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源汇区博爱学校

时间:2010-12-10 13:52:35  来源:  作者:

 DJw特殊教育信息网

 
当大多数孩子健康快乐地过着幸福的童年时,我们可能会忽视了身边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智商低于同龄儿童,理解和接受能力差,生活上缺乏自控能力……尽管如此,他们也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接受过特殊教育的智障儿童,也可以和常人一样唱歌、跳舞、跑步、打球……
在漯河市源汇区文化路南头的一家杂货店里,顾客盈门、生意红火,一位姑娘正在柜台里忙活着,她一边接待顾客,一边娴熟地算着帐。她就是秦颖,令人想不到的是,十多年前竟是一名智障儿童,自卑、胆小、寡言、孤僻。在源汇区博爱学校的学习中,通过卢老师、金老师等几位老师的悉心教育,她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了,性格及行为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毕业之后,她先是帮助父母在店里干活,没过多久他就可以自己看顾店面了。她还会经常想起学校的教师,有时候就会到学校里去找原来的老师谈心。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漯河市源汇区博爱学校奉行“给特殊的孩子以特别的关爱”办学理念,坚持“医教结合、多元训练”,全校教师用博大的爱心关注、关心、关爱每一位智障孩子,让孩子们真正变成了充满自信,步入社会后能够自食其力的人,谱写了一篇无私奉献、感人肺腑的特殊教育之歌。
 
博爱学校,为智障儿童开一扇门
我们几乎难以想象一个智障儿童的家庭所承受的巨大经济、精神压力。在经济方面,因为孩子需要随时有人陪护,大多数家长无法再做其他工作,对社会而言也是一种劳动力流失;在精神压力方面,很多家长一方面并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孩子存在智力残疾,另一方面,面对孩子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精神问题,他们更需要有人帮助他们,进行教育引导,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虽然有关教育部门提倡对轻度智障的孩子采取随班就读的方式进行义务教育,但是由于普校的教育机制与培智学校迥然不同,孩子得不到系统的康复训练,往往导致孩子的实际水平远不如培智学校毕业的学生。
在这种情况下,专业培智教育学校就载满了全社会的期待。漯河市源汇区博爱学校顺应社会的呼声逐渐凸显出来了,它是漯河市唯一的一所培智教育学校。学校实施了特殊教育“零拒绝”,招收对象是中、重度智力障碍、自闭症及多重残疾儿童少年,是学前教育至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制学校。
多年的运作,博爱学校学校造就了一支整体素质高、教育能力强、教学基本功扎实、敬业爱岗讲奉献的教师队伍,其中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6名。学校以“培养具有健全合格的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社会人”为办学宗旨,形成了根据弱智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体差异,寓教于乐,因材施教,采用班级授课与个别化教学相结合、知识传授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的办学特色。开设有实用语文、实用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生活、手工制作等课程。
这里,为智障儿童打开了一扇门;这里,是智障儿童幸福生活、快乐成长的家园。和谐温馨的环境,积极向上的氛围,使每一位学生成长并快乐着,让一个个孩子能融入社会、自助生活,发现自己人生的精彩,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
 
智障儿童,生命因师爱而无障碍
 有人说智障孩子是最无忧的,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懂。可博爱学校的老师们却说智障孩子是最孤独的,因为很少有人懂得他们的内心世界。在这样的认识下,博爱学校的教师义无反顾地担起了开启智障儿童心扉的重任,他们坚持奉行“先做父母,再做教师;先有爱心,再有事业。”的执教理念,以超出常人想象的坚忍和博爱,带来智障儿童康复的春天和希望。
诚诚(化名)同学刚来学校的时候,家长给他办理的是月托。一直没有离开过家庭的诚诚,一看到爸爸妈妈走了,就开始大哭大闹,谁也劝不住他。校长就让经验丰富的万老师暂时照看,万老师想尽一切办法哄他。诚诚开始只是哇哇大叫,说的什么谁也听不懂,万老师就给他找来好玩的玩具,带着他一起做游戏,给他买来好吃的东西让他吃。吃饭的时候,万老师给他端到跟前让他吃,晚上睡觉的时候,万老师又看着他入睡,像妈妈一样关爱他。慢慢的,诚诚的情绪稳定下来了,不再大喊大叫了。很长一段时间里,诚诚一直喊万老师“妈妈”,上课的时间,他要看见万老师才能安心地学习,下课后,就一步不离地跟着万老师,就连上厕所也要万老师看着才肯去……在他的心目中,万老师就是他的妈妈。
源汇区博爱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最亲密的。上课的时候,他们是老师,认真辅导孩子们学习;下课的时候,他们是朋友,和孩子们一起聊天说话,一起做游戏,打篮球、羽毛球。在这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环境下,原来性格孤僻的学生现在活泼了,原来说话颠三倒四的学生现在说话有条理了,原来多动暴躁的学生现在坐得住了,原来什么都学不会的学生现在也学会一些简单的字词了……他们的成长饱含着老师们多少心血啊!
新的学生一批批来,毕业生又一批批去,在这来去之间,多少智障儿童的生命因师爱而无障碍!博爱学校的老师们用博爱与无私、牺牲与付出、执著与努力,为智障孩子创造了最佳的生命状态。正因为如此,一位毕业生的家长深情地对老师们说:“你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劳,用无私的爱心和奉献帮助孩子们成长进步。我向你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教学改革,催开特教铁树花
智障儿童中的绝大多数人走出校门后面临的是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而不是如何进行深造。博爱学校胡校长说:“老师和家长对智障儿童的爱护和照顾终究是要有一个时间限制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无微不至的替代从表面看似相同,但却有本质的区别,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角度来讲,应该尽量让他们学习自主自立。所以,成功地把智障儿童引至他们将来生活的社会,才是培智学校教学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博爱学校依据“以儿童为中心”和“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理论,结合学校智力落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紧紧围绕“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社会人”办学宗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初步构建了以“生存教育”为中心的育人环境、课程体系、教育模式。
首先是创设了“生存教育”育人环境。博爱学校努力营造处处有功能的育人环境,让校园中的每个角落都有教育的功能;博爱学校还积极开展多种活动,取得家长及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最优化的教育氛围;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掌握康复训练方法,使家长树立信心,协同学校共同教育孩子,使有效教育空间达到最大化;联合社会力量办学,创设良好氛围,改善办学条件。
其次是构建了“生存教育”课程体系。博爱学校将课程设置分为生活适应、活动训练、实用语算三个板块。三个课程板块的设置,淡化了学科性,突出了功能性,使课程内容符合了智力落后儿童少年的生存、成长需要。
再次,确立了“生存教育”教育模式。博爱学校确立了个别化教育思想,实施个别教育行动计划。首先是建立了评估体系:以儿童发展为依据,对全校学生进行了感官知觉、粗大动作、精细动作、生活自理、沟通、认知、社会技能、实用数学八个领域的评估,并对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领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评析。其次是依据评析结果,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为每一个孩子的未来发展制定了教学策略即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使教育更加有针对性。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对学生因材施教,提升教育质量。通过班内分组教学、个别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模式,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交往能力和适应能力,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满足了每个学生的需要,切实保证了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博爱学校的教学改革大大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促进了智障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为学生自强自立、自尊自信、走向社会、回报家庭插上了理想的翅膀。
 
特色课程,渲染手指下的美丽
特色课程是一所学校展示自身特色、向社会推广自己的一张名片。博爱学校的特色课程是在“以手巧促心灵,以美育促智育”的思路指引下进行的,主要包括串珠编织、丝网花制作、粉笔贴画等特色课程,以课程训练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亲身实践,学到扎实的本领,不仅用手指创造了一个个美丽,更为将来进入社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串珠编织课程就是培养学生学习串珠技术,从最初的认色、认形,到后来的串珠成链、到最后串编出精巧可爱的小饰品,课程的开设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在学习中兴趣很高,一个学期下来,有的学生就可以单独出成品了。串珠编织课程开设几年来,学生单独制作、协作完成的串珠作品已达一百多件,其中有可爱的十二生肖动物,有美丽鲜艳的花儿,有形象逼真的奥运福娃,有精巧的花瓶、桌椅……
丝网花制作课程,紧扣丝网花制作简单、前景广阔的特点,教育学生掌握制作技术。经过一个学年的练习,实验班的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这项技术,能够单独制作一些漂亮的丝网花了。丝网花制作课上,只见这些学生熟练地绕圈、网丝、组装、造型,一步步做来,有条不紊、有板有眼,做出来的丝网花色彩靓丽、惟妙惟肖、惹人喜爱。
粉笔贴画则是用粉笔段儿粘贴在画板上组成图画,看上去色彩鲜丽、有着强烈的立体效果。博爱学校根据粉笔贴画入门门槛低,适合学校学生水平的特点,把粉笔贴画的制作引入了课堂,开设专门的粉笔贴画课程,开设几年来,效果十分理想,学生兴趣高,入门也快,很快就出了不少的作品。
这些特色课程的开设,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了一门技术,渲染了学生手指下的美丽,拓宽了学生离开校园之后的生活之路,更重要的是,这些课程达到了“以手巧促心灵,以美育促智育”的目的。这些课程,都需要学生进行一些精细动作来完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手指的灵活水平以及手眼协调能力,对脑部的某些区域进行了有益的刺激,促进学生脑部的发育,最终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博爱学校经过这几年的特色课程实施,不仅打出了学校的课程特色品牌,而且切切实实地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手眼协调能力,深受学生、学生家长的欢迎。
 
康复训练,着眼自理、自强、自立
中重度智障往往伴随着生活自理能力的低下,一位智障儿童的母亲无奈地说:“从25岁开始我就守在丧失自理能力的孩子身边。如今孩子已18岁了,身高体重远远超过了我,可我的身体却每况愈下。每一次孩子拉屎拉尿,都折腾的我满头大汗。我终归要老,哪一天万一我不在了,谁来养活孩子啊?”
博爱学校把康复训练确定为培智教育的第一目标,刚入学的智障儿童,首先就要接受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和康复训练,特别对于一些中重度智障儿童,这些康复训练基本上是贯穿于学习活动始终的。
为了提高康复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博爱学校在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购置大量康复训练器材,建设多种康复训练专业教室,选派教师外出学习进修。在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言语和语言训练、肢体训练、游戏活动训练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收到不错的训练效果。
为了使康复训练真正发挥作用,博爱学校尤为重视康复训练的实施,坚持“有爱无碍、康复教育、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提升教师师德水平,提高康复训练水平,收到了良好的康复训练效果。通过学习和训练,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普遍得到提高,为将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毕业学生的跟踪关注,可以了解到博爱学校的学生经过康复训练,大多能够走出一条自理、自强、自立的人生路。
高一田毕业后,在临颍县南街村环卫处干活,他的勤劳、快乐、真诚得到了许多人的喜欢。许多人也许不会相信,高一田初入博爱学校学习时,却是懒惰、任性、爱和别的同学打架、让老师头疼不已的学生。
 
放眼明天,特殊教育任重而道远
今天的源汇区博爱学校,经过多年的运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特殊教育办学经验,学校管理科学高效、校容校貌优雅精致、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学设施标准齐全,教师团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学理念、完善的专业知识、突出的教学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办学以来学校先后获得“漯河市文明单位”、“源汇区人文景观达标学校”、“教学教研单位”等荣誉称号,并连年荣获“漯河市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源汇区助残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放眼明天,源汇区博爱学校的胡校长讲出了思虑许久的一些想法,其中饱含对学校发展的满腔豪情,也饱含对社会的殷切期望:
“适当延长智障儿童义务教育的时间:我国特殊教育的经验表明,0至7岁是儿童认知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期间对智障儿童及时进行合适的教育,可以最大程度地补偿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因此博爱学校要做到培智教育的‘抓早抓小’,积极向社会宣传推广自己,争取让培智教育深入人心,让智障儿童早日接受合适的、最好的培智教育。同时对14岁以后的智障人群进行职业教育,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加强普法、执法与管理:从《宪法》到《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到《教育基本法》,无一不渗透着对残疾人教育的关怀与具体要求,而当前特殊儿童教育的现状说明这方面我们做得还很不够。只有加强普法、执法与管理,才能迅速提高我国残疾儿童的入学率,切实解决当前现实中最紧迫也是最棘手的难题。
“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力度:综合参考其他地区的培智教育学校,规模小、办学经费不足几乎是所有培智学校的通病,教师待遇引发的教师队伍不稳定也是一个尴尬而无奈的的难题。让我们共同努力,全社会关注和参与特殊教育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顶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