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语文第十三册教案

时间:2015-11-25 19:29:39  来源:  作者:岭东特校

 k2b特殊教育信息网

 
                             3、五彩池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用“神奇”、“漫山遍野”造句。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3、概括自然段意思,给课文分段。
4、流畅地朗读课文,背、默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饿思想感情。
难点:概括自然段意思,给课文分段。
教学教具:
  大字课文
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3、五彩池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板书生字新词:
mǔ zhàng  qiū ling jùn  guì
亩   丈    丘  陵   峻   瑰
2、指导拼读:
3、指导理解词义:
亩:数量单位(指面积)
丈:长度单位。
丘陵:连绵成片的小山
险峻:山势高而险
瑰丽:异常美丽
4、指导书写:
三、巩固练习:
1、拼读生字新词。
2、说出生字新词的含义。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五、作业:
书写生字新词五遍
 
第二课时
教学进程:
一、复习检查
看手势默写词语
一亩     一丈     丘陵     险峻     瑰丽
二、新授
1、讲读地一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课文先说谁讲什么?
(奶奶讲的故事神气美妙,引起“我”无限遐想。)
2)“神仙住的地方”指的是什么?
(本课指神话中王母娘娘居住的地方。)
3)“哄着我玩儿”是什么意思?
(是说这美丽的故事,只是神话传说,不是确有其事,奶奶只是随便讲一讲发。)
4)“当作了真的”,:真想去看看“是说什么?
(是说五彩的瑶池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
5)再讲了什么?
(再讲“我“真的看到了五彩池。)
6)五彩池在什么地方?
(在四川藏龙山上。)
7)去的时候是什么季节?
(夏季)
8)为什么点明是夏季?
“夏天”雨水充足,花草茂盛,为下文描述五彩池的美作了铺垫。)
三、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说出课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了解了五彩池在哪里。
五、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说说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二、新授
1、讲读第二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晴朗”一词说明了什么?
(指阳光普照,光线充足,这是池水呈现多种色彩的一个重要原因。)
2)“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无数”是讲水池的什么?
(讲水池很多,不计其数。)
3)“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把什么比作什么?
(把藏龙山比作巨幅地毯,把闪耀着各色光芒的水池比作晶莹耀眼的宝石。)
4)把各种不同形状的水池比作什么?
(葫芦 镰刀 盘子 莲花)
5)这段主要讲什么?
(讲五彩池的饿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和形状。)
2、讲读第三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我”惊奇的是什么?
(所有的池水都来自同一条溪流,溪水流到各个水池里,颜色却不同了。)
2)还讲了什么?
(有的水池还不止一种颜色,可是舀起来却什么颜色也没有。)
三、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说出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要求同学们多读多练。
五、作业
背默第二自然段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新授:
1、讲读第四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明明是清水,为什么在水池里显出不同颜色呢?原因是什么?
(池底长着许多石笋。)
2)把石笋比作了什么?
(比作“丘陵”、“山峰”、“宝塔”、“珊瑚” )
3)第二个原因是什么?
(阳光的照射,阳光射到池底,高低不平的石光镜的作用,把阳光折射成不同颜色。)
4)第三个原因是什么?
(池边树木花草茂盛,它们在水中的倒影,使水中更加瑰丽多彩。)
2、讲读第五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这段只有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与开头相呼应,肯定了五彩池就在人间。)
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三、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说说水池里有不同颜色的原因?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四、五自然段,了解了水有不同颜色原因有三。)
五、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思考、练习”
1、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是怎样描写五彩池的颜色和形状的?
(2)池水为什么会显出不同的颜色?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练习时,先让同学们读课文,然后让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给课文分段
练习时,只要大概说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即可,再把意思相同相近地划为一段。
3、把成语补充完整。
五(  )十(  )    (  )云(  )雾
(  )山(  )野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个别不会的,让其读课文。
4、把下面的词语适当地搭配起来
灿烂的          丘陵
矗立的          山峰
险峻的          阳光
起伏的          宝塔
成簇的          珊瑚
练习时,先引导学生说说左右两边各是什么词,再思考左边的形容词是从哪些方面(如颜色、形态等)来修饰、限制右边的名词的。然后再进行词语搭配。
5、读读写写,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险峻   折射    瑰丽    漫山遍野
石笋   矗立    神奇    腾云驾雾
练习时,先读词语,再写一写,然后结合课文说说词语意思,再说句、写句。
1、漫山遍野----
2、神奇----
三、小结
四、作业
课后第3、4、5题
 
 
附板书设计:
3、五彩池
 
在哪里(四川藏龙山)
 
3、五彩池   样子(数量、颜色、大小、深浅、形状)
 
            池水特点及呈现的颜色和原因
 
 
教学后记:
这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描写形象、生动,文字优美。教学中要重视朗读,在反复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到五彩池的美。
 
 
4、和大自然交朋友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家村瘟神们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批准为“全球500”佳环保村。懂得与大自然交朋友的意义 ,从而受到环境保护的教育。
3、按课后“思考练习”的提示读懂课文,回答问题。
4、明确自然段的意思,给课文分段。
5、学习按参观空间位置变换的顺序进行记叙的方法。
6、流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与大自然交朋友的重要意义。
难点:学习按参观空间位置变换的顺序进行记叙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
4、和大自然交朋友
2、揭示课题:
三、指导学习第一至六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人们把电子计算机叫什么?(“电脑”)
(2)为什么把它叫“电脑”?
(因为它既能代替人们记忆繁杂的数据,进行复杂的运算,又能模拟人脑进行许多其他思维活动。)
(3)长城饭店有多大?
(高2层,里面有一千多间客房。)
(4)进入饭店,终端机是什么样的?
(有的负责办理住店登记,有的负责结帐,有的办理预定客房手续。)
(5)“我看见了一位客人”干什么?
(办理登记手续。)
(6)服务员向“我”介绍了什么?(卡的用途。)
四、练习:
1、朗读课文
2、说出前六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
六、作业: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检查:
说出第一至六自然段主要内容。
三、指导学习课文后半部分。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我”来到餐厅有看见了什么?
(一位客人吃饭,吃完后,只把卡给服务员看一下就走了。)
(2)服务员是如何告诉“我”他不付钱的?
(从卡的使用说起,并讲了“电脑”是如何操作的?)
(3)“我”参观计算机室,暗自盘算了什么?
(饭店大,工作如此繁杂,要得多大电脑。)
(4)“我”看见的“电脑”是多大?
(两台一人高的柜子。)
(5)“电脑”是如何工作的?
(这两个柜子是整个电脑系统的中央指挥部,指挥着安装在饭店各个部门的终端机,忠实地履行着它们的职责。)
(6)“我”感受到了什么?
(电脑能替人做那么多事情,真是太神奇啦!立志要好好学习新的科技知识,为跨入“电脑世纪”作好准备。)
四、练习:
1、朗读课文:
2、说出课文中“我”参观计算机室时的想法。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后半部分,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总结课文:
1、全文有几个自然段?可分几段?
全文共十四个自然段,可分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介绍电子计算机的功能。
第二段(第二至十三自然段),介绍计算机是怎样帮助长城饭店“管家”的。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参观长城饭店产生的感想。
2、课文主要讲什么?
(作者通过写在北京长城饭店的见闻,介绍了电子计算机是怎样帮助这家饭店“管家”的,说明电子计算机不仅能代人做许多事,而且忠实可靠,准确无误。)
三、处理习题:
1、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电脑是大饭店的好“管家”?
(2)作者是怎样介绍长城饭店这位电脑“管家”的?
练习时,先读题,理解题意,再读课文,结合课文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
(1)大饭店管理工作繁杂,运用电脑能代人做许多事,可节省很多人力。它为客人登记、结帐,既迅速又准确无误。所以说电脑是大饭店的好“管家”。
(2)略
2、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详见“总结课文”。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总结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的后面习题。
五、作业:P661、2
基础训练1
教学要求:
1、能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2、能把词语按名词、动词、形容词分类。
3、能给一段话加上合适的标点。
4、能照样子,先画出句子的主语部分呢和谓语部分,再画出主语、谓语、宾语。
5、能修改句子。
6、能认真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7、能按要求写一篇短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阅读短文,回答短文中的问题
2、难点:按要求作文。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教学第一题:
查字典,按要求填空。
要查
的字 部首 除去部首
还有几画 组词 组词后应
取的解释
训练时,先指导理解题意,再复习部首查字法的步骤,最后选择字义
参考答案:
“恢”忄、6、恢复; 
“枯”木、5、干枯;
“庭”广、6、庭院;
“组词后应取的解释”要根据所组的词进行填写。
2、教学第二题:
按名词、动词、形容词,把下面的词语分成三类。
蔚蓝   水壶   制订   化装   勇敢
茂盛   燃烧   机翼   饲料   沉甸甸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训练时,可先各列出一个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再指导学生区分词性,进行归类。
3、教学第三题:
给下面一段话加上合适的标点。
海滩上的贝壳格各式各样  有的像一把打开的扇子  有的像孔雀开屏  有的像宝塔  还有的像猫的眼睛  我低下头去拣贝壳  一个大浪打来  海水溅到我的嘴上  我用舌头一舔  呀  又咸  又腥  又涩  我真正尝到了海水的滋味
训练时,先仔细阅读这段话,理解每句话讲什么意思,再想一想,应加什么标点。然后加标点。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基础训练1的第一、二、三题,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多读多练。
四、作业:
第一、二、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教学第四题
照样子,先画出句子的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再画出主语、谓语和宾语。
例 :列 宁 化装成割草工人。
(1)小杨眉笑了。
(2)飞机冲出了寒流的包围。
(3)大家忽然听到小女还的哭声。
训练时,可分为两步:第一,复习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的知识,通过分析例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句子中的主语,谓语部分一般在句子中的什么部位,说明什么,从而把句子划成主语部分、谓语部分。第二,教学主语、谓语、宾语知识,学应符号划出三个部分。
参考答案:
(1)小杨眉笑了。
(2)飞机冲出了寒流的包围。
(3)大家忽然听到小女还的哭声。
2、教学第五题。
修改下面的句子。
(1)老师多次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
(2)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果树。
(3)老奶奶想起了许多过去的往事。
训练时,先指导学生读句子,找出句子的错误,并加以修改;然后从几个病句中找出发生错误的共同原因,以避免日后发生同类现象。
参考答案:
第一句去掉“多次”或“反复”;第二句去掉“到处”;第三句去掉“过去的”或“往”。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基础训练1 的第四、五题,希望同学们在划分句子成分上加把力。
四、作业:
第四、五题。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教学“听(看)话、说话”。
内容详见课本。
训练时,先让学生读懂句子的意思,体会这段话是围绕什么进行的,再分角色练习对话。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回忆日常生活中的对话情景,设计一个题目,思考应围绕什么主题,谈哪些内容,创设环境,同学之间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
2、教学“阅读”
详见课本。
训练时,先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一边读,一边想。读懂之后,再练习分段。
思考:
(1)短文有几个自然段?(4个)
(2)各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太阳升出之前天边的景色和云的形状,第二自然段讲太阳的颜色和形状,第三自然段讲阳关撒满大地和早起的人们,第四自然段讲田野的早晨是另人神往的。
(3)短文可分几段?怎样分?
短文可分三段。第一段为第一自然段。第二段为第二、三自然段。第三段为第四自然段。
作者写日出过程时,由小及大,从对日出之前、日出之后周围的景物以及劳动的人们的描写来写日出的。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小小了“听(看)话、说话”“阅读”,希望同学们课后加强对“阅读”的朗读。
四、作业:
回答“阅读”中的问题。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
教学“作文”
回忆暑假生活,从中选择一件有趣的事,比如钓鱼、游泳、回乡探亲、参加夏令营活动等。先把这件事的开始、经过、结果想一想、说一说,再写下来。要写的具体些,语句要通顺,连贯,注意分段写,题目可以是“暑假记事”,也可以用别的题目。
训练时:
1、先指导审题,再开阔学生的思路,根据实际情况,从自己经历中选择一件合适的事。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想写一件什么事,互相可以启发。
3、再让学生理一理记叙的顺序,想一想起因、经过、结果。
4、并试着说一说。
5、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6、讲评。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六大部分“作文”,希望同学们课后多练。
四、作业:
P22“作文”
参考例文:
钓  鱼
暑假的一天早晨,我和小明去钓鱼。我们一起拿着鱼杆,提着小桶,来到小河边.我俩选了一个水稳定的地段,开始钓鱼。我先给鱼钩上鱼饵,而后把钩线放入水中。不一会儿,有鱼上钩了,鱼浮先是一下一下地动,而后一下子被鱼拉下去很多,接着又向上冒,在刚向上冒的时候,我用力一提,提到了一条足有三两重的鲫鱼。这时小明也钓到了一条。就这样,不到半天工夫,我们就钓到了几今鱼。提着鱼,心理快活极了,一路哼着小曲往家走。
 
 
 
5、观潮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犹如”、“恢复”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大桥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贯彻方法,引导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4、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讲读第三、四自然段,了解大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2、难点: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如何观察的。
教具准备:
大字课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5、观潮
2、揭示课题:
三、新授。
dī  tǎ  yì   bēng   shà   hǒu    huī  fù  zhǎng
堤  塔  屹   崩     霎    吼     恢  复    涨
1、指导拼读
2、组成词语,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堤:大堤。本课指海塘大堤。
屹: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
崩:山崩地裂。“崩”是倒塌的意思,“裂”是裂开。山倒地塌裂开,形容声音极大。
霎:霎时。短时间,一会儿。
吼:风号浪吼。风号叫浪吼叫。描述风浪的声音。
恢、复:恢复。变成原来的样子。
涨:水位升高。
3、指导书写:
4、练习:
四、巩固练习:
1、指导拼读;
2、说出生字新词的含义。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多读多练。
六、作业:
书写生字新词五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复习:
看手势默写生字新词
大堤  古塔  屹立  霎时  风吼  恢复
三、新授:
1、讲读第一自然段
默读思考:
“奇观”是指什么?
(指雄伟壮丽而罕见的现象。)
“自古以来”是指什么?
(钱塘江大桥自古就有。)
2、讲读第二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这段先讲了观潮的时间、地点各是什么?
(时间是农历八月十八日,地点是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
2)再讲了什么?
(潮来前江面上的景色。)
3)讲了哪两点?
(一点是“江面很平静”,一点是“越往东越宽”。)
4)接着讲了什么?
(接着讲岸上的景象。)
5)“早已人山人海”说明了什么?
(说明观潮的人非常多,人们早早赶来,盼望一睹钱塘江大潮的风采。)
6)这段主要讲什么?
(潮来前的景象。)
四、巩固练习:
1、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2、说说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了解了潮来前的景象。
六、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复习:
说出第二自然段潮来前的景象。
三、新授:
1、讲读第三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潮来时,作者先听到什么样的声音?
(闷雷似的响声,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2)作者看见了什么?
(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白线。)
2、讲读第四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作者又看见了什么景象?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大,变粗,横贯江面,观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七八米高的白色城墙。)
2)又听到了哪些声音?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列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3)这两段主要讲什么?
(大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四、巩固练习:
1、朗读这两个自然段。
2、说出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希望同学们课后多读多练,争取早日会背。
六、作业:
背默第三、四自然段。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复习:
背默第三、四自然段。
三、新授:
1、讲读第五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通过余波,可以想象潮来时是什么气势?
(气势之大。)
2)“好久”一词说明了什么?
(余波持续时间长。)
3)“六、。七米高”说明了什么?
(水量之大)
4)这段主要讲什么?
(潮去时景象。)
2、总结课文:
(1)思考:
1)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
(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
2)全文有几个自然段?可分几段?
(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可分四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
第三段(第三、四自然段)
第四段(第五自然段)
四、巩固练习:
1、朗读第五自然段。
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五自然段,总结了全文。
六、作业:
朗读全文。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
1、教学第1题:
默读课文,说说“潮来前”、“潮来时”和“潮头西去”的情景是怎样的?
回答时引导学生思考“潮来前”江面上的景色和观潮的人群来理解。“潮来时”从大潮的声音和样子两方面理解。“潮头西去”从余波和江水上涨两方面理解。
2、教学第2题:
写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给课文分段。
练习时,先说出自然段的意思,而后总结,把意思相近的合为一段。
3、教学第3题: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语的意思。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2)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参考答案:
“天下奇观”: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指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罕见的景象。
“水天相接”:在句子中是指远望钱塘江水和天连接在一起。
“横贯江面”:在句子中的意思是指江潮横着通过江面。
4、教学第四题: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江面    (    )地涌来
(    )的薄雾    (    )飞奔而来
训练时,让学习结合课文填写,对于好的学生,可以作适当补充。
参考答案:
(风号浪吼)的江面    (漫天卷地)地涌来
(蒙蒙)的薄雾        (浩浩荡荡)飞奔而来
5、按照意思写出成语
(1)人群如山似海。(    )
(2)没有一点风浪。(    )
(3)山倒塌,地裂开。(    )
答案:
(1)人山人海  (2)风平浪静  (3)山崩地裂
6、造句:
犹如:
恢复:
先从课文中找出带这两个词语的句子,再理解它的含义,然后说一说,写下来。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后习题,希同学们多读多练。
四、作业:
第3、4、5、6题
 
 
附板书设计:
5、观潮
 
          潮来前景象
观潮   潮来时景象
          潮头去的景象
 
 
教学后记:
这篇课文讲的是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对没有见过潮的不容易理解,教学中,要借助于电教手段增加对钱塘江大潮的感性认识。
6、高大的皂荚树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格外”、“密密麻麻”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描写的皂荚树的样子和皂荚树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对学生进行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教育。
3、学习作者按顺序观察,学写片段。
4、练习给课文分段。
5、有表情、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描写的皂荚树的样子和皂荚树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的方便,对学生进行助人为乐、舍己为人的教育。
2、难点:学写片段。
教具准备:
大字课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
6、高大的皂荚树
2、揭示课题:
三、初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jiá  péng  shuǎng  kū
荚    篷     爽      枯
1、指导拼读:
老师范读,领读,分角色试读
2、指导理解含义:
荚——皂荚树。落叶乔木,树上有刺,叶小呈卵形,开淡黄色的花结荚果,扁平,褐色,可用来洗衣服。
篷——帐篷。撑在地上遮蔽风雨、日光的东西,多用帆布、塑料做成。在本课的间思量形容皂荚树高大、茂盛,能遮风雨,挡日光。
爽——清清爽爽。本文是干干净净。
枯——枯黄。干枯焦黄。
四、巩固练习:
1、拼读词语。
2、说出生字新词的含义。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了它们的含义。
六、作业:
书写生字新词五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检查:
看手势默写生字新词:
“皂荚树、帐篷、清爽、枯黄”
三、新授:
讲读第一至四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思考讨论:
(1)皂荚树长在什么地方?
(在学校操场的东边。)
(2)皂荚树有多大?
(“好大”六个小同学手拉手,才能把它抱住。)
(3)皂荚树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向四面伸展的枝叶能遮盖住整个小操场。)
(4)皂荚树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特点是小,成串,密密麻麻。)
(5)这四段主要讲什么?
(皂荚树的位置和样子。)
四、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
2、说出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的含义。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了解了皂荚树的位置和样子。
六、作业:
朗读课文第五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检查:
说出皂荚树的位置和特点?
三、新授:
1、讲读第五至九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思考讨论:
春天,皂荚树为我们带来哪些方便和欢乐?
(为“我们”遮雨,“我们”能够像平常一样,在操场上做体操,做游戏。雨水淋不至“我们”头上,皂荚树却被雨水淋着。)
◆夏天,皂荚树给“我们”带来哪 方便和欢乐?
(在“暴烈的太阳当头照”的情况下,我们依然活动在操场上,觉得格外凉爽。给“我们”带来了凉爽,自己却默默受着烈日的炙烤)。
秋天,皂荚树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带来了清洁。)
冬天,皂荚树还默默地做着什么?
(“燃烧自己”,给我们温暖!)
◆作者由此,引起什么深思?
(皂荚树牺牲自己,甘心默默地奉献,为别人带来方便和欢乐的高尚品格!)
◆“生根、发芽”指什么?
(指这种精神在“我们”心中扎下根,必将发扬、光大。
四、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指导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五至十自然段,了解了皂荚树春、夏、秋、冬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和欢乐!
六、作业:
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
1、教学第一题:读课文,回答问题。
(1)课文着重描述了皂荚树的什么?这部分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皂荚树给同学们哪些方便?这和皂荚树的高大茂盛有什么联系?
(3)课文中“我”“沉思”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练习时,先读题,理解题意,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回答。重点描写第3题,理解时,不要孤立地去理解这句话意思,要从课文的整个内容去理解。
2、教学第二题:
根据“我们学校前面有一棵高大的皂荚树”和“一年四季,皂英树为同学们提供了许多方便”给课文分段。
在回答时,首先让学生理解,根据提示,应把课文分几段,然后怎么分?
参考答案:
第一段(第1—4自然段),第二段(第5—10自然段)
3、照样子写词语。
整整齐齐                                     
练习时,首先让学生立即题意,所写词语的形式为AABB式。
参考答案:
整整齐齐  星星点点  密密麻麻
4、教学第四题:
读读写写,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帐篷  格外  沉思  皂荚树
凉爽  飘舞  枯黄  密密麻麻
练习时,先读一读,再写一写,然后再造句。
参考答案:
格外:天气格外晴朗。
密密麻麻:白果树的叶子密密麻麻。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课后习题,希望同学们能够多练。
四、作业:
P32  3、4
 
 
附板书设计:
6、高大的皂荚树
 
                     位置、样子
高大的皂荚树
                     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教学后记:
应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解皂荚树的外形特点和学习作者是这样按一定的观察顺序围绕统一意思写一片段。
7、海滨小城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顿号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空间顺序、条理清楚地记叙事物的写作方法。
4、练习给课文分段。
5、流畅地朗读课文,复述四、五、六自然段,背诵二、三段。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按空间顺序记叙事物的定作方法。
教具准备:
 大字课文、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7、海滨小城
2、揭示课题
三、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bīn   fān   cǎi   mò   dí   tíng   yà   chū
滨    帆    睬   寞    笛   庭    亚    初
1、指导拼读:
2、理解词义:
滨—海滨。靠近大海的地方。
帆—机帆船。装有发动机的帆船。“帆”挂在桅杆上的布篷,可以利用使船前进。
睬—理睬。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
寞—寂寞。孤单,冷清。
笛—汽笛。火车、汽车等装置的发声器。
庭—庭院。正房前的院子,泛指院子。
亚—亚热带。过渡带。
初—初夏。刚进入夏季的时候。
3、指导书写。
四、巩固练习:
1、指导拼读。
2、说出生字新词的含义。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生字新词的读法以及它的含义。
六、作业:
书写生字新词五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检查。
看手势默写词语:
海滨  机帆船  理睬  寂寞  庭院  初夏
三、新授:
1、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第一句交代了“我”家在什么地方?(在广东)
2)这段描述了海上的哪些景物?
(棕色的机帆船,银白色的军舰,白色的、灰色的海鸥、云朵。)
3)这一切说明了什么?(海滨充满生气。)
2、讲读第二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早晨,这些景物都镀上了一层金黄色,为什么?
(这是太阳光照射的原故。)
3、讲读第三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海滩上有什么?(贝壳)
2)又写什么?(出海捕鱼回来的船队。)
3)作者运用了什么协作方法?(从静态写到动态。)
四、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说出课文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了解了海滨景色。
六、作业:
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复习:
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三、新授:
1、讲读第四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小城里有哪些树?
(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许多亚热带树木。)
2)“香味满街都是”说明了什么?
(桉树多。)
3)“一片片红云”说明了什么?
(凤凰树之多。)
4)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小城庭院里的树。)
2、讲读第五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公园景色。)
2)作者抓住什么写的?(榕树)
3)哪些词语说明榕树之多?
(“许许多多”、“一棵棵”、“一顶顶”。)
3、讲读第六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小城街道。)
2)抓住什么写的?
(沥青的大路和用细沙铺成的街道连一片树叶也没有来写的。)
4、讲读第七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讨论:
本段只有一句话主要写什么?(小城又美丽又整洁。)
四、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说出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四至第七自然段,了解了小城的美丽景色。
六、作业:
朗读课文。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默写课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怎样写大海和沙滩的?
(2)小城的公园、庭院、街道各有什么特点?
(3)课文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哪几个自然段讲海滨,哪几个自然段讲小城?
练习时,在回答这三个问题时,应结合板书理解去回答,在回答时还应联系作者的的习作方法。
2、把课文分段。
练习时,结合板书,学生会一目了然。把课文分两段。
3、读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在括号里画“√”
(1)渔民的脸和胳膊也像镀了一层金黄色。(  )
(2)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  )
练习时,要让学生先读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本体、喻体,再说说用什么比喻什么。第二句是比喻句。
4、读下面的句子,体会顿号的用法。并仿照句子,用顿号造句。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练习时,先读句子,体会顿号的用法,再做造句练习。例:
文具盒里有铅笔、橡皮、小刀、尺子等学习用品。
5、从课文中找出五个动词、五个形容词写在横线上。
动词:                                            
形容词: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可以鼓励学生多去找,可以适当补充数量。
三、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课文的课后习题,同学们应多想多练。
四、作业:
第3、4、5题。
 
 
附板书设计:
7、海滨小城
 
 
 
 
 
                   海------     
          海滨     朝阳------    美丽       
海滨小城           沙滩  ------           
                  庭院------                  又美丽又整洁
          小城    公园------   美丽、干净
                  街道------
 
 
8※ 鱼游到了纸上
教学要求:
1、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格。
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如何学习课文中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品格。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
8、鱼游到了纸上
2、揭示课题:
三、新授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gǎng  bà  wéi  jiāo ào  gē dēng  yǎ
港    罢   唯  骄  傲  咯  噔   哑
(1)指导拼读
(2)理解字义
(3)指导书写
2、指导理解词语意思。
赏心悦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工笔——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工整,注重细部的描绘。 
举止特别——动作、神态与别人不一样。
忘我的境界——达到忘掉了自己的程度。
四、巩固练习:
1、说说课文大概讲了什么?
2、说出生字新词的含义。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自学课文的生字新词,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课后还应切实加强阅读。
六、作业:
书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检查复习。
三、指导学习课文第一至九自然段。
1、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讲“我”去了哪里,干什么?
(常去玉泉观鱼。)
2、“真是赏心悦目”是什么意思?
(因为玉泉池清澈见底,鱼儿在池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看到这样美好的情景,心情舒畅愉快。)
3、第3、4自然段讲“我”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什么人?
(举止特别的青年。)
4、为什么说他特别?
(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5、第五到第九自然段讲这位青年干什么?
(画金鱼。)
6、画得如何?
(仿佛在纸上游动。)
四、练习:
1、朗读课文。
2、说出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内容。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自学了第一至第九自然段,初步了解了这几段的主要内容。
六、作业;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检查:
说出第五至第九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指导学习第十至第十四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思考。
(1)“我”问他什么?
(你真专心哪!)
(2)他为什么不理“我”?
(原来他是个聋哑人。)
(3)他为什么能画好金鱼?
(“每个------忘了------忘了”是这些原故。)
(4)“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啦!”是什么意思?
(这位青年画技很高,能把鱼画得霞光内活一样,鱼好像在纸上游动。)
(5)“先游到了我心里”是什么意思?
(游鱼已经在青年心里形成清晰、鲜活的现象,就像活在他心里似的。)
(6)两句话之间有什么联系?
(两句话有先后顺序联系。“先游到 了我心里”是“鱼游到纸上”的原因。)
四、处理习题:
1、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我”是怎样认识那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的?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上什么意思?
(3)“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联系?
2、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
(1)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
(2)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这两题,在思考问题时(讲读课文中),已经处理过,只要同学们整理一下即可。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十至十四自然段以及课后习题。
六、作业:第1、2题。
 
 
附板书设计:
8※ 鱼游到了纸上
 
                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讲“我”常去玉泉观鱼。
                第二段(第三、四自然段)讲“我”在鱼缸前认
鱼游到了纸上           识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
                第三段(第五至九自然段)讲这位青年如何画金鱼。
                第四段(第十至十四自然段)讲“我”对这位青年有了更多的了解。
基础训练2
教学要求:
1、理解带点的字在句子中的作用。
2、会扩句、缩句,会把句子改写成“被”字句。
3、认识分号、认识拟人。能正确听(看)话、说话。
4、能阅读短文,回答短文中的问题。
5、能根据要求写片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字、词、句教学。
难点:如何根据要求写好片段。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
1、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字在句子中的作用。
(1)太阳升起来了。
(2)他目不转睛地看着墙上的画。
(3)他看过这本书。
练习时,先读题,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去分析时态动词“着、了、过“的用法。
第一句中的“了”表示“升”这个动作已经完成。第二句中的“着”表示“看”这个动作正在进行。第三句中的“过”,表示“看”这个动作已经成为过去。
2、扩句和缩句:
扩句;
(1)海鸥在飞翔。
 
(2)海边是沙滩。
 
缩句:
(1)我的家乡是一座海滨小城。
 
(2)出海捕鱼的船队迎着晚风回来了。
 
练习时,引导学生在动词或名词前加上修饰词语,使句子具体生动。缩句练习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主干,删去修饰词语后,不改变句子原意。
参考答案:
扩句:
(1)白色的海鸥在天空飞翔。
    (2)海边是一片金色的海滩。
缩句:
(1)家乡是小城。
(2)船队回来了。
3、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被“字句。
(1)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
 
(2)我不小心把一块玻璃打碎了。
 
练习时,先读懂句意,注意改变后,应保持句意不变。
参考答案:
(1)街道被人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2)一块玻璃被我不小心打碎了。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基础训练2的第一、二、三题,同学们应多读多练。
四、作业:
第一、二、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认识分号(;)。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分号在句子中的作用。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练习时,教师先范读句子,让学生注意标点处时间的长短。再让学生读句子,加深对分号作用的体会。然后,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分号,让学生理解分之间的停顿,认识分号。
2、认识拟人。读下面的句子,想想作者把溪水当作了什么。
溪水一边奔流,一边玩耍。他一会儿拍拍岸边五颜六色的石子儿,一会儿摸摸刚从地下探出头的小草。
   练习时,先读句子,然后体会语句的生动、活泼性。其次,再从课文中找出有关拟人句进行朗读,体会拟人手法的作用。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号和拟人手法,同学们课后应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进行朗读体会。
四、作业:
朗读有关分号的句子和拟人句子。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听(看)话、说话“
    从最近收看的青少年节目中,选一个你最喜爱的讲给同学听。讲之前,先想想要讲的内容和顺序,讲的时候努力做到语句通顺,意思连贯。
教学步骤:
1、课前安排一定的时间布置学生看电视。
2、课文启发学生回忆,从所看的电视节目中选择一个喜爱的、印象较深的,在小组内讲一讲,彼此订正补充。
3、指名练习说话,师生评议补充。要求把节目说清楚,说完整,语句通顺、连贯。
  “阅读”
(详见P46)
教学时,先让学生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然后逐个自然段自读、思考,归纳出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最后全班讨论一下各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交流读后的感想。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听(看)话、说话”两部分,课后应加强阅读。
四、作业:
朗读“阅读”。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作文”
观察你最喜爱的一种植物,重点观察它的外形和颜色,也要看清楚它的枝叶和花。观察以后,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写一个片段。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教学前,教师布置学生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植物的外形(干枝、叶、花及其颜色),观察时要注意抓特点。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把观察到的植物说一说。重点说植物的形状和颜色,以及为什么喜欢它。在老师评议指导的基础上,再把观察到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只要求写一个片段,不必讲究开头结尾,也可以不拟文题。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作文”,同学们课后可以多说几种植物。
四、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中的“作文”。
参考:
酸枣树
酸枣树其貌平平,它不像白杨那样挺拔高大,更没有垂柳婀娜柔美的身姿。它在大自然中自生自长,即使在烈日当空长期干旱的情况下,它也不低头,不弯腰,顽强生长。我爱它的顽强精神,更爱它的无私奉献精神。年复一年,割了又长,长了又割,把果实、叶子、直到整个躯干,都献给了人们。
酸枣树能结出许许多多的果子,圆圆的像玉米粒一样大。有的是青的,那还没有成熟,不好吃,已经白报的,吃起来酸酸的,红了半边脸的,又酸又甜。全红了的非常甜。
 
 
9、李时珍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积累”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李时珍一心为病人解除痛苦而学医的好思想,学习他在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严谨态度和忘我精神。
3、学会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4、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默写课文第五自然段。
5、会仿照课文第五自然段,记一个刻苦学习的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时珍为什么编书及编书时作了哪些准备。
2、难点: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大字课文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
9、李时珍
2、揭示课题: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板书:
zhěn zhí zhèng xiào shàn kù fǎng gāng  jí yì
诊   职   症   效   善  酷  访   纲   籍  译
2、指导拼读:
3、指导理解含义:
诊——诊费。医生为病人看病所收的费用。
职——职业。课文中指行医。
症——有效。能实现预期目的。
善——完善。课文中指内容齐全,没有缺欠的书。
酷——酷暑。极热的夏天。
访——拜访。访问。
纲——《本草纲目》。书名。
籍——书籍。书的总称。
译——课文中是翻译的意思。
4、指导书写:
四、巩固练习:
1、拼读生字新词。
2、说出生字新词的含义。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要求同学们课后多读多练!
六、作业:
书写生字新词五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检查:
看手势默写词语:
“诊费、职业、酷暑、拜访、书籍”
三、新授:
1、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李时珍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他是什么地方人?
(李时珍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是湖北蕲春人。)
2、讲读第二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再当医生?
(因为那时候,行医是被人看不起的职业。)
2)李时珍怎样立志行医?
(他看到医生能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就从小立下志愿,要像父亲一样为穷人看病。)
3)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讲李时珍立志学医。)
3、讲读第三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开始,李时珍怎样向父亲学习?
(处处留心向父亲学习,暗自记下了不少药方。)
2)父亲为什么同意他学医?
(有一回,父亲遇到了疑难病症,一时想不出药方。这时,李时珍凑上前,说了一个对症的古方。这时,他的父亲才决定同意他学医。)
四、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说出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了解了李时珍立志学医以及怎样立志学医。
六、作业: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检查:
说出李时珍为什么立志行医?
三、新授:
1、讲读第四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1、他想旧书有缺点。2、他本着对病人负责,怕开错药方。)
2)旧书有哪些缺点?
(一是不全,二是过简,三是有错。)
2、讲读第五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第一句总的讲什么?
(讲李时珍从“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和“亲自到各地去采药”两方面做备。)
2)他是怎样到各地去采药的呢?
(1、是说他“走遍了产药材的名山”,“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2、是说他有时好几天不下山。3、是说他拜访各种类型的人,向他们请教。4、是说他亲口尝药材。)
这段主要讲什么?
(讲为编书作的准备。)
3、讲读第三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他是怎样把书写成的?
(花了27年的时间,终于编成了《本草纲目》。)
4、讲读第七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为什么说它是一本伟大的著作?
(有一百多万字,记载了一千八百多种药物,每种都有图。已经被译成几国文字,在世界流传。)
四、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说出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后面几个自然段,了解了李时珍为写书作的准备以及书的价值。
六、作业:
背默第五自然段。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授:
1、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完整的药物书?
(2)李时珍为了编写一部完整的药物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3)为什么说《本草纲目》是中药书籍中的一部伟大的著作?
教学时,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再读课文,联系讲读时作的讨论进行回答。
2、给课文分段,再把自然段意思归并成段落大意。
教学时,让同学们先说出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把意相近的自然段合为一段,进行分段。
3、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于是决心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
(2)为了写这部药物书,李时珍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李时珍怎样到各地去采药?)
教学时,先读题,理解题意,抓住问题的实质,联系上下文,进行回答。
4、把下面的词语适当地搭配起来。
完善的          病症
伟大的          药物书
疑难的          药方
有效的          医学家
教学时,先让学生读题,并搞清形容词与后面各词的含义,然后进行词语搭配。
4、读读写写,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诊费  记载  职业  救死扶伤  山高路远
积累  拜访  品尝  疑难病症  严寒酷暑
教学时,先读词语,再写一写,然后说说带点词语的含义,最后说句、写句。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课后习题,进一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希同学们多读多练。
四、作业:
课本P522、3、4题
 
 
附板书设计:
9、李时珍
 
            是一位伟大的药物学家和医学家。
            李时珍立志学医。
9、李时珍   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
            这本书是伟大著作。
 
 
教学后记: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理解历史真为什么立志学医,为什么决心重新编写药物书,他是怎样编成《本草纲目》这部伟大著作的。
10、捞铁牛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议论纷纷”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3、学习给课文分段,辉归纳段落大意。
4、能流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第三、四、五、六自然段。
5、能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认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启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难点: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大字课文
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10、捞铁牛
2、揭示课题:
三、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1、板书生字新词:
fǔ   shuān  shàng  kuàà  bēng  bǐng
府   拴     尚     跨     绷    丙
2、指导拼读:
老师范读、领读,让学生试。
3、指导理解含义:
府—河中府。地点。
拴—用绳子等绕在物体上,再打上结。可用演示来讲解。
尚—和尚。可借图来讲解。
跨—两腿分在物体的两边坐着或站着。课文中指木架的四条腿分别搭在两只船上。
绷—拉紧。
丙—怀丙。人名。
4、指导书写:
四、巩固练习:
1、拼读生字新词。
2、说说生字新词的含义。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初步朗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
六、作业:
书写生字新词五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检查:
看手势默写词语:
“和尚、绷紧、怀丙、拴住、跨过”
三、新授:
1、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什么时间?有一回发生了什么?
(宋朝时候,有一回黄河发大水, 冲断了河中府的一座浮桥。)
2)铁牛是做什么用?
(铁牛是拴浮桥的。)
3)为什么陷在河底的泥里?
(被大水冲走的,因而陷……)
2、讲读第二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为什么要捞铁牛?
(洪水退了,浮桥得重修。)
2)人们议论什么?
(没有人能把铁牛捞起来。)
3)一个和尚说了什么?
(“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送回来。)
4)这两段主要讲什么?
(讲拴住浮桥的铁牛被水冲走,陷在河底的泥里,一个和尚提出能把铁牛捞上来。)
四、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说出第一、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了解了宋朝时候有一回发大水,把河中府的一座浮桥冲断了,铁牛也被冲走,有个和尚所能把它们捞上来。
六、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检查:
说出第一、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新授:
1、讲读第三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这段共有几句话?(四句话)
2)讲了哪几项准备工作?
(四想准备工作:1、摸清铁牛沉在哪儿;1、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到铁牛沉没的地方;3、拴船搭架子;4、下水用绳子把铁牛拴住。)
3)从“两只很大的木船”“装满泥沙”“结实的木料”“很粗的绳子”及“牢牢拴住”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和尚什么?
(对铁牛质量大的特点,以科学的态度做了细致、周密的准备工作。)
4)这段主要讲什么?
(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四、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说出和尚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三自然段,了解了和尚为捞铁牛做的几项准备工作。
六、作业:
复述课文第三自然段。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检查:
说出和尚的四项准备工作。
三、新授:
1、讲读第四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准备工作做好了,和尚又请水手们做了什么?
(和尚又请水手们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
2)这时候,有什么变化?
(船身慢慢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一点儿一点儿地往上拔。)
3)铁牛为什么一点儿一点儿向上,这主要利用了什么?
(水的浮力。)
2、讲读第五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 船上的泥沙铲光了,铁牛怎样?
(也离开了河底。)
2)这时,和尚又能干了什么?
(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让水手们使劲把船划到岸边,再让多人一齐用力,把水里的铁牛拖上了岸。)
3)这段主要讲什么?
(水手们使劲划浆,用船把铁牛拖到岸边。)
3、讲读第六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和尚用同样的方法,又做了什么?
(把八只铁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来。)
4、讲读第七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本段有几句话?讲了什么?
(只有一句话,点明和尚的名字叫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四、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四、五、六、七自然段,了解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出一只只铁牛。
六、作业:
复述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读课文,回答问题
(1)怀丙和尚捞铁牛前,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练习时,先让学生读题,然后结合课文加以回答,回答只要求说出准备的内容即可,不要求字字相同。
(2)他是怎样把一只只铁牛捞上来的?
练习时,先读题,然后结合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加以回答,只要把过程说清楚即可,就说明理解了。
2、把课文分成四段,再从下面的内容中选择相应的段意。
(  )拴浮桥的铁牛陷在河底的泥里,一个和尚说他能把铁牛捞上来。
(  )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一只只铁牛。
(  )这个和尚叫怀丙,是出色的工程家。
(  )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练习时,先读课文,分清课文的四段段意,然后与之相照,进行填写。答案顺序为:(1)(第一段)、(2)(第三段)、(3)(第四段)、(4)(第二段)
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量词。
(  )铁牛  (  )木料  (  )浮桥
(  )泥沙  (  )和尚  (  )木船
练习时先理解题意,明白所填都是数量词,再看看括号后面的名词与哪些数量词能相搭配。以课文内容为准,对于接受快的同学,可以补充练习。
4、读读写写,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跨  熟悉  笨重  议论纷纷
拴  使劲  出色  越绷越紧
练习时,先读一读,再写一写,然后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再说句说句。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后习题,希同学们多读多练。
四、作业:
课本P582、3、4题
 
 
附板书设计:
10、捞铁牛
 
                  为什么捞铁牛?
10、捞铁牛    做捞铁牛的准备。
                  利用水的浮力捞出一只只铁牛。
 
 
教学后记:
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本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捞铁牛时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铁牛是怎样捞上来的,要弄懂内在的科学道理。
11、蝙蝠和雷达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终于”、“难道……吗?”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飞机夜里安全飞行与蝙蝠飞行的联系,向学生进行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3、练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4、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5、练习作文,写一件有趣的小制作。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蝙蝠飞行和飞机夜晚飞行之间有什么联系。
2、难点:为什么说雷达探路和蝙蝠飞行有相同道理。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大字课文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
11、蝙蝠和雷达
2、揭示课题: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é  jí  qī zhàng  mó
蛾   即   漆   障     摹
1、指导拼读:
2、指导理解含义:
蛾—飞蛾。昆虫,其中很多种是农业害虫。俗称为蛾子。
即—即使。在课文中是“就是”的意思。
漆—漆黑。非常黑。
障—障碍物。阻挡前进的东西。
摹—摹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本课指科学家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发明了雷达。
3、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障、摹
四、巩固练习:
1、指导拼读:
2、说出生字新词的含义。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六、作业:
书写生字新词五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检查:
看手势默写词语:
“飞蛾、即使、漆黑、障碍、摹仿”
三、新授:
1、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作者看到了什么?
(两个亮点,越来越近,是一红一绿的两盏灯。)
2)作者听到了什么?
(隆隆声)
3)原来是什么?
(原来是一架飞机在夜航。)
2、讲读第二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这段是过渡段,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2)提出了什么问题?
(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3)从什么东西身上得到了启示?
(蝙蝠。)
3、讲读第三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蝙蝠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是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2)由此,科学家们产生了什么疑问?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四、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
2、说出各个自然段的段意。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了解了它们的内容。
六、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检查:
说出第一、二、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新授:
1、讲读第四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
(做了3次试验。)
2)第一次做了什么试验?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飞了几个钟头,结果绳子上的铃铛一个也没有响。)
3)由此,说明了什么?
(蝙蝠能安全飞行,并不是因为视觉特别敏锐。)
2、讲读第五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第二次,第三次试验是如何做的?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把蝙蝠的嘴封住。)
2)结课怎样?说明了什么?
(结果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说明蝙蝠能安全飞行是靠耳朵和嘴来完成的。)
3、讲读第六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科学家揭开了什么秘密?
(蝙蝠一边飞,一边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它就立刻改变了飞行的方向。)
4、讲读第七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科学家仿照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什么?
(发射无线电波,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
四、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说出雷达和蝙蝠探路办法的相同点。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后几自然段内容,了解了蝙蝠安全飞行与飞机安全飞行之间的联系。
六、作业
朗读课文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读课文,回答问题。
(1)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有什么发现?
(2)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路的?
(3)人们是怎样仿照蝙蝠飞行造出雷达的?
练习时,先读课题,理解题意,再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回答。
参考答案:
(1)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上进心来探路的。
(2)蝙蝠在夜里飞行时,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人的耳朵的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了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了飞行的方向。
(3)科学家摹仿蝙蝠探路的办法制造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雷达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道理是相同的。
2、给课文分段,写出段意。
练习时,先说说各个自然段的含义,然后把意思相同的自然合为一段。
参考:
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通过飞机夜航这个现象,提出飞机怎么安全飞行这个问题。第二段(第三至六自然段)讲科学家是怎样通过反复试验,发现了蝙蝠飞行奥秘的。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科学实验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的。
3、填空。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嘴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    蝙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  耳朵   。
4、读下面的句子,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2)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练习时,先读句子,理解带点的词语的含义,最后说句、写句。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后习题,希同学们多读多练。
四、作业
课后第1、3、4题
 
 
附板书设计:
11、蝙蝠和雷达
 
                      蝙蝠飞行的秘密
 11、蝙蝠和雷达   摹仿的共同点
                      飞机能安全飞行的秘密
 
 
教学后记:
教师要抓住课文重点,即蝙蝠飞行和飞机夜晚飞行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弄清楚:雷达探路和蝙蝠飞行具有相同的道理。叙述时要与课文插图联系起来。
12、  电脑“管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电脑是怎样当“管家”的,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2、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电脑是怎样当“管家”的,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难点: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教具:
大字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12、电脑“管家”
2、揭示课题:
三、指导学习第一至六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人们把电子计算机叫什么?(“电脑”)
(2)为什么把它叫“电脑”?
(因为它既能代替人们记忆繁杂的数据,进行复杂的运算,又能模拟人脑进行许多其他思维活动。)
(3)长城饭店有多大?
(高2层,里面有一千多间客房。)
(4)进入饭店,终端机是什么样的?
(有的负责办理住店登记,有的负责结帐,有的办理预定客房手续。)
(5)“我看见了一位客人”干什么?
(办理登记手续。)
(6)服务员向“我”介绍了什么?(卡的用途。)
四、练习:
1、朗读课文
2、说出前六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第一至六自然段------
六、作业: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检查:
说出第一至六自然段主要内容。
三、指导学习课文后半部分。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我”来到餐厅有看见了什么?
(一位客人吃饭,吃完后,只把卡给服务员看一下就走了。)
(2)服务员是如何告诉“我”他不付钱的?
(从卡的使用说起,并讲了“电脑”是如何操作的?)
(3)“我”参观计算机室,暗自盘算了什么?
(饭店大,工作如此繁杂,要得多大电脑。)
(4)“我”看见的“电脑”是多大?
(两台一人高的柜子。)
(5)“电脑”是如何工作的?
(这两个柜子是整个电脑系统的中央指挥部,指挥着安装在饭店各个部门的终端机,忠实地履行着它们的职责。)
(6)“我”感受到了什么?
(电脑能替人做那么多事情,真是太神奇啦!立志要好好学习新的科技知识,为跨入“电脑世纪”作好准备。)
四、练习:
1、朗读课文:
2、说出课文中“我”参观计算机室时的想法。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后半部分,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六、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总结课文:
1、全文有几个自然段?可分几段?
全文共十四个自然段,可分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介绍电子计算机的功能。
第二段(第二至十三自然段),介绍计算机是怎样帮助长城饭店“管家”的。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的是作者参观长城饭店产生的感想。
2、课文主要讲什么?
(作者通过写在北京长城饭店的见闻,介绍了电子计算机是怎样帮助这家饭店“管家”的,说明电子计算机不仅能代人做许多事,而且忠实可靠,准确无误。)
三、处理习题:
1、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电脑是大饭店的好“管家”?
(2)作者是怎样介绍长城饭店这位电脑“管家”的?
练习时,先读题,理解题意,再读课文,结合课文回答问题。
参考答案:
(1)大饭店管理工作繁杂,运用电脑能代人做许多事,可节省很多人力。它为客人登记、结帐,既迅速又准确无误。所以说电脑是大饭店的好“管家”。
(2)略
2、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详见“总结课文”。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总结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的后面习题。
五、作业:P661、2
基础训练3
教学要求:
1、能画出不是同类的词语。
2、给下面的句子中带点的词语选择近义词。
3、能画出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
4、认识连词。体会连词的作用。
5、读句子,并能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6、能正确听(看)话、说话。
7、能回答“阅读”中提出的问题。
8、能按作文要求写一篇文章。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字、词、句教学。
难点:1、怎样回答短文中提出的问题。
          2、能按要求写一篇短文。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下面每组的五个词语中,有四个是同类的,用横线把不是同类的词画出来。
(1)丝线  棉线  麻线  冒险  前线
(2)黑板  钢板  老板  铁板  塑料板
(3)金鱼  黄鱼  活鱼  带鱼  鲤鱼
教学时,先读题,理解题意,然后读每组词,把不是同类的划出来。再说说为什么?
答案:第一组为“前线”;第二组为“老板”;第三组为“活鱼”。
2、给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选择近义词。
(1)李时珍的父亲医术很高。
1)精  2)好  3)高尚  4)高明
(2)这个和尚名叫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1)有色  2)好看  3)出众  4)出名
(3)这是什么缘故呢?
1)原因  2)起因  3)因为  4)事故
教学时,让学生先读句,理解带点字在句子中的含义,然后选择词义。
答案:(1)高明  (2)出众  (3)原因
3、画出下面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
(1)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
(2)星期天,我和妈妈一起去外婆家。
(3)小明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默写课文。
教学时,先让学生回忆一下,什么是句子的主语、谓语、宾语,各在句子中的什么部位,然后读句,划分句子成分。
参考答案:
(1)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
(2)星期天,我和妈妈一起去外婆家。
(3)小明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默写课文。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基础训练3的第一至三题,同学们课后要加强练习。
四、作业:
基础训练3的第一、二、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四”认识连词。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的用法。
⑴明代出了一个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叫李时珍。
⑵小猫离不开我,晚上也跟我一起睡。
⑶我们要勇敢、坚强,同困难作斗争。
教学时,先读题,理解词义,找出句子中的连词,再体会连词的作用,都表示联合关系,它们可以互换。
“五”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句子前后有什么联系,并用带点词语造句。
⑴鲁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张旧书桌上刻了个“早”字,也把一个坚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里。
⑵电子计算机既能代替人们记忆繁杂的数据,进行复杂的运算,又能模拟人脑进行许多其它思维活动。
⑶那不是碉堡,而是沼气池。
教学时,先读句,理解句意,然后造句。
参考答案:
⑴水库既可以灌溉、发电、也可以养鱼。
⑵我们的教室既宽敞又明亮。
⑶那不是教学楼,而是新建的图书馆。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四、五两题,希同学们多读。
四、作业:第四、五题。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听(看)话、说话”
介绍班上一个同学的相貌、性格、爱好和学习情况。说之前要想好要说的内容和顺序,说的时候要做到语句通顺、连贯。
教学时,要让学生想好要说的内容和程序,说的时候要做到语句通顺、连贯。尽量以口语为主,可以适当地用手势、指语作配合。
“阅读”
读短文,想一想,这篇短文可以分几段,每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详略。
教学时 ,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独立阅读,试着分段和归纳段意,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
参考答案: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王叔叔把在叶片上印照片的方法教给了“我”。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讲“我”照王叔叔的方法,成功地完成了实验。
这篇短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听(看)话、说话”、“阅读”,同学们课后要加强短文阅读。
四、作业:
阅读短文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作文”
你和同学、老师或亲人、邻居在一起的时候,会发生很多事情,请你选择一件印象最深的事写下来。写的时候,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先考虑一下分几段写,每一段写什么,然后再动笔。
教学时,先启发学生回忆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生过哪些印象深刻、感受最深的事,选择一件。
写的时候,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具体,语句要通顺、连贯。先考虑一下分几段写,每一段写什么,然后再动笔。
参考:
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第一个贴鼻子的是李洪毛。班长用手帕给他蒙上眼睛,让原地转一圈,他拿着纸鼻子慢慢走到画跟前。在他自己认为是鼻子的地方一贴,“哈哈”大家哄堂大笑。他自己扯下手帕一看,也忍不住笑得前仰后合。原来,他把鼻子贴在右腮上,大头娃歪着鼻子,像是跟谁生气似的,真可笑!
同学们一个接一个都像李洪毛一样闹出笑话,有的把鼻子贴在下巴上,有的贴在大头娃娃的眼睛上,真是五花八门。同学们笑得肚子都疼了!有的同学都笑出了眼泪。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基础训练3的“作文”部分,同学们课后要多说多写。
四、作业:
按照“作文”要求,写一篇短文。
13、参观刘家峡水电站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刘家峡水电站的特点,激发学生关心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按照参观顺序介绍所见所闻的表述方法。
4、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理解各段内容之间的联系,懂得过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5、能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默写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刘家峡水电站的特点,激发学生关心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感情。
难点:学习作者的表述方法,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大字课文
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13、参观刘家峡水电站
2、揭示课题
三、新授
1、初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bà  lán  xiè  hóng  zhá  xiè  kù  kuǎ  huáng
        坝  拦   泄   洪    闸   泻  库  垮    煌
2、指导拼读
3、指导理解含义
拦、坝—拦河坝。拦截河水的建筑物。
泄、洪—泄洪道。水库建筑的防洪设备,建在水坝的一侧像个大槽字,当水库里的水位超过安全限度时,水就从泄洪道流出,防止水坝被损坏。
闸—水闸。指修建在堤坝中用来控制河渠水流的水利工程建筑物。
泄—倾泻而下。大量的水很快从高处流下。
库—水库。拦洪蓄水和调节水流的水利工程建筑物,可以利用来灌溉、发电和养鱼。
垮—冲垮。指大水冲倒堤坝。
煌—灯火辉煌。许多灯火光辉灿烂。
4、指导书写:
四、巩固练习:
1、拼读生字新词。
2、说出生字新词的含义。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会了生字新词的读法、写法及含义。
六、作业:
书写生字新词五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检查:
看手势默写生字新词。
“拦河坝、泄洪道、水闸、冲垮”
三、新授:
1、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理解句意:
(3)师生讨论:
1)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时间?(去年暑假)
2)人物?(“我“和爸爸)
3)去干什么?
(去参观刘家峡水电站。)
4)在哪儿?
(甘肃省永靖县。)
2、讲读第二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理解句意;
(3)师生讨论:
1)“我”坐在汽车上,先看什么?
(一座银灰色的大坝。)
2)爸爸说了什么?
(那就是水电站拦河大坝。奔腾的黄河进入峡谷,就被它拦腰截住了。这座大坝有四十层楼房那么高。)
3)这座大坝有多高?
(有四十层楼房那么高。)
四、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说出这两段的主要内容。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第二自然段课后要求背默,要加强阅读。
六、作业:
背默第二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检查
背默第二自然段。
三、新授
1、讲读第三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理解句意。
(3)师生讨论:
1)下了汽车,登上大坝,又看到了什么?
(宽阔的坝顶及人工湖。)
2)人工湖有什么作用?
(以湖蓄水,湖水流入进口时推动水轮机,水轮机不断运转,发电机就会发电。)
2、讲读第四自然段。
(1)指导朗读、理解句意:
(2)师生讨论:
1)“快看,泄洪道开闸了,把“我”的视线引向哪儿?
(泄洪道)
2)泄洪道开闸时是什么情景?
(湖水倾泻直下,发出一阵阵轰鸣,掀起一团团水雾。)
3)作用什么?
(调节水量。)
四、巩固练习:
1、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2、说出这两段的主要内容。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要加强朗读。
六、作业:
背默第三自然段。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检查:
背默第三自然段。
三、新授:
1、讲读第五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我”下了大坝,又参观了什么?
(电机房。)
2)把电机房比喻成水电站的心脏,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它的重要地位。)
3)电机房里怎样?
(灯火辉煌,电机组排列整齐。)
4)它有什么作用?
(它发的电可供数省广大城乡使用。)
2、讲读第六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我们参观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刘家峡水电站。)
四、总结:
1、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可分几段?
(课文有六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
2、说说各段的含义。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爸爸带“我”去参观刘家峡水电站。
第二段(第二至五自然段)讲参观刘家峡水电站的经过,着重介绍了拦河坝、人工湖、泄洪道、电机房的特点及作用。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参观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刘家峡水电站。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讲爸爸带“我”参观刘家峡水电站的经过,通过“我”看到和听到的情况,介绍了刘家峡水电站的特点和作用。)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五、六自然段,总结了全文。同学们课后要加强朗读。
六、作业:
背默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读课文,回答问题。
(1)水电站的拦河大坝是什么样的?
(2)水电站是怎样利用人工湖的水发电的?
(3)泄洪道是怎样调节水库的储水量的?
(4)电机房里是什么样子的?
练习指导: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问的是什么?然后在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答案的内容,并组织好语言。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这次参观活动的?
参考答案:
作者是按照参观的先后顺序来记叙这次参观活动的。
3、给课文分段,并写出段落大意。
详见课文“总结”。
4、课文各自然段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把联系各个自然段内容的语句画出来。
练习时,引导学生摘抄,并让其了解这些语句的作用。
5、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黄河水 (  )的山壁 (  )的人工湖 (  )的电流
练习时,以课文内容为基础。
参考答案:
奔腾  狭窄陡峭  巨大  强大
6、填空:
(1)刘家峡水电站在(  )永靖县。
(2)水电站的拦河大坝镶嵌在(  )中间。有(  )那么高。
(3)站在坝顶,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  )、(  ),映着(  )。湖水从大坝的(  )冲下来,流入(  ),推动(  )不断运转,发电机就产生强大的电流通过(  ),输送到(  )。
练习时,先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填空。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后习题,同学们课后要多练。
四、作业:
5、6、7题
 
 
附板书设计:
13、参观刘家峡水电站
                         参观拦河坝
                         参观人工湖
 13、刘家峡水电站    参观泄洪道
                         参观电机房
 
 
教学后记: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把理解课文语言和认识事物联系起来,了解刘家峡水电站是怎样利用水力发电的。
14、我和企鹅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尽管……可是……”“仅仅……才……”造句。
2、了解“我”随我国南极考察队赴南极见到企鹅的情况,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事物的方法。
4、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5、正确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了解企鹅的外形、种类和生活习性,弄懂课文内容。
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并理清各段内容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大字课文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14、我和企鹅
2、揭示课题:
三、初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fù  qū  lín  qū  qí  náo  wèi  ǒu
覆  驱  鳞  躯  鳍   挠   胃  呕
1、指导拼读:
2、指导理解含义;
覆—覆盖。课文中指厚厚的积雪遮盖着南极大陆。
驱—驱逐。课文中是赶走的意思。
鳞—鱼鳞状。课文中指成年企鹅的身上长着如同鱼鳞一样的毛。
躯体—课文中指企鹅的身体。
鳍—鳍状。课文中指企鹅原来的翅膀变成了如同鱼的鳍一样了。
挠—用手指轻轻抓。可演示。
胃—课文中指企鹅的一个消化器官。
呕—呕出来。是吐出来的意思。
3、指导书写。
四、巩固练习:
1、拼读生字新词:
2、说出生字新词的含义: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学会了课文的生字新词。
六、作业:
书写生字新词五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检查:
看手势默写生字新词。
“覆盖  驱逐  躯体  鱼鳞  呕出”
三、新授;
1、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什么时间?“我”从哪里到哪里?
(1986年1月8日,“我”从首都出发到南极大陆。)
2)“我们”心情怎样?(高兴极了。)
3)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简述“我们”乘飞机来到南极大陆。)
2、讲读第二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南半球正是夏天,说明了南极大陆的气候与北京有什么不同?
(正好相反)
2)“我”看到了什么?
(长城站旁边有几只黑白相间的小动物。)
3)这是什么?(企鹅)
4)早就听谁说过什么?
(早就听高伯伯说过,长城站对面有个企鹅岛。)
5)“我”有什么想法?
(真想早一点儿到企鹅岛上去看看。)
四、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中第一、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了解了文章时间、地点……
六、作业: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检查:
说出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三、新授:
1、讲读第三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成年企鹅到底有多大?
(一尺多高。)
2)未成年的有多大?
(只有小猫那么大。)
3)讲了哪三种企鹅?
(“金企鹅”、“帽带儿企鹅”、“驴企鹅”)
4)它们各是什么样子的?各有什么特点?
(金企鹅嘴是红色的,头部有两块白毛。帽带儿企鹅颈部有一圈黑毛,像系帽子的带儿。驴企鹅最凶猛,它们的叫声很像毛驴。)
2、讲读第四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小企鹅与成年的毛有什么不同?
(小企鹅浑身是绒毛,成年的长着鱼鳞状的毛。)
2)接着讲了什么?
(母企鹅喂小企鹅。)
3)是通过哪些词语来体现的?
(“追、挠、伸、呕、吃”等。)
3、讲读第五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这段主要讲什么?
(小企鹅怎样变成成年企鹅。)
2)一共换了几次?
(两次。)
四、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说出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三、四自然段,重点掌握了企鹅的类型、特点及生长过程。
六、作业:
复述第三、四自然段。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读课文,回答问题:
(1)“我”在企鹅岛上看到了哪几种企鹅?它们的样子各有什么特点?
(2)课文中哪些词句最能表达“我”对企鹅的喜爱?
练习指导:先读课文,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回答问题,只要求讲出重要意思,不必强求雷同。
2、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想想段段与段有什么联。
课文可分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简述“我们”乘飞机来到了南极大陆。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讲听说企鹅岛上有成千上万只企鹅,“我”真想到那里去看看。
第三段(第三至五自然段)讲在高伯伯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企鹅岛的所见所闻。
3、读下面的句子,在意思正确的句子后面画“√”,不正确的画“×”。
(1)企鹅岛上的企业鹅,差不多有小孩子那么高。(  )
(2)小企鹅是由企鹅3孵化出来的。(  )
(3)从小企鹅到成年企鹅要换一次毛。(  )
(4)成年企鹅才能下海捕食。(  )
练习指导,先认真读课文,再回答问题,判断正误。
参考答案:(1)(×) (2)(√)  (3)(×)  (4)(×)
4、按照课文填空。
企鹅的毛(     ),小企鹅(       ),成年的长着(     )。它们的躯体成(     ),背部(      ),腹部(      ),对比(      );翅膀(      ),走起路来(       ),十分有趣。
练习指导:让学生独立完成。让其独立更正。
5、把下面的词语按名词、动词、形容词归类。
企鹅  欢迎  凶猛  毛驴  光滑  漂亮  考察  追嘴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练习时先让同学们说说什么叫名词、动词、形容词。然后对所给词语进行归类。最后老师讲评。
6、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并用它造句。
(1)尽管南半球正是夏天,可是南极大陆上仍然覆盖着厚厚的白雪。
(2)仅仅在我国南极考察队的长城站附近,才露出一些地面。
练习时,先读例句,理解带点词语在句子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哪个词与哪个词相配,用上这样的词,句子表示什么意思,前半句与后半句之间有什么联系。
参考答案:
尽管吴老师感冒发烧,可是他仍然坚持给我们上课。
这里十分干旱,仅仅在雨季,河沟里才有积水。
三、小结:
3、4、5、6题
 
 
附板书设计:
14、我和企鹅
                      去南极大陆
 
14、我和企鹅
                                        种类多
                      来到企鹅岛看到    数量多   企鹅
                                        样子特
 
 
教学后记: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抓住重点词语,了解企鹅的外形、种类和生活习性,在教学中我做到了这一点,教学效果良好 。
15、小郑和造船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为了……常常……”“每逢……都要……”造句。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郑和从小的愿望和他是怎样造船的。激发学生奋发、进取的精神。
3、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二、三、四、五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郑和从小的愿望和他是怎样造船的,激发学生奋发、进取的精神。
学习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大字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
1、板书设计:15、小郑和造船
2、揭示课题
三、教学生字新词:
 
chán    yòu 
缠      幼
1、指导拼读:
2、结合课文,讲解含义。
缠—缠着。纠缠。课文中指小郑和磨着祖父和父亲讲故事,不让他们走开。
幼—幼小。课文中指未成年的意思。
四、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导朗读,理解句子含义。
(2)师生讨论:
1)郑和是个怎样的人?
(郑和是明朝著名的航海家。)
2)郑和的祖父和父亲干什么?
(开船。而且去过很远很远的地方。0
3)受他们的影响,郑和立志干什么?
(做个航海家。驾着船去远航。)
五、讲读第二自然段:
(1)指导朗读:
1)小郑和干了什么?
(叠了许多纸船。)
2)他看着小船,下了什么决心?
(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个航海家,像祖父和父亲那样,乘上船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六、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生字新词以及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
八、作业: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检查: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三、新授:
1、讲读第三至十二自然段。
(1)指导朗读,理解句意》
(2)师生讨论:
1)小郑和是如何学习造船的?
(只要一有空儿,他就围着造船叔叔、伯伯们转,问这问那,把造船的方法牢牢地记在心里。)
2)他又是怎样造船的?
(一心一意地造船,为了造船,他抓紧一切时间。)
3)造好了船,他又干了什么?
(把小船放进水里,带领小同伴一起上了大船,拖着小船,在水上航行。)
4)这个时候,他才多大?(十一岁。)
5)从年龄上说明了什么?
(人小志气大。)
四 、巩固练习:
1、说说小郑和是如何学习造船方法的?
2、说说小郑和是怎样造船的?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三至使二自然段,了解了郑和造船。
六、作业:
背诵课文第3、4、5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总结全文:
1、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可分几段,段意是什么?
全文共有十二个自然段,可分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小郑和盼望长大后做一名航海家。
第二段(第二至十一自然段)讲小郑和造船。
第三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小郑和和当年才十岁。
2、课文主要讲什么?
记叙了明朝著名航海家小郑和小时候立志远航的愿望和他是如何学习造船的。
三、“思考、练习”
1、默读课文,说说小郑和有什么愿望,他是怎么做的?
练习指导:先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不要求语句有多贴切,逻辑性有多强。
2、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说说段与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案详见“总结”。
3、把下面的词语适当地搭配起来。
新奇的           心灵
幼小的           故事
屋后的           愿望
    远航的           空地
练习指导:先读词语,理解词语的含义,然后把能搭配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4、仿照下面的句子用带点的词造句。
(1)为了造船,他常常忘记了吃饭和睡觉。
(2)每逢他们归来,小郑和都要缠着他们讲故事。
练习指导:先让学生读句子,理解句子含义,弄清前半句与后半句之间的联系,然后再造句。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后习题,要求同学们能够多练。
五、作业:
2、3、4题
 
 
附板书设计:
15、小郑和造船
                    如何学习造船方法
                   
小郑和造船      如何造船
 
造好船                 
 
 
教学后记:
在分析课文中,教师要讲情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16、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要求:
1、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
2、了解科利亚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货色启示,培养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科学态度。
3、回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4、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会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较深刻地体会第三段中科利亚说的话。
难点:理解科利亚说的话。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
1、板书课题:16、科利亚的木匣
2、揭示课题:
三、新授:
1、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讨论:
1)这一段讲了什么?(科利亚挖坑。)
2)“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有什么联系?
两个词语在意义上有联系,是科利亚为什么只数十步的原因。
2、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科利亚埋木匣子。)
2)木匣里有什么?
(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3)他怎样把木匣埋起来?
(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他人发现。)
3、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科利亚为什么要把木匣埋起来?
(一是为了躲避战争灾难,东西多,不能带走。二是由于受到了埋东西的启示。)
四、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说出科利亚一起学习了课文的第一、二、三自然段,了解了科利亚埋木匣。
六、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讲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师生讨论:
1)“差不多四个年头”、“上了小学”说明了什么?
(说明出走的时间很长,已经长大了,上了小学。)
2)这时候,他们又回到了哪里?(故乡)
3)他们干了什么?(挖坑找东西。)
4)妈妈和科利亚同样按原来的步数数挖坑,得出什么结果?
(妈妈很快挖出了箱子,科利亚没有找到匣子。)
5)妈妈为什么能很快挖出箱子,科利亚为什么没找到匣子?
(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明白事物是发展,不是一成不变成的。)
7)按照这种方法,他找到了没有?(找到)
8)这些自然段主要讲了是什么?(科利亚挖匣子。)
三、巩固练习:
1、说说科利亚开始为什么没挖到匣子?后来为什么能挖到匣子?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了解了科利亚我匣子。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预习课后习题
 
第三课时
教学教具:大字课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检查:
说说科利亚为什么开始挖不到匣子?
三、新授:
1、指导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朗读
(2)讨论
1)科利亚明白了什么道理?
(世间一切都在变化,面对变化着事物,不能采取固定不变的态度。)
四、总结:
讨论:
1、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故事。课文告诉我们,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着的,无论什么事,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它,而是要根据事物的变化,采取响应的做法。)
2、全文有多少个自然段?可分几段?段意是什么?
全文共十三个自然段,可以分三段。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讲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讲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科利亚从木匣中悟出的道理。
五、“思考、练习”
1、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科利亚和妈妈是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
他们为什么要把东西埋起来?
(2)妈妈为什么能很快挖出箱子?科利亚开始没有挖到匣子,后来为什么又挖着了?
练习指导:先默读课文,再回答,这些问题都已讨论过,只需再组织即可。
2、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答案见“总结”。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进一步学习了课文,学习了课后习题。
七、作业:
“思考、练习”(1)(2)题。
 
 
附板书设计:
16、科利亚的木匣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讲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段(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讲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悟出的道理。
教学后记:
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较深刻地体会第三段中科利亚说的话。
基础训练4
教学要求:
1、能写出词语的反义词。
2、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3、能把句子补充完整。
4、能说出四种句式的名称,并进行转换。
5、能在(  )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6、能注意破折号的用法,体会它的作用。
7、能认识常用修改符号。
8、能正确听 (看)话,能阅读短文,回答短文提出的问题。
9、能按作文要求,写一篇作文。
教学重难点:
字、词、句教学及“作文”。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狭窄   危险   漂亮
练习指导:首先让学生正确地理解词义,然后再写出与这些词意思相反的词。
狭窄(宽阔)   危险(安全)  漂亮(难看)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街道   平坦的(   )
(   )的大坝   陡峭的(   )
(   )的湖水   厚厚的(   )
练习指导:先理解括号后面词语的意思,然后再想想有哪些词语与之相配,选择一个。
(宽阔)的街道   平坦的(坝顶)
(银灰)的大坝   陡峭的(山壁)
(碧绿)的湖水   厚厚的(白雪)
3、读下面的句子,想想缺少什么,
(1)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2)星期一一早起来,我就发现了。
(3)五星红旗高高地在天空中。
练习指导:先读句子,让学生体会句子到底缺少什么,然后把它补充完整。
参考答案:
(1)赵老师的教导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2)星期一一早起来,我就发现了这本书。
(3)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在天空中。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基础训练4的第1至3题,同学们要多读多练。
四、作业:
P96一、二、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说出下面四种句式的名称,并把陈述句改成疑问句,把疑问句改成陈述句。
(1)泻洪道的闸门每天都开吗?
(2)等到苦水期,就要闭闸蓄水了。
(3)咱们脱险了!
(4)爸爸,暑假里带我去北京旅游吧。
练习指导:先读句子,体会句子含义,分辨这四种不同句式。参考答案:
(1)(疑问句)    (2)(陈述句)
(3)(感叹句)    (4)(祈使句)
改写:
(1)泻洪道的闸门每天都开。
(2)等到枯水期,就要闭闸蓄水吗?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因为    因为……所以    既然……就
(1)王羲之从小刻苦学习,(  )后来成了一位有名的书法家。
(2)李时珍的父亲就是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再当医生,(  )那时候行医是被人看不起的职业。
(3)我们(  )是学生,(  )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了为祖国建设出力。
练习指导:先理解关联词,然后读句子,理解句意,再选择。
答案:
(1)因为……所以……  2)……因为  (3)既然……就……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破折号(——)的用法。想一想,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1)我们从坝顶乘电梯下了大坝,钻进水电站的心脏——电机房。
(2)“你说得有道理,不过——”小明钝了一下,“要办到也不那么容易。”
(3)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喊:“周—总—理”。
参考答案:
(1)表示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2)表示说话的中断、停顿。
(3)表示声音的延长。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四、五、六题,要求课后多读多练。
四、作业:
P96四   P97五、六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认识常用修改符号。
1、增补号:       或 
表示增补某些词语、句子或标点。例如:
同学们
(1)当这位英雄走进会场时都热烈地鼓掌。
时代的强者
(2)路,在脚下延伸。
 
2、删除号:○  或    
表示删除某些词语、句子或标点。
3、换用号(改用号):    或
表示用别的词语、句子或标点替换原来所用的词语、句子或标点。原来用的应圈掉。
5、接续号(连接号):
表示两行连成一行,或把原来的一段分为两段。例如:
“我去!”
   说着,我就往门外走去。
6、分段号(提行号):
 
表示需要另起一行,或把原来的一段发为两段。例如:
“您在哪儿读书?”  “我在第一中学。”
                                         
7、后移号:
表示顶格的文字向后移几格。例如:
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
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8、保留号(复原号)△△△△
9、留空号:∨
表示文内需要空格(常用于标题)。一个∨表示空一格。例如:
字斟句酌反复锤炼
练习指导:先读例子,再读一读修改后的句子,体会一下有什么不同,最后书写各种修改符号名称。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各种修改符号,了解它们的用法。
四、作业:
读例句,牢记符号及其用法。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阅读”
阅读短文,在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的基础上,把短文分成两段,写出段落大意。再说说这两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详见P101
练习指导:
先读短文,理解短文主要意思,再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分段,写出段意,最后讲讲两段之间的联系。
参考答案: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青蛙最喜欢吃虫子。
第二段(第二至三自然段)讲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看动的东西很敏锐,看静的东西很迟钝。
这两段内容之间联系很紧密。第一段讲青蛙喜欢吃昆虫。文中指出:“只要有虫子飞过……就把虫子卷进嘴里去了。”强调“虫子飞过”青蛙才能捕捉到。第二段讲青蛙眼睛的特殊功能,看动的东西很敏锐,看静的东西很迟钝。用一个实验证明。使我们更了解了青蛙的特点,它喜爱吃飞着的昆虫。
2、“作文。”
“参观XXX”
学习《参观刘家峡水电站》的写法写一篇作文,记一次参观活动。在作文前,先会议一下参观的顺序,想想分几段来写。写的时候要做到语句通顺连贯,还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作文指导:
1、先说说《参观刘家峡水电站》的写法。
2、选题。
3、回忆一下参观的顺序。
4、想想如何分段写。
5、先说一说。
6、再写下来。
7、老师讲评。
8、更正、重新誊写。
参考:
参观城北公园
一天,老师带我们去参观城北公园。
走进公园的园门,只见湖水碧绿清澈,倒映着两岸绿树红花。绿油油的水草在水中轻轻摆动,远处几只游船划动木桨,溅起了水花,划破碧水的宁静。“嘘,轻点走!”班长丁兆明提醒我们放轻脚步,原来许多钓鱼爱好者正在专心致志地垂钓。一位鹤发童颜的老爷爷叼着烟斗,有限地摆动鱼杆,一位身着工作服的叔叔目不转睛地盯着鱼漂,他多么想钓到一条大鲤鱼啊!美丽的公园,宁静的湖面,真是人们休息的好地方啊!
我们走出公园,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阅读”、“作文”。同学们课后要加强练习。
四、作业:
1、朗读短文。
2、作文一篇P102
基础训练4
教学要求:
1、能写出词语的反义词。
2、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3、能把句子补充完整。
4、能说出四种句式的名称,并进行转换。
5、能在(  )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6、能注意破折号的用法,体会它的作用。
7、能认识常用修改符号。
8、能正确听 (看)话,能阅读短文,回答短文提出的问题。
9、能按作文要求,写一篇作文。
教学重难点:
字、词、句教学及“作文”。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狭窄   危险   漂亮
练习指导:首先让学生正确地理解词义,然后再写出与这些词意思相反的词。
狭窄(宽阔)   危险(安全)  漂亮(难看)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街道   平坦的(   )
(   )的大坝   陡峭的(   )
(   )的湖水   厚厚的(   )
练习指导:先理解括号后面词语的意思,然后再想想有哪些词语与之相配,选择一个。
(宽阔)的街道   平坦的(坝顶)
(银灰)的大坝   陡峭的(山壁)
(碧绿)的湖水   厚厚的(白雪)
3、读下面的句子,想想缺少什么,
(1)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2)星期一一早起来,我就发现了。
(3)五星红旗高高地在天空中。
练习指导:先读句子,让学生体会句子到底缺少什么,然后把它补充完整。
参考答案:
(1)赵老师的教导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2)星期一一早起来,我就发现了这本书。
(3)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在天空中。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基础训练4的第1至3题,同学们要多读多练。
四、作业:
P96一、二、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说出下面四种句式的名称,并把陈述句改成疑问句,把疑问句改成陈述句。
(1)泻洪道的闸门每天都开吗?
(2)等到苦水期,就要闭闸蓄水了。
(3)咱们脱险了!
(4)爸爸,暑假里带我去北京旅游吧。
练习指导:先读句子,体会句子含义,分辨这四种不同句式。参考答案:
(1)(疑问句)    (2)(陈述句)
(3)(感叹句)    (4)(祈使句)
改写:
(1)泻洪道的闸门每天都开。
(2)等到枯水期,就要闭闸蓄水吗?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因为    因为……所以    既然……就
(1)王羲之从小刻苦学习,(  )后来成了一位有名的书法家。
(2)李时珍的父亲就是不愿意自己的儿子再当医生,(  )那时候行医是被人看不起的职业。
(3)我们(  )是学生,(  )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了为祖国建设出力。
练习指导:先理解关联词,然后读句子,理解句意,再选择。
答案:
(1)因为……所以……  2)……因为  (3)既然……就……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破折号(——)的用法。想一想,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1)我们从坝顶乘电梯下了大坝,钻进水电站的心脏——电机房。
(2)“你说得有道理,不过——”小明钝了一下,“要办到也不那么容易。”
(3)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喊:“周—总—理”。
参考答案:
(1)表示后面是解释、说明的部分。
(2)表示说话的中断、停顿。
(3)表示声音的延长。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四、五、六题,要求课后多读多练。
四、作业:
P96四   P97五、六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认识常用修改符号。
1、增补号:       或 
表示增补某些词语、句子或标点。例如:
同学们
(1)当这位英雄走进会场时都热烈地鼓掌。
时代的强者
(2)路,在脚下延伸。
 
2、删除号:○  或    
表示删除某些词语、句子或标点。
3、换用号(改用号):    或
表示用别的词语、句子或标点替换原来所用的词语、句子或标点。原来用的应圈掉。
5、接续号(连接号):
表示两行连成一行,或把原来的一段分为两段。例如:
“我去!”
   说着,我就往门外走去。
6、分段号(提行号):
 
表示需要另起一行,或把原来的一段发为两段。例如:
“您在哪儿读书?”  “我在第一中学。”
                                         
7、后移号:
表示顶格的文字向后移几格。例如:
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
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8、保留号(复原号)△△△△
9、留空号:∨
表示文内需要空格(常用于标题)。一个∨表示空一格。例如:
字斟句酌反复锤炼
练习指导:先读例子,再读一读修改后的句子,体会一下有什么不同,最后书写各种修改符号名称。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各种修改符号,了解它们的用法。
四、作业:
读例句,牢记符号及其用法。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阅读”
阅读短文,在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的基础上,把短文分成两段,写出段落大意。再说说这两段之间有什么联系。
详见P101
练习指导:
先读短文,理解短文主要意思,再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然后分段,写出段意,最后讲讲两段之间的联系。
参考答案: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青蛙最喜欢吃虫子。
第二段(第二至三自然段)讲青蛙的眼睛非常特殊,看动的东西很敏锐,看静的东西很迟钝。
这两段内容之间联系很紧密。第一段讲青蛙喜欢吃昆虫。文中指出:“只要有虫子飞过……就把虫子卷进嘴里去了。”强调“虫子飞过”青蛙才能捕捉到。第二段讲青蛙眼睛的特殊功能,看动的东西很敏锐,看静的东西很迟钝。用一个实验证明。使我们更了解了青蛙的特点,它喜爱吃飞着的昆虫。
2、“作文。”
“参观XXX”
学习《参观刘家峡水电站》的写法写一篇作文,记一次参观活动。在作文前,先会议一下参观的顺序,想想分几段来写。写的时候要做到语句通顺连贯,还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作文指导:
1、先说说《参观刘家峡水电站》的写法。
2、选题。
3、回忆一下参观的顺序。
4、想想如何分段写。
5、先说一说。
6、再写下来。
7、老师讲评。
8、更正、重新誊写。
参考:
参观城北公园
一天,老师带我们去参观城北公园。
走进公园的园门,只见湖水碧绿清澈,倒映着两岸绿树红花。绿油油的水草在水中轻轻摆动,远处几只游船划动木桨,溅起了水花,划破碧水的宁静。“嘘,轻点走!”班长丁兆明提醒我们放轻脚步,原来许多钓鱼爱好者正在专心致志地垂钓。一位鹤发童颜的老爷爷叼着烟斗,有限地摆动鱼杆,一位身着工作服的叔叔目不转睛地盯着鱼漂,他多么想钓到一条大鲤鱼啊!美丽的公园,宁静的湖面,真是人们休息的好地方啊!
我们走出公园,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阅读”、“作文”。同学们课后要加强练习。
四、作业:
1、朗读短文。
2、作文一篇P102
18、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诗句,了解古诗男人,启发学生想象,领会诗歌的意境,陶冶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古诗内容。
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大字课文
教学课时: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揭示课题:
(1)《望庐山瀑布》
望,指原看。庐山:山名,在江西省北部。
瀑布:倒挂的水流,用直观演示帮助理解。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紫烟:香炉峰上团团雾气,在阳光的照射下,变成了一片紫色的云霞。“川”指水道、河流。
(2)这首诗大意是什么?
作者从山下看山上庐山瀑布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作者是谁?是什么时代人?(唐代诗人李白。)
三、巩固练习:
1、朗读生字新词。
2、说出生字新词的含义。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望庐山瀑布》,了解了有关生字新词的含义。
五、作业
书写生字新词五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日照香炉生紫烟”意思是:在仰光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
“遥看瀑布挂前川”意思是:远远看去,瀑布像一条河流高挂在前面的山崖上。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飞一样的瀑布从山上奔腾而下,足足有三千尺。
(2)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把诗句的意思,按顺序连起来即可。)
三、巩固练习:
1、朗读古诗句,注意停顿。
2、说出古诗句含义。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诗句的意思,深入具体地了解了古诗的含义。
五、作业:
背默古诗及含义。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绝句》  作者;杜甫,唐代诗人
三、学习生字新词:
“翠”,是新绿
“翠柳”,是指初春时节柳枝刚抽出的嫩芽。
“黄鹂、白鹭”,是两种鸟。
“青天”,是指蔚蓝色的天空。
“含”,藏在里面,里面存在着。
“千年雪”,是说雪存年久。因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这样称。
“泊”,停船靠岸。
四、巩固练习:
1、拼读课文。
2、理解生字新词的含义。
六、作业:
书写生字新词五遍。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检查
说说生字新词的含义。
三、新授诗句含义: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
“一行白鹭上青天”一 行白鹭飞上蔚蓝色的天空。
“窗含西岭千秋雪”凭窗远眺西山长年不化的积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门其的江岸停泊着驶向东吴的船只。
2、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白鹭、翠柳、雪)
3、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黄、白、青、翠)
四、巩固练习:
1、朗读古诗
2、说出古诗含义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绝句》,了解了古诗含义。
六、作业:
背默《绝句》及其含义。
 
第五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1、读课文,回答问题:
(1)《望庐山瀑布》写了瀑布的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写了瀑布的高、长、急、大。
(2)《绝句》中写到了哪几样事物?描写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色?
写到了黄鹂、白鹭、翠柳、雪。描写的是初春时节,万物生机勃勃的景色。
2、先解释句子带点的词语,再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远远              挂:悬挂
两句诗的意思是: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顶端弥漫着紫色的云霞。远远看去,瀑布像一条河流挂在前面的山崖上。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含:藏在里面,里面存在着。  泊:停船靠岸。
两句诗的意思是:凭窗远眺西山上长年不化的雪岭,门前江岸停泊着驶向东吴的船只。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后的“思考、练习”,希同学们课后多读多练。
    四、作业:
P108 1、2
 
 
附板书设计:
18、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李白
古诗两首
《绝句》       杜甫
 
 
教学后记: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课文中较容易理解的词和诗句,尽量让他们去讲。
19、趵突泉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假如……会……”“要是……就……”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陶冶美的情操。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4、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
5、流畅地朗读课文,会默写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
难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教具:
大字课文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19、趵突泉
2、揭示课题: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Piān  zhòu    pí juàn
偏      昼     疲  倦
1、指导拼读:
2、理解词义:
偏:不正的意思。“偏西“指三个大泉眼位于池中央的西侧。
昼:昼夜。白天和黑夜的意思。
疲、倦:疲倦。疲乏、困倦的意思。课文中指泉水昼夜不听地冒,好像永远不知劳累似的。
四、思考: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大概讲了什么?
3、济南有哪三大名胜?
4、小泉有哪些优美姿势?
五、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新词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学习了生字新词。
七、作业:
书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检查:
默写生字新词
三、新授:
1、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思考
    济南的三大名胜是什么?
    (千拂山、大明湖、趵突泉)
    2、讲读第二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思考
1)出了西门看到了什么?
(清浅、鲜洁的泉水。)
2)“假如”突出了什么?
(趵突泉在济南山光水色中的位置。)
3)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趵突泉的清浅、鲜洁。)
3、讲读第三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思考
    1)这段共有几句话?(六句话)
    2)前三句讲了什么?
(分别将趵突泉公园的位置、泉池的形状和池里的水。)
3)后三句讲了什么?
(着重描写大泉。分别讲了大泉眼、大泉的水柱以及大泉冬天的景象。)
四、巩固练习:
1、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2、说说这三段的含义。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一、二、三自然段,了解了三个自然段的具体内容。
六、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说说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各讲了什么?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1、知道朗读:
2、思考
(1)共有几句话?各讲了什么?
(共有五句话。第一句讲池边“有无数的小泉眼。”第二、三、四句用“有的……有的……有的……”这种句式,具体描写了小泉的多姿多态,每一种都是那样的优美、有趣、活泼、可爱。最后一句总的讲“没有哪一种珠宝能比得上”小泉的美丽。进一步抒发了作者赞赏的的感情。)
(2)这自然段讲了什么?(小泉优美、动人的姿态。)
四、思考:
1、说出各自然段的含义。
2、把意思相近进行归类,进而划分段落。
课文可分两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趵突泉是济南三大名胜之一。
第二段(第二至四自然段)依次描写了趵突泉泉水的青浅、鲜洁和大泉、小泉优美动人的姿态。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给课文划分了段落。
六、作业:
背默第四自然段。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学“思考练习”
1、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趵突泉流出的水有什么特点?
(2)大泉眼在什么地方?泉水眼涌出的水柱是什么样的?
(3)小泉眼在什么地方?泉水从小泉眼冒出有哪几种不同的姿态?
练习时,先读题、确切理解题意,再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2、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说说各段之间在内容上存在什么联系?
这题于第四课时中已讲过,只需复习一下即可。
3、读句子,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2)只气气泡轻快地往上窜,好像你追我赶似的。
这样写形象生动。
4、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并用它造句。
(1)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的美丽。
(2)要是冬天来玩就更好了。
这是两个假设复句,讲课时可多举几个例子让学生从中体会,然后再让他们造句。参考答案:
假如我们平时不注意保护视力,眼睛就会近视。
要是明天下雨,我们就去公园。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后习题,请同学们课后要多练。
    四、作业:
P113 1、3
 
 
附板书设计:
19、趵突泉
               大泉:清浅
 
趵突泉    
 
               小泉:鲜洁
 
 
教学后记:
本文的的教学应充分利用挂图,把观察图画和理解课文充分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0、三寄小读者
教学要求:
    1、能独立阅读课文,准确地回答课后问答题。
2、能理解信的主要内容,教育学生懂得要为国家为人民多做好事,树立助人为乐的好思想。
3、会给信的正文部分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4、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会给信的正文部分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2、教育学生懂得要为国家为人民多做好事,树立助人为乐的好思想。
教具准备:
大字课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课题:20、三寄小读者
三、初读课文:
1、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不会的查字典。
2、理解句意。
3、自学第1、2自然段。
(1)先读:
(2)思考
1)作者想做什么?(告诉小朋友作者最近遇到的很难忘记的事。)
第一件事,讲小姑娘扶着老爷爷走过一段泥泞的路。第二件事讲小姑娘教育几个小孩子要爱护新载的小树苗。第三件事,小姑娘把一个男孩撒在地上的碎纸片拣起来,塞在他手里。
四、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说说小姑娘做了哪三件好事?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自学了课文第一、二自然段,课后要加强阅读。
六、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
说说小姑娘做了哪三件好事?
三、学习课文第3、4、5自然段。
1、朗读课文
2、思考:
(1)作者想了什么?
(多么好的一个孩子!只在短段的几分钟里,短段的一段路上,她就做了这几件好事,那么,在一天、一年、一生中,她能为国家做多少好事呢?)
(2)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让小朋友向她学习。)
四、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
2、说说作者的感受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自学了课文的全部内容,课后应加强阅读。
六、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总结全文
1、信的正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
信的正文可分四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作者借着向小朋友们祝贺节日的机会,告诉他们自己最近遇到的很难忘记的事。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具体记叙作者在路上看到的那位小姑娘的三件事。
第三段(第三、四自然段)讲作者的感受。
第四段(第五自然段)作者向小朋友提出的希望。
三、“思考、练习”
1、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1)冰心奶奶在信中讲了一个小姑娘的哪几件事?
  (2)冰心借庆祝节日的机会,向小朋友提出了什么希望?
练习仔细审题,理解题意,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回答。
2、把信的正文分成四段,写出每段的段落大意。
详见“总结全文”。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总结了全文,学习了“思考、练习”。
五、作业:
P117  1、2
 
 
附板书设计:
20、三寄小读者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作者借着向小朋友们祝贺节日的机会,告诉他们自己最近遇到的很难忘记的事。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具体记叙作者在路
三寄小读者      上看到的那位小姑娘的三件事。
第三段(第三、四自然段)讲作者的感受。
第四段(第五自然段)作者向小朋友提出的希望。 
基础训练5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数出带点字的笔画,查出带点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2、能正确地搭配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用什么来比喻什么。
4、能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
5、能正确阅读短文,回答短文提出的问题。
6、能按要求写一封信。
教学重难点:
1、读短文,回答短文中提出的问题。
2、能按要求写一封信。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1、教学第一题
(1)用数笔画查字法查出带点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练习时,让学生先说说笔画查字法的步骤,再数一数要查的几个字各是几画,然后查出带点的字在词语中的意思。参考答案:
(2)查带点的字       笔画数      在词语中的意思
垂柳             8画     东西的一头挂下来
        亏损             3画     受损失
        树丛             5画     生长在一起的草木
2、教学第二题:
把下面的词语适当地搭配起来。
开阔的       声音
清清的       泉池
快乐的       泉水
清脆的       节日
练习时,先读词语,理解词语意思,再进行搭配。
3、教学第三题: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部分,想象句字描绘的景象,并说说每个比喻句用什么来比喻什么。
(1)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关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着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用“宝石”比喻“水池”。
(2)池边是金黄色的石粉凝成的,像一圈圈彩带,把大大小小的水池围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
用“彩带”比喻“池边”,用“葫芦、镰刀、盘子、莲花”比喻“水池各种不同形状”。
三、小结:
四、作业:
基础训练5:第一、二、三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教学第四题
用修改符号修改句子。
 
1、趵突泉是济南山东名胜之一的著名。
 
2、杜甫的《望庐山瀑布》是一首名扁的流传千克了。
 
3、我们要自尊自强,努力学习,做一个的好青年。
 
练习时,先读句子,找出句子毛病,再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句子。
三、教学“听(看)话、说话“
练习时,老师说,要求学生听得专心、仔细,并让其记住内容,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了解这段话内容之后,再请一位同学把这段话重新说一遍。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三题和“听(看)说话”。
五、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用投影仪出示内容:
1、先朗读短文
2、思考:
(1)鲁迅爱书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参考答案:
(1)鲁迅爱书如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陆续的全部生活里,书籍占着重要地位,他被称为“爱书如命的人”。2)幼年时的鲁迅,就开始攒钱买书看。3)成年以后,鲁迅对于买不到的好书,就亲自动手抄。4)鲁迅经常修书,使他的书历久长新。5)鲁迅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一生中收藏了许多书。
这三个自然段之间联系紧密。第一自然段,总的介绍鲁迅是个“爱书如命”的人。第二、三自然段,用典型事例具体说明鲁迅是如何爱书的人。
三、小结: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正确回答短文中提出的问题。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出示内容,指导理解题意;
给父母或其他亲人写一封信,汇报自己一学期以来的进步和收获。要求写得有条理,语句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信的格式。
思考:
1、这是一篇什么体裁?
(信,记叙文。)
2、内容有什么要求?
(一学期来自己的进步和收获。)
3、向什么人汇报?
(父母或其他亲人。)
4、说说书信格式?
5、根据要求组织材料。
6、草稿。
7、修稿。
8、定稿。
三、老师讲评,个别指导。
四、小结:
五、作业:
继续完成P121“作文”。
 
顶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