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期末,迎来了每学期一次的测评课。这次我的教学对象从聋孩子变成了培智孩子,教学内容从聋教材转为了培智教材,所有的变化对我来说将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本次测评课,我选择了第三单元的第10课《土木火》。为了讲好这节课,我先进行了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这一单元主题是“自然与社会”,一共安排了两课,第10课是《土木火》,第11课是《堆雪人》。《土木火》是一篇识字课。本课以自然界中常见的“土、木、火、石、田、水”为主题展开教学。通过六张自然景物的图片,配以“土、木、火、石、田、水”对应的汉字。本班常年在读的学生有7人,是一个融智力、肢体、多动等多种残疾的混搭班,根据其学习能力,我把他们分成了两组。一组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智力较好,学习比较积极,能简单地进行沟通,一组有读、说的能力,能听懂简单的指令,虽然分成了两组,每组又都呈现出了明显的组内异质现象,所以,我根据课标对本年级段的要求,结合学情及教材,制订了详细的教学目标,有序开展个别化教学。培智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生活语文课程应根据培智学校学生的特殊需要,在目标制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为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参与等多种方式进行语言文字学习创造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通过多媒体、教具等辅助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去听、去读、去说、去看,让每一个学生有效参与、感知语言、丰富体验,从而发展学生识字和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中我注重以下几点做法:一是教育内容直观化。本单元主题是“自然与社会”,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然事物,加深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感受,为了让学生加深认知和感受,开课伊始,我端来了一杯水让学生观察,继而播放了自然界中水流动状态的视频,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大自然中,通过视频让学生初步感知水是能看到、摸到、无色透明流动的液体。二是识字教学活动化。在识字教学版块,我设计了几个活动,先是由图到字,图文识字,降低识字的难度;接着,一遍一遍的领读,指名读,纠正发音;给“水”组词说句环节,主要是想帮助学生积累词句,为了降低难度,我以实物和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引入辅助;最后,让学生在活动中识字,我设计了圈出认识的汉字、让汉字宝宝回家、汉字追踪等游戏,在这个环节中,穿插了以前学过的汉字,同时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有意识地激发生识字兴趣,教给他们一些识字方法,让识字为生活服务。三是康复训练经常化。在文化课中适当引入康复训练的内容比如手指操、手势舞,学生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它不仅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还能够有效地进行粗大和精细动作训练。好的东西,我们就要坚持,这节课,我就设计《喝水歌》的手势舞活动,在巩固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粗大动作康复训练。这样的训练一节课两节课是不会看到效果的,但长期坚持,你就能发现他们的进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