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背景
1.幼儿基本情况
淼淼,6岁,女孩。3岁的时候经XX儿童医院诊断为智力发育迟缓。通过各项医学检查,病因不明,3岁4个月才开始张嘴说话,只能发个别的单音节字词和双音节的叠音。三岁半在特殊幼儿园进行康复训练,通过幼儿园有效的评估与诊断,为其制定了符合其康复需求的计划目标。在经过两年时间的康复训练后,各方面能力都在发展中。
使用双溪评估量表进行评估,以2023年的康复训练为例,2023年进行了三次评估,每次各领域的评估得分如下:
感 知 觉 第一次27分 第二次36分 第三次36分 有效
粗大动作 第一次51分 第二次54分 第三次58分 有效
精细动作 第一次24分 第二次25分 第三次27分 有效
言语沟通 第一次55分 第二次66分 第三次91分 显效
认知能力 第一次32分 第二次38分 第三次43分 显效
社 会 性 第一次34分 第二次38分 第三次39分 有效
生活自理 第一次45分 第二次46分 第三次47分 有效
合计:第一次268分 第二次298分 第三次340分
淼淼在特殊幼儿园的总康复效果是显效的。她各方面的得分都优于特殊幼儿园的其他幼儿,在家长的要求下,希望能够回归普幼进行融合教育。
2、在普园的行为表现和需求
2024年2月淼淼五岁10个月岁,来到了XXXX幼儿园的大班试读。
(1)入园表现:
一开始入园,就产生了不适应新环境和情绪波动的反应,哭闹不止。同时她又对新环境也有很大的好奇心,尤其喜欢活动场地上的各种玩具,看到没玩过的玩具直接尖叫起来,表达自己的喜悦。
(2)与同伴的交往互动关系上的表现:
他会主动的认识新的小朋友,但是在熟悉小朋友的过程中,表现是比较慢的,不会很快融入进去,相对于正常的孩子来讲,她的交往能力是有明显落后的,虽然交往的主动意识非常明显,情绪上也很乐于认识新朋友,但是由于她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的欠缺,导致了交往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其他小朋友听不懂她想表达意思,然后就失去了和她交往的耐心,同时还会有不友好的声音出现,她的交往范围也比较狭窄,仅限于自己周围的几个固定的同伴,和其他的小朋友没有过多的交流。
(3)集体课表现:
刚开始上集体课的时候,无法一节课持续安坐,一节课有三四次离开座位走动,在经过语言提示的时候会乖乖回到椅子上。回答问题的时候,比较积极主动,但是经常答非所问,可能只是单纯的喜欢举手,站起来的感觉。科学数学上的一些思维方面的课程,无法独立完成,需要教师及时的引导之后才能稍微理解一些,多数都是引导之后,也不能够完全理解会做。在理解问题上还是有所欠缺,听不懂问题,注意力比较分散,需要老师的较多语言的动作的大量提示。
(4)绘画手工课的表现:
淼淼完成绘画的速度比较快,制作手工作品也很快,但是完成的质量不高,一开始的绘画作品乱涂乱画的现象比较多,目前为止也没有明显的进步,在艺术欣赏与创作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提高。
(5)体智能课的表现:
淼淼是一个热爱运动,阳光开朗的孩子,在大运动上的表现不错,每一节课设置的基本动作要求几乎是都能够正确完成,肢体比较协调、动作很灵活,非常乐于参与体育活动。
(6)区域活动表现:
淼淼在阅读区、益智区、搭建区表现都很优秀。阅读的时候,她比较喜欢读一些带画面的书,在故事内容的理解上不是很好,但是能安静的阅读,并能够持续保持15分钟以上。手工区的表现稍微差一点,在手工区里需要自己制作、创作作品,在这一方面淼淼的精细动作能力的发展还是落后一些的。
(7)典型行为表现:
淼淼特别喜欢在洗手间里玩水,会不分场合时间的去玩水,水弄得满身都是会很开心的大笑。她不会觉得把身上打湿了,这样的行为不好,只是认为这样很好玩。
淼淼午睡比较困难,一开始入园的时候需要借助一个玩具,然后玩累了,玩困了才会睡着。大多数时间一中午都不会睡觉。
淼淼在不开心的时候会发脾气,跺脚,只要老师和同伴没有顺着她自己的意思来,就会发脾气,跺脚,甚至躺在地上哭闹。与家长也进行了及时的沟通,了解到她发脾气的问题,源于家人对孩子的宠溺,因为觉得对不起孩子,亏欠孩子的心理,所以全家老少都一味的迎合孩子,放任孩子的不良行为,造成孩子的任性,这个不良情绪的问题需要家园配合,教师与家长共同参与,循序渐进的进行纠正。
淼淼虽然比起特殊幼儿园的孩子要各方面发展程度稍微好一些,但是比起正常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对于孩子思维抽像方面的东西,淼淼理解起来有一些难度,这个问题是源于她的先天发育的缺陷,我们需要做的是一点一点的引导,作为幼儿园老师需要的是耐心的教育与指导,静待花开。
二、融合教育活动的内容和过程
1.入园支持
作为一名回归普幼的特殊幼儿出现入园的不良情绪反应也是属于正常反应,作为老师没有过度的去关注。我们非常理解淼淼初入园的表现,并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帮助她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规则。
我们为其提供稳定和一致的环境,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在校门口热情的迎接淼淼的到来,并给与大大的拥抱,淼淼由一开始的哭闹和羞涩,慢慢转变为主动的说“老师早上好”并开心的和妈妈挥手说再见。
刚开始淼淼在回班级的途中,会被周围的玩具,环境所吸引,而长时间到达不了班内。我们会耐心的告诉淼淼:“等会吃完早饭,再出来玩这些玩具,现在肚子饿了,小身体没有力气,积木也搬不动,车子也蹬不动”。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我们还鼓励淼淼与同学交往,一起手拉手回自己的班级,在同伴的提示下,淼淼会顺利进入班级。
2.互动支持
在与同伴互动关系上,作为老师首先在班级中营造一个友好、接纳和尊重的氛围,鼓励班内的幼儿尊重和接纳特殊幼儿,其次还与家长沟通,让他们了解融合教育的重要性,鼓励他们支持自己的孩子与特殊幼儿互动。我们在开家长会的时候,向家长介绍融合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让他们了解特殊幼儿的需求和特点,以及如何支持自己的孩子与特殊幼儿互动。
在互动过程中,影子老师和任课老师密切关注淼淼的表现,为她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一旦出现困难或冲突,老师们都会及时进行介入。
有一次,淼淼和小朋友一起在区角活动,淼淼出现了强行抢夺他人玩具的不良行为表现,淼淼不顾他人的感受,试图抢夺亮亮正在玩耍的小汽车,还大喊大叫,这时老师及时介入告诉淼淼:“玩玩具的时候要学会等待,别人玩完了,你才可以去玩,在等待的过程中你可以去玩别的玩具,比如这个毛绒玩具小兔子。”淼淼欣然接过并点头,然后告诉淼淼:“给亮亮说对不起”。淼淼表达了歉意。这时老师又给淼淼做了互动的引导,告诉她:“你是不是想和亮亮一起玩啊?”淼淼点头。你可以这样表达:“我能和你一起玩吗?”于是淼淼开始了与亮亮的小汽车带小兔子外出游玩的角色游戏。老师的及时有效引导让他们以积极的方式进行了交流和合作。同时作为老师,鼓励班级内其他幼儿对淼淼提供同伴支持和帮助,鼓励他们与淼淼一起玩耍和学习,不得孤立,排斥,培养其他幼儿的同理心和包容性的同时也让淼淼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与接纳。
由于淼淼的语言表达不够清晰,影响她的沟通交往,我们又为其继续提供特殊幼儿园老师的语言个训课程,专门进行语音、语法的纠正,和语言理解能力的训练。
3.集体课干预
针对集体课上无法安坐的问题,我们首先对淼淼进行了坐姿的训练,让她坐在椅子上,双脚平放在地上,背部挺直,双手放在膝盖上,保持这个姿势一段时间,逐渐增加时间,帮她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其次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她逐渐适应坐姿,如玩积木、拼图等需要坐着玩的游戏的时候,让她在桌面上安坐中进行操作,这样淼淼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就提高了安坐能力。最后在集体课上通过肢体语言来提示淼淼,如用手势、眼神等方式提醒她保持坐姿,让她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不论是在家中还是幼儿园里,对于淼淼的良好的安坐表现,作为家长和老师都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表扬,及时的强化良好行为表现,让她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提高她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目前淼淼能够安安静静的坐在小椅子上一节课,也会去主动的回答一些小问题,虽然他的思维没有那么开阔,问题可能也不一定答对,但是她的注意力、专注力随着安坐能力的提升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4.家庭训练指导
淼淼在绘画手工上的表现说明她的手部精细动作能力发展还是比较落后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老师和家长进行了讨论,最终达成了一个训练手部精细动作能力的小计划:
手指操练习:如《手指点点》《捏拢放开》《三只小猴子》等有趣的儿歌配上生动的手指动作,让淼淼在愉快的氛围中锻炼手指精细动作能力。
手指按摩:由于家长是做美容美体按摩的工作,借助家长的工作便利给她开展手指按摩训练,包括揉搓手掌、指尖按摩、手指弯曲、手指分开、手指环绕、指关节按压、手指敲击等步骤,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在此过程我们指导家长播放故事,音乐,或者进行母女的温馨对话,让淼淼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按摩。
日常生活训练:鼓励淼淼参与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服、系鞋带、刷牙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她在日常生活中锻炼手部精细动作能力。还为其提供各种不同的玩具,如积木、拼图、穿珠等,这些玩具可以帮助她锻炼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通过家园共育练习以上的环节,淼淼的手部灵活性和协调性控制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能够将颜色涂画在线条里面,能够自己折叠飞机,还能够写自己的名字。
5.典型性行为的纠正
淼淼的典型性行为是不分场合的玩水和不午睡的问题,这些都说明淼淼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首先引导淼淼理解场合规则:让她了解在哪些场合可以玩水,哪些场合不能玩水,比如在游泳池、浴室里可以玩水,但在教室里就不可以。其次培养自我控制能力:让她学会在适当的时候控制自己的行为,比如在上课时不能跑到洗手间自行玩水,但在课间休息时可以玩一会,但不能把衣服打湿,我们要为她建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和纪律,让她了解何时该做什么,何时不该做什么,从而培养她的自我控制能力。最后是提供积极的反馈:当她表现出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时,要及时给予她积极的反馈,如表扬、奖励等,以此来鼓励她遵守规则。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淼淼玩水的频率降低了由原来的一天三四次,降低到一天一次,最后是二天一次,目前此行为的发生控制在一周二次,并且还没有打湿衣物。
淼淼的午睡困难是大多数正常小朋友都会出现的问题,一开始需要玩具的陪伴,现在我们尝试把她的玩具拿走后,她会开始玩衣服,玩被子角。针对以上行为,我们在午睡前让她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等,帮助她消耗体力,提高睡眠质量。提供适当的安抚方式,如轻轻拍打、唱歌等,帮助她放松身心,这样她入睡稍微会快一点,如果不去干涉的话,淼淼会在床上折腾很长时间,甚至一个中午都不会睡着,在排除淼淼不是由于生理、环境、心理的原因不午睡后,我们也不会强迫她午睡,以免引起她的反感和抵触情绪。
由于淼淼的到来,班级教育更加丰富多彩。在对她的融合教育实践中,为她提供了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同时也让普通幼儿有机会学习如何与不同能力的人相处。为她提供了特殊教育教师的语言个训课支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淼淼的认知能力、精细动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她也变得更加自信和开朗。淼淼的妈妈也非常欣慰女儿的变化,感谢老师和班级内小朋友们对孩子的包容与关爱,陪伴与指导。
本次的融合教育实践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家长们认为,融合教育让他们的孩子更加全面和成熟,也让他们更加了解和接纳特殊需要幼儿,是融合教育让班级文化变得更加多彩和多元。
三、融合教育活动的特点与价值
融合教育对特殊需要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它能够帮助特殊需要幼儿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融合教育也能够提高普通幼儿的同理心和包容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以更好地支持特殊需要幼儿的发展。我们需要关注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个性和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与其他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合作,共同为特殊需要幼儿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支持的教育环境。
为了进一步支持特殊需要幼儿的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建立多元化的教育团队:包括特殊教育教师、心理咨询师、社工等专业人员,共同为特殊需要幼儿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2.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根据每个特殊需要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支持,包括课程调整、教学方法、学习资源等。
3.加强家长和社区的参与:与家长和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为特殊需要幼儿提供支持和帮助。
4.建立良好的教育环境: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包容和支持的教育环境,让特殊需要幼儿能够更好地融入和参与。
5.提供持续的教育和培训:为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持续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水平,更好地支持特殊需要幼儿的发展。
6.加强与特校老师的沟通交流,在康复方面为特殊幼儿学习提供精准的科学指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