子一样,诚恳对他们表示支持,鼓励他们在能力范围之内参与家中的活动。
(三)、增设家长教育培训内容
在为视障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家长应更多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加强视障儿童的生存能力的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要加强家校联系和沟通,及时把学生在校情况和孩子在家表现互相反馈,结成共同教育孩子的联盟主体,填补视障儿童教育的空白。
 
参考文献:
李丹:《学校心理卫生学》  广西教育出版社 
迪·尼尔曼:《盲童早期教育指南》主编   吴安安 编译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武汉教育信息网:http://www.zhsj.whjy.net/
《湖南教育》旬刊20087月出版(总第576期)

uaT特殊教育信息网
 uaT特殊教育信息网

顶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