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东特殊教育学校2014-2016教育提升计划

时间:2014-11-25 19:45:37  来源:  作者:
岭东特殊教育学校2014-2016教育提升计划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精神 ,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发展,大力提升特殊教育水平,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岭东特校结合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学校现状   学校现有亲子同训智障康复班2个、听障康复班1个、听障义务教育班6个、智障义务教育班5个,孤独症班1个,共计15个教学班,159名学生,33名教职工。学校占地一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178平方米,其中生活用房2424平方米、教学用房3754平方米。集两类残疾康复、两类残疾义务教育、两类残疾生活(职业)技能教育为一体,对适龄残疾孩子进行康复教育培养。 二、重点任务   1、提高普及水平。做好岭东地区适龄残疾儿童的调查、实名登记工作,针对实名登记的未入学残疾儿童少年残疾状况和教育需求,采用多种形式,尽力安排其接受义务教育。通过继续实施“五项工程”、 “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七彩梦行动计划”孤独症项目,优先救助贫困家庭的残疾儿童,开展抢救性康复工作,为改善残疾儿童未来生存与发展状况抢前抓早。协调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好残疾学生教育资助工作,不断提高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入学率、巩固率,推进学前特殊教育发展。继续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探索重度残疾儿童巡回教育模式,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 。大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逐步提高非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比例。 2、医教结合,综合康复,切实加强特殊教育的针对性。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医疗康复技术培训,借助先进的医学成果,充分发挥教师与特殊学生长期互动接触的优势,积累直接经验,初步形成“医教结合、按需施教、开发潜能、各有所长”的特殊教育特色,在教学中,针对残疾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运用相应的教育手段、医疗手段和康复手段,增强残疾孩子缺陷补偿的效果。“十二五”期间,岭东特校将通过教育、卫生、民政、残联等部门的紧密合作,配备相应的医疗设备、康复器材,通过医生的介入、在特教教师专业培养课程中增加医学知识、吸引医学专业学生学习教育专业知识等措施,着力构建“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服务网络,切实加强特殊教育的针对性,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让残疾学生得到更科学、更全面的发展。   3、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以课堂为中心、课堂以效益为中心, 着力打造有效教育。要讲质量——即知识、技能、情感目标的全面落实,身心、智慧、道德品质的全面发展;要讲效率——单位时间内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要讲规范——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遵循教学规律;要讲创新——改革传统教学结构,突出个性教学特色,全面构建以生为本的高效教学模式。   4、扩大教师培养规模,加大特殊教育专业化教师培训力度,提高专业化水平。一是要加强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在教学观念的更新、行为的转变、角色的调整上不断研修,举办各种类型教学研讨,开展教师读书工程,引导教师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塑造高水平的师德新形象。学校创设种种条件为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积极向国家和区市争取学习机会,派新任教师学习特殊教育专业知识、派老教师外出更新特教理论。为全面做好特殊教育工作提供知识保障。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各类竞赛和外出学习等方式继续鼓励发展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全面做好特殊教育工作提供更稳固的知识保障。   5、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稳步发展迈上新台阶。学校被全国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课题组、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评为“2012德育科研工作先进实验学校”,国家级课题《当前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研究》顺利结题,取得教育教研优秀成果十余项。 2013年10月,又申报了德育课题《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研究与实践》。我校在德育研究方面所做工作受到全国和谐德育课题组的充分认可,2013年已经得到全国和谐德育总课题组核准的创建“全国百所德育示范校”的公文批示。学校全面准备将多年的德育工作科学总结, 尽快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育体系。 三、主要措施 (一)扩大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规模。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校招生能力, 2014年秋季将组织有序的招生工作,尽力让每一位身居贫困、偏远、落后地区的残疾孩子有书读有学上。   加强送教上门工作。“送教上门”服务将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服务对象为无法到学校接受教育但有基本接受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学校将建立相应的学籍档案。并选派专业教师,根据残疾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残疾类别制定切实可行的个性化教学方案。定期上门对残疾儿童进行言语康复、行为矫正、社会生活适应等方面的训练,同时也对家长进行培训。送教的教师必须做好教案,认真做好每次课的教后记,为下次送教上门提供依据,以便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积极发展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   1、学前教育。我校蒙氏教具、感统训练、泰亿格的启聪博士、启慧博士、听力检测等康复训练设备初步配齐,充分发挥其专用设备的代偿功能,最大限度挖掘残疾儿童的残余功能、最大限度实施教育培养、最大限度得以康复的问题是我校康复教学工作的突破口,是提高教学效益的中心问题。今后我们还将争取感官训练教室、心理疏导教室、医疗康复室的规范建设,让学校康复工作更趋于规范化。   2、职业技术、生活技能教育。学校在工作中不断探索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逐步完善学校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做到适应需要,突出特色,着眼未来。在专业设置上,我们遵循三个原则:①根据聋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爱好;②结合学校能够提供的基本条件;③迎合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探索“以市场为导向,专业和基础并重,实施多元教育形态,内涵质量和外延规模并举”的职业教育新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地域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毕业后能学有所用,应选择投入不大、效果好、实用性强的专业,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训。我校通过实际考察、往届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市场调研、学生职业兴趣访谈等方式采集信息,结合聋人身心特点、社会就业形势进行综合分析,科学论证,提出了学校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学校开设了美容美发美体美甲、手工丝网花、计算机实用技术等;2014年底计划增设中式面点、西式面点、养生茶艺三个专业,专用教室按正规实体标准装修。学生可根据就业需要和个人爱好,进行灵活选择。聟障学生以生活技能教育为主,设置基本生活能力专业、社会交往能力专业,2014至2016期间尝试筹设智障学生能够接受的保洁和皮鞋美容专业。 针对专业教师匮乏、专业技术不高等问题,我校将开展“优化师资结构,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工程,制定激励措施,激励职业教师外出培训、到企业顶岗实习来提高专业技术,加强自学,提高职业理论、实践和课堂教学水平;鼓励文化课教师钻研职业教育教材,学习职业教育技术,转型担任职业教育教师。学校为参训教师联系培训学校,购买教材、实习工具,安排学习时间,提供学习用设备,假期培训发放补贴。同时,学校还计划争取政府支持,从企业、职业技术学校聘请专业技术人才到校任教,既教学生学专业,又带职业教师提高技术,大幅度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   (三)加强教师发展评价   1、加强教师发展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遵循科学性、客观性、激励性、导向性的原则,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把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行为、教学效果、专业发展水平等情况全部纳入教师发展评价的内容。   2、职业道德的考评。把教师的师德行风建设作为我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增强教师爱校、爱生、敬业、奉献的精神。   3、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考评。教学行为考评主要从教师备课、个别化教学、作业布置及评改、辅导、考试(考查)等一系列教学常规工作方面进行考评。教学效果的考评主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查(即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来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绩效。   4、专业发展水平的考评。从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考评,综合评价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1、按要求设置课程。认真贯彻执行2007年教育部下发的《聋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我们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从课程结构出发,调整课程,增强课程与教材的适应性,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打破过去教师围绕教材转,学生围绕教师转,师生围绕课堂转的"教学法则"。进行课程结构改革,加大康复课程设置,我们学校课程结构由三个板块构成,即:文化基础类课程、康复训练类课程、职业技能类课程。三类课程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三者相辅相成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作为特教学校的课程体系在不同的阶段,三类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时间的比例有所不同。随着学生的发展,三个年级阶段的教育课程内容也有所不同。并且,它们是互为基础相互铺垫的。在学前阶段以康复类课程为主。在低年级阶段康复类课程和文化类课程并重。 在中年级阶段以文化类课程为主适当保留康复类课程。在高年级阶段以文化类、职业技能类课程学习为主。   2、继续研发校本课程。在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课程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带领下,为特殊学生设计合适的学习方案和目标,培养学生掌握时代发展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挖掘本地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提炼,开发校本教材,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发展残疾学生的多元智能。   3、深化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改革。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从实际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突出地方性、针对性、实用性。    四、发展中的困惑 (一)教师资源不足。缺少专业教师,对学校工作发展有较大影响。尽管2014年地方政府将面向社会招聘8名特殊教育专任教师,但生活教师年老体弱,难以适应本岗位的工作要求,实施医教结合,无专业医疗康复教师,智障生活技能和听障职业技术教师缺乏的状况仍然存在。 (二)资金到位是《提升计划》得以实施的重要保障。如果按目前学校资金情况,实施提升计划将会困难重重,甚至有部分工作无法完成。   (三)目前我校离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目标还有很大距离,硬件条件无法满足教育教学发展需求。   (四)部分教职员工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针对此情况除加强教育、注重疏导外,更重要的是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职工应该具有流动性。
顶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