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语文第十八册教案

时间:2014-11-25 09:11:11  来源:  作者:岭东特校
1、假如只有三天光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懂得珍惜、奋力拼搏的思想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有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放大课文 教学时间:五课时 第一课时 目标:扫除阅读障碍,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教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课题:假如只有三天光明 2、作者:海伦•凯勒(让学生说,教师作补充) 二、速读课文一遍,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人在生活道路上要懂得珍惜、奋力拼搏) 三、学生自学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四、检查讨论(逐节朗读,逐节理解字词) 无恙:没有生病或者受到损伤。 惦记:心里老想着。 朝气:振作、向上的精神状态。 天赋:先天的生理条件。 器官:构成身体的一个部分。 何尝:未曾或并非。(反问的语气) 何尝不是如此:也是如此。 丧失:失去。 视力:在一定距离内眼睛辨别东西的能力。 往往: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一旦:忽然有一天。 留恋:舍不得。 失明:失去视力。 寂静:很静,没有声音。 领略:尝到事物的滋味,认识事物的意义。 喧哗:声音大而杂乱。 渴望:迫切地希望。 目睹:亲眼看见。 淡漠:冷淡,没有热情。 点缀: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 五彩缤纷:颜色很多,很丰富,很美丽。 欣赏:认为好,喜欢。 五、质疑 六、作业:1、抄写词语 2、抄写词解 第二课时 目标:分清段落层次,读熟课文。 教程: 一、复习检查:读读讲讲下列词语的意思。(课后第4题) 二、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一节主要讲什么? 三、讨论:每一节主要讲什么? 1、一个健康的人不会想到死亡。 2、如果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就会加倍地珍惜它,使它过得有意义。 3、只有失去了视力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 4、作者设想让成年人失明几天,或聋上几天,人们才会珍惜自己拥有的。 5、作者以自己的生理缺陷和正常人作比较,告诉人们要珍惜自己健全的器官。 6、作者设想开一门课:如何使用你的眼睛。 7、点题,提出“假如只有三天光明”这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四、讨论分段 第一段(1、2)着重说明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使生命过得有意义。 第二段(3~6)着重说明要珍惜自己的器官。充分运用它们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三段(7)点题,提出“假如只有三天光明”这个发人深省的问题。 五、朗读各段,体会各段意思。 六、作业:朗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做好记号。 第三课时 目标:学习课文第1~4自然段,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程: 一、复习检查: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第一段 1、轻读第一段 2、讨论: (1) 第一自然段中的“它”指什么?作者告诉我们什么? (2) “有我时想……该有多好啊……”作者为什么会这样想的? 3、这一段作者着重说明什么? 三、学习第二段的第3、4自然段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讨论: (1) 第一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3)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一件东西一旦失,才会留恋它”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3、默读第四自然段 4、讨论: (1)“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成年后失明几天,或者聋几天,该有多好……”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2)“黑暗将使他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他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这句话如何理解? 四、齐读第1~4自然段 五、作业:1、背诵1~4自然段 2、造句:留恋 第四课时 目标:1、学习课文第5~7自然段,总结全文,进一步体会作者感情,让学生明确人生道路上要奋斗,要拼搏。 2、会用“五彩缤纷”造句。 教程: 一、复习检查:抽背课文1~4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5~7自然段 1、自学课文第5、6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 作者把自己和明眼人作对比,比的是什么?她为什么要作对比? (2) “假如我是个校长,我要设一门课,如何使用你的眼睛”作者为什么有这一想法的? (3) “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么大的乐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讨论以上3个思考题,用“五彩缤纷”造句。 3、齐读第三段,思考: (1) 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 (2) 对这个问题你如何回答? (3) 作者提出这一问题的目的是什么? 三、总结全文 1、速读全文 2、提问:课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作业:1、背诵全文 2、造句:五彩缤纷 第五课时 目标:写一篇读后感 教程: 一、先让学生联系课后第3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这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二、回忆写读后感的基本格式,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 三、学生习作(要求三百左右) 四、讲评、修改。 2、背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子间深切、真挚动人的感情。 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父亲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 4、学习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特征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记叙文。 教学重点:朴实的语言饱含深情。 教学难点:课文第二、三段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放大课文 课时安排:八课时 第一课时 目标: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 教程: 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真挚无私的。同学们想一想父母的疼爱之情是否感动过你?你是通过什么事体会到的? 本课所写的是父亲的背影,学习这篇课文时,同学们要弄清:这是父亲做什么时的背影?这“背影”体现了父亲对“我”的什么感情? 文章写这“背影”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学习预习提示,了解作者。 三、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四、检查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差使 狼藉 簌簌 迂腐 踌躇 蹒跚 拭 颓唐 琐屑 举箸 2、理解下列词义 狼藉 惨淡 勾留 变卖典质 赋闲 蹒跚 颓唐 触目伤怀 不能自己 情郁于中 琐屑 3、指名逐节朗读 五、质疑 六、作业:1、抄写生字及词语。 2、抄写词解。 第二课时 目标:朗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教程: 一、复习检查 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狼藉 蹒跚 触目伤怀 情郁于中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出现几次“背影”?着重写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看见的背影? (文中四次写“背影”。开头写难忘“背影”送别一段两次写“背影”,结尾忆“背影”。着重写的是在车站看见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时的“背影”。) 2、本文以“背影”为线索,以车站送别为中心展开。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落层意。 三、师生共同讨论以上思考题 第一段(1)开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 第二段(2~6)追忆与父亲在车站离别的情景,具体写“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 第一层(2~3)写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4~5)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6)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 第三段(7)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 四、朗读课文 五、作业:根据课后问题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目标:归纳中心意思,理解二、三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教程: 一、复习: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二、讨论: 1、本文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子间什么样的感情?(中心意思) (本文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 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三、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加深体会中心意思。 四、理解第2、3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提问:本文是通过写“我”与父亲在车站离别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的,为什么又要写与此无多大关系的第2、3自然段? (这两段写父子离别时的家庭情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为突出父亲的爱子之情作铺垫。当时祖母去死,父亲失业,真是祸不单行。父亲还帐缺钱,只好变卖典质,办丧事要用钱,只好再去借钱。家中境况可想而知。丧事一毕,父子又要离家分手,各奔前程,真是人亡家破。父亲背着沉重的精神负担,还细致入微地关照儿子就更为感人。) 五、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六、作业:反复朗读,体会课文抒发的感情。 第四课时 目标:理解车站送别的有关段落,感受父亲的爱子深情。 教程: 一、自由读课文一遍。 二、学生默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问题: 1、“其实我那年已20多岁,北京已来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 了”,这句话是否表明作者认为父亲完全没必要亲自送已长大成 人的儿子? 2、作者先说“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又说“我现在想想,那时真 是太聪明了”,这里“聪明”的含义是什么?这两句是针对什么事情 说的?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 3、这两段文字中所写的哪些事情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细心关照? 三、齐读第六自然段,回答问题 1、这一段是全文的核心,具体写“背影”的有哪几句?其中表现父 亲举动艰难的词语有哪些? 2、父亲买橘子这样费劲,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去而不让儿子去?买来橘子后,他“心里很轻松似的”表明了怎样的心理? 3、“我”对父亲的行事本来是有看法的,可是看到父亲的背影时,两次流下眼泪,这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我”流泪后,为什么怕父亲看见? 四、齐读最后一节,师作简要分析。 (这段写别后对父亲的思念,表现了两层意思:一、二句表现对老境颓唐的父亲的哀怜;三~六句表现对父亲往日发怒的理解;最后三句以在泪光中再现“背影”结束全文,呼应开头,抒发对父亲的深切的思念之情。) 五、作业:完成课后第1、2、4题。 第五课时 目标:揣摩本文朴实的语言,学习写法。 教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遍。 二、揣摩文中父亲所说的几句话的含义。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还在天无绝人之路。” (是对儿子的劝解和宽慰。)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不要紧”是对儿子的宽慰,“他们去不好”是说叫别人去不放心。体现了对儿子的深切关怀。)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细心关照之后,又想起儿子路上口渴的问题,担心橘子买来之后找不到儿子,又怕行李丢失,于是又叮嘱儿子不要走动。可见为儿子着想得周到。)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惦记儿子一路是否安全,叮咛儿子来信好让他放心。) 5、“进去吧,里边没人。” (不让儿子送他,催促儿子回车厢里去照看行李。事事为儿子着想。) 小结:这几句话朴实无华,却饱含深情,有丰富的内涵,深刻地揭示了父亲的心理活动,充分表明了父亲的爱子深情。 三、归纳写作方法 1、抓住人物形象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背影”细致描写,表情达意。 2、平实质朴的语言饱含感情。 四、作业: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六课时 内容:习作 以自己的一位亲人为题材,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抓住人物形象的某个特征来写。 2、写出他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两件事。 3、不少于五百字。 教程: 一、复习《背影》一文的写法。 (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特征描写人物的写法。) 二、宣布本次习作的要求,分析要求。 (特别是抓住人物形象的某个特征。) 三、各自思考 四、各人介绍,互相补充,教师指点。 第七、八课时 学生习作 第八课时 目标:评讲并且修改作文。 一、讲讲本次作文的总体情况,加以讲评。 二、师范读写得好的作文。 三、请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和想法。 四、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再加以修改。 板书设计: 2、背影(朱自清) 父 难忘背影 点题 子 家境 祸不单行 父亲疼爱儿子 情 描写背影 送别前 细心关照 儿子怜爱父亲 深 买橘子 周到入微 再现背影 思念 3、荔枝蜜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弄懂作者是怎样运用联想,借物喻人,借物抒情的。 3、了解课文是怎样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表达思想感情的。 4、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段落。 教学重点: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2、把握文章的结构。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放大课文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目标:初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 教程: 一、揭示课题:3、荔枝蜜 1、简析课题:“荔枝”是什么样子?它的形状、颜色、味道各怎样? “荔枝蜜”又怎样理解? 2、简介作者:杨溯(1913—1968)现代作家,原名杨 ,山东蓬莱县人。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写过不少通讯和中、短篇小说;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新华社特派记者,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抗美援朝时期,写出优秀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1956年以后,从事外事工作,同时写了大量散文。重要作品有《雪浪花》《樱花雨》《荔枝蜜》《海市》《茶花赋》等,收在《杨溯散文选里》。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 课文主要写什么? 讨论后,提出:课文主要写蜜蜂,而课题却用“荔枝蜜”,这是为什么?学了课文后就知道了。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四、检查 1、读准下列加下划线的字音。 掐 海棠 耗尽 黑黝黝 啖 妙处 稀罕 嘤嗡 大厦 蠕蠕地 分泌 酿蜜 渺小 2、理解下列词语 耗尽 妙处 稀罕 偶儿 沸沸扬扬 大厦 分泌 酿造 渺小 不辞辛苦 五、质疑 六、作业:1、抄写生字及词语。 2、抄写词解。 第二课时 目标:读通课文,能根据课后提示分清段落。 教程: 一、复习检查 说说词语的意思(课后第5题) 二、逐节朗读课文,想想每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三、根据课后提示,把课文划分为五段 第一段(1) 第二段(2~5) 第三段(6~17) 第四段(18) 第五段(19) 四、自由读课文 把文章中讲“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的语句画出来。 五、作业: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目标:学习第一、二段,了解作者不大喜欢蜜蜂的原因,及吃到荔枝蜜后感情上有何变化,体会一些句子改动个别字后有什么变化。 教程: 一、复习检查:说说各段的主要意思。 二、学习第一段 1、轻读第一段,思考: “我”不喜欢蜜蜂的原因是什么?“疙疙瘩瘩”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2、讨论以上思考题 3、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句子中个别词语作了改动,和课文中的原句比较,看看改得是 否合适,说说理由。 (1)蜜蜂是画家的宠儿,我却总不大喜欢。 “宠儿”指受宠爱的人与蜜蜂不能搭配。 (2)不想叫蜜蜂叮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 “叮”指蚊子叮人、吸血,蜜蜂用毒刺刺人称之为蛰,不能用“叮”。 (3)一蛰,它自己就消费了生命,也活不久了。 “消费”指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与“生命”不能搭配。 4、齐读第一段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思考: (1)在这一段中作者写了哪些内容? (2)作者由荔枝蜜联想到什么? (3)作者对蜜蜂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2、讨论以上思考题 3、继续讨论: (1) 作者为什么要写荔枝树、荔枝、荔枝蜜呢? (2) 苏东坡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3) 体会句子中用词的准确性。 A、满树浅黄色的花,并不出格。 “出格”指人的言语行动与众不同,与“小花”不能搭配。 B、住在温泉的人对半喜欢吃这种蜜,滋润身体。 “滋润”是增添水分,使不干枯;“滋养”是供给养分。吃蜂蜜是为了增加营养,应该用“滋养”。 四、作业:练读第一、二段。 第四课时 目标:学习课文三、四、五段,了解作者对蜜蜂感情的变化,作者是怎样运用联想借物喻人的。 教程: 一、复习检查 在课文一、二段中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如何? 二、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思考: (1)“我”与老梁对话,谈到有关蜜蜂的哪几方面?这些内容从总体上表现了蜜蜂怎样的精神? (2)有关蜜蜂的几个方面是用什么手法写的? (3)听了老梁的介绍,“我”的感情有何变化? 2、讨论,读读有关词句 (1)“沸沸扬扬”是什么意思?和前面的什么相呼应? (2)作者由蜜蜂沸沸扬扬的情景,联想到什么? 3、读读第三段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对人无所求,好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三、学习课文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思考: (1) 这一段主要写了谁? (2) 作者由蜜蜂联想谁? (3) 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2、讨论以上3个思考题 作者由荔枝蜜的酿造者蜜蜂,联想到幸福生活的建设者劳动人民,运用的是什么手法? 四、指名读第五段,讨论: 1、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又有了什么变化? 2、在结构上,首尾怎样?在内容上又有什么作用?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五课时 目标;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进一步分析作者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及文章的结构,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教程: 一、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二、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三、作者又是怎样具体表达这个中心思想的? 1、作者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不大喜欢蜜蜂——想去看看蜜蜂——赞美蜜蜂——决心向蜜蜂学习) 2、文章的结构 (开头写因被蜜蜂蛰过,于是不大喜欢蜜蜂。然后放下蜜蜂写荔枝林,写荔枝树,写吃到了荔枝蜜,自然想到蜜蜂,接着写参观“养蜂大厦”赞美蜜蜂。可见,写荔枝林、荔枝蜜都是为写蜜蜂作铺垫。写蜜蜂又为写田野里正在劳动的农民作铺垫,结尾“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与开头照应,并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背诵最后三个自然段 五、作业: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板书设计: 结构 感情变化 目的 被蜜蜂蛰过 不喜欢蜜蜂 3 荔枝蜜 看到荔枝树,吃到荔枝蜜 想去看看蜜蜂 赞美劳动人民 参观蜜蜂 赞美蜜蜂 梦见自己变成小蜜蜂 向蜜蜂学习 4、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读、练读引导学生体会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 情感与态度: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第二段课文的学习 教学难点: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放大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目标:读懂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段落层次。学习课文1~5自然段,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当时情况。 教程: 一、揭题,解题。 1、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 2、揭题:是谁的鱼钩?为什么称它是“金色”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可以分成几段? 2、讨论分段 第一段(1、2) 第二段(3~22) 第三段(23~33) 第四段(34) 3、理清第二段层次 (1)速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中讲了几件事? (2)讨论第二段层次 三、理解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这段讲了哪些内容? 2、续读第二自然段:图文对照,想象老班长的形象。 四、理解第二段课文 1、学习第一层 (1)指名读课文,思考:老班长在什么情况下去钓鱼的?钓到鱼后老班长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2)讨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当时的艰难,老班长的心情、行动。 (3)练读第一层 2、病员们都喝上了鱼汤,可是“我从来没见过他吃过一点儿鱼”,这是为什么?下节课继续学习。 五、作业: 1、自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2、理解词语。 夜色弥漫 喜出望外 奄奄一息 无边无涯 收敛 支吾 回味 瞻仰 第二课时 目标: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程: 一、复习检查 老班长在什么情况下去钓鱼的? 二、继续学习第二段课文 1、速读第二段第二层课文,思考:老班长吃的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2、讨论: (1)引导学生抓住写老班长嚼草根和吃剩下的鱼骨头的句子及“我”看到老班长吃这些东西时的神态、心情的词语,体会老班长吞咽草根、鱼骨头的痛苦及“我”惊讶、激动、难受的心理。 讨论后练读“走近看”至“老班长,你怎么………!” (2)讨论老班长怎么做的原因。 讨论后练读,体会老班长的内心世界。 3、理解第二段第三层课文 (1)指名读第三层课文,思考: 老班长是如何鼓励病员喝鱼汤的?病员喝完鱼汤后,老班长的心情和“我”的心情有什么不同? (2)讨论前半题 引读老班长两次说的话,理解第一次是用幽默的话鼓励我们吃,第二次是用批评的话命令我们吃。 (3)讨论后半题 A、找出和“我”心情不同的句子,读一读。 B、理解“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沉重极了。”这句话的意思。 4、归纳第二段段意 三、理解第三段课文 1、自读课文,思考: 老班长倒下前一直怎么做的?倒下后说了些什么? 2、讨论前半题 读老班长鼓励大家的话。 3、讨论后半题 读老班长牺牲前两次说的话,读后体会。 4、续读这两段话 四、理解第四段课文 1、个别读课文 2、“擦干了眼泪……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怎么做的,当时是怎么想的? 3、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这句话的意思。 五、总结全文 1、归纳中心思想 2、学习写法 六、作业 1、练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 2、摘录你最受感动的句段。 板书设计: 3 金色的鱼钩 名字的来历、外貌 老班长 钓鱼 鱼钩 (舍己为人) 不吃鱼 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鼓励别人吃鱼 牺牲 5、我的老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 3、学习作者在叙事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4、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5、写一篇记老师的作文。 情感与态度:教育学生学习蔡老师的美好心灵,同时教育学生要尊敬老师。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拨引导来体会师生之间的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我”是怎样的一位学生。 教学难点:在叙事中作者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 教学模式: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放大课文 课时安排:八课时 第一课时 目标;扫除阅读障碍,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教程: 一、揭示课题:5、我的老师 二、简介作者:魏巍 1、你曾读魏巍的哪些作品? 2、简介 三、初读课文(自由读一遍)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老师哪些事? 四、自习课文,扫除阅读障碍,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五、检查 1、给下列有下划线的字注音。 蔡芸芝 榆钱 黑痣 孤舟 褪色 焚香 吉凶 2、释义: 榆钱 狡猾 孤舟 褪色 吉凶 依恋 劝慰 3、指名读读各节。 六、质疑。 七、作业:抄写词语和词解。 第二课时 目标:读懂课文,知道课文写老师的七件事,分清段落,概括大意。 教程: 一、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蔡老师哪几件事? 二、讨论上面的思考题。 七件事:1、蔡老师假装发怒。 2、教我们跳舞。 3、让我们观察蜜蜂。 4、教我们读诗。 5、对老师的依恋。 6、老师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 7、梦中寻师。 三、讨论分段,并说明理由。 第一段:(1)“我”最难忘的是小学时候的蔡老师。 第二段:(2~14)回忆蔡老师的七件事。 第三段:(15)惋惜“我”没读完小学,就转学了。 四、作业: 朗读课文,想想蔡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我”是怎样的学生。 第三课时 目标:1、学习(1~8)自然段,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每件小事可看出老师的什么品质。 2、比较句子不同的写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教程: 一、复习检查:说说蔡老师的七件事。 二、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讨论: 1、蔡老师在我的印象中是个怎样的人呢? 2、“榆钱”是何物?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1)从哪些地方看出蔡老师是假装发怒?大家感受到什么?大家是怎样感受到的? (2)蔡老师有怎样的性格? 2、师生讨论: (1)“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从老师“发怒”的动作中,感受到的却是“她爱我们”。 (2)蔡老师的性格:温柔、慈爱 3、归纳学法: 老师的行为——“我”和同学们的感受——老师的性格特点 四、学习4、5、6、7、8自然段。 1、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 (1)这一自然段写蔡老师什么事? (2)“我”的感受怎样?从哪里可看出? (3)老师的性格品质? 2、同学互相讨论 3、师生讨论,师点拨 4、自由读第5、6、7、8自然段,按上面的要求、方法学习第三、四、五件。 五、齐读写蔡老师的五件事。 六、作业:1、比较句子:课后练习4(1)。 2、有感情地读课文。 第四课时 目标:学习写蔡老师的第六七件事,进一步体会作者在叙事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程: 一、复习检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写蔡老师的哪五件事? 2、蔡老师对学生怎样?“我”的感觉怎样? 二、学习课文第9~14自然段 1、自学第9自然段,思考: (1)我和同学间发生了什么纠纷? (2)老师是怎样处理的? (3)当时老师在我眼里是位怎样的人? (4)“我”的感情又如何呢? 2、小组讨论 3、师生共同讨论: (1)讨论以上四个思考题。 (2)体会划出的词语表达的思想感情: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 4、默读第4~14自然段 5、讨论: (1)这一件事写出了我怎样的感情?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来? (2)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它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作者小时候是个天真活泼的孩子,为什么此时变得沉默寡言了呢?) 写出孩子与自己喜爱的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无声的动作,胜过千言万语。 (3)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一般说,孩子多是盼望假期到来的。为什么作者这时觉得暑假“漫长”?) 更显得学生对老师的思念与挚爱。 (4)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 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 三、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作者的感情。 四、作业:比较句子[课后练习4(2)(3)] 第五课时 目标:总结课文,进一步体会师生之间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程: 一、说说课文写蔡老师的七件事,哪些详?哪些略?为什么?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思考: 1、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关系? 2、学了本文后,你觉得蔡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我”是怎样的一位学生。 三、讨论以上两题 1、开头、结尾不仅从内容上呼应,而且使爱老师的感情贯穿全文。 2、老师:温柔、热情、公正、热爱孩子 “我”天真活泼、尊师好学 四、从课文中选取两三个事例,说说作者对“我的蔡老师”回忆、依恋、思念的思想感情。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六课时 习作:记×××老师 要求:1、选取三四个自己最难忘的事例来写。 2、写五百字左右。 教程: 一、回忆《我的老师》的写法。 (重点:在叙事中如何表达思想感情) 二、列提纲 三、交流提纲,给予指点。 第七、八课时 目标:讲评和修改作文。 一、讲讲本次作文的总体情况,加以讲评。 二、师范读写得好的作文。 三、请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和想法。 四、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再加以修改。 五、交流、讲评、修改。 6、难忘的一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3、学习作者在叙事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4、练习用“真挚”“崇高”造句。 5、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6、以“难忘的一件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学、相互讨论、集体交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情感与态度:学习本文,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在叙事中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放大课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八课时 第一课时 目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扫除阅读障碍。 教程: 一、揭示课题,析题:中心词是什么? 二、速度课文,思考: 1、课文是写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2、“难忘的一课”指上的什么课? 三、读后讨论思考题。 四、自学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五、学生相互讨论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 六、质疑,教师点拨。 七、作业:1、抄写生字及词语。 2、抄写词解:光复、真挚、崇高 第二课时 目标:再读课文,分清段落,概括大意。学习第一段,弄清难忘的一课发生的时间、地点。 教程: 一、自由读课文,思考: 1、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全文可分几段? 二、讨论以上思考题。 1、先学生互相讨论。 2、师生讨论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全文可分四段: 第一段(1、2)讲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作者是怎样到乡村小学的。 第二段(3~12)讲作者在小学里见到老师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情景。 第三段(13~15)讲作者在礼堂里参观中国伟人像的感受。 第四段(16)讲作者在这所学校所见所闻的总的感受。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导学生读第一段,思考: 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作者是怎样到乡村小学的? 2、简介历史背景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以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归还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解情50年,这篇课文讲的就是台湾收复后的事情。 四、作业: 认真朗读课文,“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几次? 第三课时 目标:学习课文第二、三段,“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每一次出现,体会我的感受。体会文中表达真情实感的语句。会用“真挚”“崇高”造句。 教程: 一、复习检查,提问: 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作者是怎样来到乡村小学的?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是什么吸引“我”走进了教室? (1)第二段中,几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2)第一次是怎样看到的? (3)“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4)老师、学生在学习这句话时神态怎样? (找一找,读一读) (5)第二次出现在什么情况下?从中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 (找出有关语句,朗读体会) 2、练习用“真挚”、“崇高”说句。 三、学习第四段 1、默读课文,思考: (1)“我”在小礼堂里看到什么眼睛湿了? (2)为什么会“眼睛湿润”? 2、讨论以上思考题 3、齐读,注意读出感情。 四、作业: 1、造句:真挚、崇高 2、朗读课文。 第四课时 目标:学习课文最后一段及概括全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程: 一、复习检查,提问: 1、老师和同学各是怎样上课的? 2、礼堂里有什么?这些表达了什么? 二、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思考: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齐读全文,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 2、概括中心思想。 3、分析文章写得好的地方?为什么? 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五课时 习作:难忘的一件事 要求:(1)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2)不少于五百字。 教程: 一、揭题,审题。 1、这篇记叙文是写人还是写事?写几件事? 2、这件事应围绕哪一个中心词来选材?(难忘) 二、本次习作的要求 1、要写出真情实感,根据这一要求这件事必须和自己有关系。 2、回忆《我的老师》《难忘的一课》课文是怎样写出真情实感的。 三、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有哪些难忘的事? 第六课时 学生习作 第七课时 目标:讲评和修改作文。 教程: 一、讲讲本次作文的总体情况,加以讲评。 二、师范读写得好的作文。 三、请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和想法。 四、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再加以修改。 7、生命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保尔瞻仰烈士公墓时的思想感情。 3、理解并背诵关于生命意义的一段名言。 4、写一篇读后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抓重点词句的学习,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而体会生命的意义。 情感与态度:教育学生学习保尔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名言的意义和课文的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两种不同的环境气氛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放大课文 课时安排:八课时 第一课时 目标;了解作者,初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教程: 一、揭示课题:7、生命的意义 1、齐读 2、你是怎样理解课题的? 二、作者简介: 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前苏联作家。生于工人家庭。初级教会小学毕业后,做过杂工。1919年进发电厂当司炉助工。同年乌克兰解放,加入共青团,并参加红军奔赴前线。他20岁成为共产党员。在国内战争中受重伤,1927年由于病情恶化造成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在病榻上,他以超人的毅力创作了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本文选自其中的一节。 他的另一部反映乌克兰人民在内战时期保卫苏维埃政权斗争的长篇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因逝世没能完成,他逝世于1936年12月22日。 1934年,奥斯特洛夫斯基加入苏联作家协会。1935年,苏联政府为了表彰他的文学功绩,授予他列宁勋章。 三、自学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正音:监狱 阴森森 牺牲 瓦莉娅 云杉 wen墓 种植 如茵 阴郁 奴隶 悔恨 2、解词 贫贱:贫困,地位低下。 碌碌无为:平平庸庸没有什么作为。碌碌:平庸的样子。 幽思:沉静地深思。幽:沉静、深远之意。 空寂:空旷寂静。 忠骨:指烈士遗骨。忠:忠诚。 虚度年华:白白地度过了光阴。年华:时光、岁月。 幽静:幽雅静寂。 悲愤:悲痛愤怒。 3、指名逐节朗读。 五、质疑 六、作业:1、抄写生字及词语。 2、抄写词解。 第二课时 目标:读通读懂课文,理清课文层次,分清段落,并知道几种分段的理由。 教程: 一、复习检查 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贫贱、碌碌无为、虚度年华 二、逐节朗读,说说每节的意思。 1、保尔在路上看到萧条沉死的景物。 2、保尔在战友牺牲的地方,默默站了许久。 3、保尔在墓地看到生机勃勃的景物。 4、两种景物对比。 5、保尔赞颂烈士牺牲的意义。 6、保尔在墓前摘下军帽,哀思。 7、保尔所思。 8、号召人们赶快生活。 9、保尔离开公墓。 三、指导分段,并说明理由。 可按保尔所见所思的思路来分:一(1—5)二(6—9) 也可按地点转移来分:一(1—2)二(3—8)三(9) 四、朗读课文 五、作业 组词:愧 瑰 魄 碌 禄 悔 海 墓 幕 暮 掩 淹 第三课时 目标:理解两种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 教程: 讲析课文1~5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并划出有关句子。 作者描写了哪些没有生命力的事物和有生命力的事物? 2、讨论填表 没有生命力的 有生命力的 3、提问讨论: (1)保尔是怎样去瞻仰烈士公墓的? (2)这两种不同的环境描写说明了什么? (3)这两种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与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 4、齐读1—4自然段 5、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1)这一段主要讲什么? (2)两个“为了”说明了什么? 6、轻声读1—5自然段 7、作业:有感情朗读1—5自然段。 第四课时 目标:学习名言并深刻领会其含义,教育学生学习保尔的精神。 教程: 讲析课文6—9自然段 1、齐读 2、提问,理解第七自然段 (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宝贵”前加一个“最”是什么意思? (2)“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只有一次”是什么意思? (3)第三句开始运用了什么句式? “仅有一次”与“只有一次”是何关系?起什么作用?(反复强调生命的珍贵) (4)说说名言每句话的意思? 3、“人,应当赶快生活”一句中的“赶快生活”是什么意思?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 (1)句子中的“这”是什么代词,它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2)“幽思”的含义是什么? 5、齐读6—9自然段 6、试背名言 7、作业: (1)背名言 (2)解释划出的字: 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第五课时 目标:总结全文,进一步理解生命的意义,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 教程: 一、复习 1、课文写了哪两种环境?起什么作用? 2、说说名言的意义。 二、总结全文 1、中心思想 2、分析写法 三、作业:背诵名言 第六课时 内容:习作 读后感 要求:学习了《生命的意义》一文后,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 教程: 一、重温课文的思想内容,特别是名言的意义。 二、说说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谈谈为什么? 三、联系实际谈谈哪些人的生命有意义,哪些哪些人生命没有意义。 四、你怎样使自己的生命有意义。 第七课时 学生习作 第八课时 目标:讲评和修改作文。 教程: 一、讲讲本次作文的总体情况,加以讲评。 二、师范读写得好的作文。 三、请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和想法。 四、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再加以修改。 8、驿路梨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独立阅读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在叙事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3、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加以点拨引导,让学生懂得助人为乐。 情感与态度:教育学生学习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句子的理解,学习作者在叙事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放大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目标:读通课文,扫除阅读障碍,分清课文段落。 教程: 一、揭示课题。 二、速读课文思考: 1、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课题中的“梨花”指什么? 读后回答以上思考题。 三、自习课文,不理解的字词可查字典,有疑问的地方做好记号。试分段。 四、质疑 五、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一、(1~8)写“我”和老余见到小屋,不知从何而来。 二、(9~12)写我们水足饭饱后怀着满意的心情猜测。 三、(13~27)写我们和老猎人之间的误会。 四、(28~36)写遇见梨花的妹妹。 五、(37)最后点题。 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 第二课时 目标:进一步理解课文,弄清故事情节,抓住重点句子的理解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 教程: 一、讨论上节课所填的表格 二、提问: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2、这件事所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3、按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应怎样? 4、文中作者有几次误会?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 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三、讨论课题的含义 1、课题中的“梨花”你是怎样理解的? 四、讨论课后习题2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些句子倾注了作者什么感情。 9、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几种主要功能。 3、了解科学小品文在说明事物特征时往往兼用叙述、描写和说明的方法。 4、学习文章准确、通俗的说明语言。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上网浏览、实际操作,来帮助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使他们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情感与态度: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严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要抓住电子计算机的构造、功用等方面,引导学生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功能。 教学难点:让学生弄清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电子计算机的功能的。 教学模式:小组合作、集体交流 教具准备:放大课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八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电子计算机的用处。 2、引入课题,并板书:9、电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 3、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说说自己知道电子计算机有哪些功能。 二、初读课文,思考: 1、电子计算机有哪些类型? 2、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电子计算机的功能? 三、自学生字词。 要求:1、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在句中的意思,读通课文。 2、把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划出来。 四、检查自学情况 1、给带下划线的字注音。 函数 存款 一篇 汞 刊物 梗概 一份 代替 2、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汞 函数 存款 一篇 梗概 一份 代替 屏幕 显示 3、指名逐节朗读,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五、作业 1、抄写生字及新词。 2、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运用哪些方法来介绍电子计算机的功能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再读课文,分清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看拼音写词语) hán shù cún kuǎi yì piān kān wù gēng gǎi ( )( )( )( )( ) yì fēn dài tì píng mù xiǎn shi ( ) ( ) ( ) ( ) 二、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每一节主要讲什么。 三、讨论:每一节主要讲什么? 1、说明计算机的计算功能。 2、总说引出计算机的其它四种功能。 3、介绍计算机网络。 4、介绍计算机做实验的功能。 5、介绍计算机画工程图的功能。 6、计算机可用作教育。 四、朗读各自然段,体会各自然段的意思。 五、作业 朗读课文,想想电子计算机有哪些功能。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第一至第四自然段的内容,了解电子计算机的网络功能和做实验的功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说说课文每一个节主要讲了什么。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电子计算机有哪几种?形状如何? (2)它有哪些用途? 2、多媒体演示各种不同类型、不同款式的电子计算机。 3、学生读后边看边交流,并出示板书: 类型:通用计算机 专用计算机 计算器 用途:计算 查相关资料 4、小结后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多媒体演示相关计算机网络的图示和例子。 2、学生观看后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讨论: (1)课文通过哪些例子来介绍计算机网络的? (2)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有哪些特点?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谈谈你自己对计算机网络的一些认识或感想。 3、小组学习,讨论以上问题。 4、大组交流,并板书: 计算机网络:快速准确、工作程序完备 5、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加深理解课内容。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1)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 (2)课文用什么例子来加以说明的?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计算机的这种功能有什么特点? 2、集体交流,板书:计算机:效率高 3、小结,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作业:流畅地朗读课文。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第五至第六自然段的内容,了解电子计算机画工程图的功能和教育的功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说说计算机的网络功能和做实验的功能。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多媒体演示用电脑绘制的有关工程图。 2、轻声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计算机哪方面的功能? (2)计算机是怎样进行绘图、制作的? (3)课文中举了哪些图形的绘制,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用这种方法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4)计算机画图有什么好处? 3、小组学习。 4、组际交流,板书: 计算机画图:既简单又方便 5、小结,自读课文深入体会计算机画图的功能。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 1、自由读这节课文,思考: (1)计算机在教育上有哪些功用? (2)在介绍这种功能的时候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课文是如何介绍这一功能的? 2、交流,板书: 计算机用于教育:用计算机来代替人上课 优越性已经显示出来 3、集体朗读,体会计算机的教育功能。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题1、2。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总结课文,了解科学小品文在说明事物特征时往往兼用叙述、描写和说明的方法。 2、学习文章准确、通俗的说明语言。 教学过程: 一、速读课文,说说课文介绍了计算机的哪几种功能,每种功能各有什么特点? 二、课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用这种方法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课文主要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使用这一方法把深奥、生疏的知识,变得通俗而生动,便于读者了解计算机功能的神奇。) 三、试着用自己的话对一位不懂电子计算机的人说说电子计算机的一种功能,要说得通俗易懂。 1、师给予一些提示: 可先介绍计算机大致分成的三个类型,然后围绕快速、准确这一特点把它的五种功能(或更多的功能)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一一作介绍。 2、学生试着把自己想说的写出来。 3、互相交流。 4、自己再加以修改、补充。 四、作业: 向自己的亲戚、朋友、父母等介绍电子计算机的各种功能。 10、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准确地使用表示方位的词语。 2、学习文章以空间为序的说明顺序。 3、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4、以“我们的校园”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带学生上网浏览故宫博物院各部分建筑的结构特点,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貌,充分了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情感与态度: 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观察点,学习准确地使用方位词语的写法。 教学难点:1、文中词语较多,难理解。 2、太和殿着重对龙的描述有何作用。为什么要着重介绍太和殿。 教具模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故宫平面图、故宫立体图、放大课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八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0、故宫博物院 1、简介:“故宫”泛指封建王朝遗存的宫殿,故宫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完成,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在当时社会条件下,能建造这样高大雄伟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故宫是我们伟大祖国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故宫的修建,给劳动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建造所需的木材、所用的石料不知夺去了多少人的生命。故宫又是当时劳动人民遭受苦难的见证。 2、多媒体出示故宫的画面(让学生整体感知一下故宫) 二、初读课文,思考: 1、课文以怎样的顺序来介绍故宫的? 2、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出示:故宫路线图 三、自学生字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给加点字注音。 湛蓝 轮廓 乾清宫 坤宁宫 肃穆 气氛 迥然不同 和谐 2、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湛蓝 庄严肃穆 迥然不同 和谐统一 3、逐节朗读,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五、作业: 1、抄写生字及词语。 2、抄写词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再读课文,分清段落,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了解故宫的历史、地位及总体布局和建筑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读读课后练习4的词语,并说说它们的意思,想想课文可分几部分?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先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的位置、名称、历史和在古代宫殿建筑中的地位。 第二部分(2~12)具体介绍故宫的主要建筑布局、特点、作用。 四、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指名一学生读第1自然段。 说说故宫的位置、名称、历史、地位。 2、自由读第2自然段。 说说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 (1)读后回答。 (2)多媒体演示:看故宫全貌图,及平面图,了解故宫的总体布局和建筑特点。 3、齐读1、2自然段。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介绍故宫的总体情况(看图说) 五、作业: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第3~7自然段,了解参观的顺序,能正确理解方位词的运用,理解作者要重点介绍太和殿,突出对龙的描写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介绍故宫总体情况。 二、新授(学习课文3~7自然段) (一)多媒体出示:今天的游览路线图,并演示作者的实地游览。 1、自由读第3自然段,思考:作者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2、讨论:(1)上面的思考题。 (2)在这一节中,作者用了哪些表示空间方位的词语,想想,用了这些词有什么好处? 3、指导朗读,注意把方位词读重音。 4、根据作者的描述我们就能画出午门内的布局图。(画图,复述内容) (二)进入太和门,就来到了哪里?(多媒体演示) 1、速读(5~7)思考: (1)三大殿位置怎样? (2)课文重点介绍了什么殿? 2、回答以上问题。 3、默读第5自然段,思考:可分几层?说说分层理由。 4、讨论分层。 5、媒体出示“太和殿的全貌图”: 指名一学生读第一层,问:太和殿的外观有什么特点呢? “湛蓝”是什么意思,用“湛蓝”造句。 6、它的内景又怎样呢?完成课后练习3(让学生上来摆一摆) 7、太和殿是起什么作用的呢?中和殿、保和殿的作用又是什么?请看第6、7自然段。 比较谁的作用大?为什么? (解决重点介绍太和殿的原因) 8、我们在太和殿内,看到从上到下的物品上都刻画着什么?为什么要刻画这么多的龙呢? (皇帝自称自己是真龙天子,龙的化身,刻这么多的龙突出了皇权的威严。) (三)小结(看板书) 这节课,我们从午门游览到保和殿,游览的顺序只从北向南,作者在介绍各处布局的时候,重点运用了方位词,这就是本课运用的说明方法。 三、作业: 运用本课说明方法,介绍从校门到教学楼的走道。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8~11自然段,了解后三宫及御花园的布局及作用,和前三殿比较异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画出上节课的参观路线图。 2、说说各处的作用。 二、学习课文第8、9自然段。 1、自学课文8、9自然段,思考: (1)8、9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哪些地方? (2)画出参观路线图。 (3)各处起什么作用? (4)和三大殿比较有何异同? 2、分组讨论。 3、多媒体出示后三宫的图:集体交流。 4、练习:用“庄严肃穆”造句。 5、齐读8、9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10自然段。 1、指名一学生读。 2、讨论: (1)御花园的作用是什么? (2)布局怎样? 3、练习:用“迥然不同”造句。 4、自由读读,体会一些词的用法。 四、学习第11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可分几层?每层写什么? 2、讨论: 先写景山的成因。 再写站在景山高处望故宫。 最后写作者的感叹。 3、多媒体出示“景山公园”和故宫博物院的全貌图。 4、“令人不能不惊叹”是什么句,起什么作用? 五、小结: 本课参观的地方、作用。 六、作业(造句) 1、庄严肃穆—— 2、迥然不同——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总结全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 二、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 三、根据图复述课文。 1、小组内复述。 2、大组内交流。 四、总结全文。 课文按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你有何感想? 五、作业:讲评第三课时的练笔。 第六课时 习作:我们的校园 要求:1、按空间顺序来写说明文。 2、写四百字左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故宫博物院》的说明方法。 二、揭示本次习作的题目及要求。 三、按一定顺序画出学校的平面图确定观察点,按图说说学校布局,各处的作用。 (课前可组织学生先实地观察一下,并适当作好一些记录。) 第七课时 学生习作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讲评和修改作文。 教学过程: 一、讲讲本次作文的总体情况,加以讲评。 二、师范读写得好的作文。 三、请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和想法。 四、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再加以修改。 学生互相修改 11、统筹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明确“统筹方法”这一科学概念。 3、学习设例、比较和配图表的说明方法。 4、能把统筹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5、练习写一篇说明文。 情感与态度: 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统筹方法的应用及其价值。 体会作者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把深奥、抽象、复杂的科学道理讲得通俗易懂。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放大课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七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在句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回顾9、10课课文的体裁是什么?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今天学习11课,也是一篇说明文。 二、揭示课题:11、统筹方法 1、释题:“统筹”就是统一筹划。 2、简介作者:华罗庚 三、初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1、速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2)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 四、自学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五、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读讲讲下列词语: 统筹 企业 废话 一切就绪 错综复杂 千头万绪 小题大做 不无裨益 通力合作 2、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六、质疑。 七、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读通课文,分清段落,弄清统筹方法的定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一切就绪 千头万绪 小题大做 不无裨益 二、逐节朗读,理解每节的意思。 问:课文中几次分析了“烧水泡茶”这一例子。 三、讨论分段: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 2、讨论:(1)什么叫统筹方法? (2)它的实用范围怎样? 3、小结:因统筹方法实用范围广,所以有研究的必要,这就是作者写此文的目的。 五、作业:自学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统筹方法的应用及其价值,并弄清课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提问:什么叫统筹方法?第一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这一段采用了什么手法?提出了什么方法? (2)“工序”是什么意思? 2、自学第三至十五自然段,思考: (1)作者用什么例子来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的? (2)每一次分析所设了什么事例?它有何特点?运用到生产管理中有何优点? (3)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小组讨论。 4、集体交流,填表: (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比较、图表、数字) 所设事例 联系到生产管理上 第一次分析事例 办法甲(好) 办法乙、丙(窝工) 生产管理等方面有用的方法(从省时方面着眼) 第二次分析事例 “洗水壶”是“烧开水”的前提 “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烧开水”又是“泡茶”的前提 “烧开水”是主要环节。其他环节可在“烧开水”时做(省时、提高效率)。 近代工业的错综复杂的工艺过程中……任务多(几千、几万);关系复杂(千头万绪)。往往因抓的不是关键—主要环节,就会出现“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的情况,因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程。 第三次分析事例 洗茶壶、洗茶杯、拿茶叶几个环节或先或后,关系不大,而且是同一个人的活儿,可以在等开水时做。(不窝工,省时) 工作环节太多时,做好统筹安排,就不是“小题大做”了(主要讲的是有关时间的问题。)具体生产实践中还有其他方面的许多问题,利用“统筹方法”考虑问题不无裨益。 三、联系实际,平时的生活中,也包含着统筹方法。 如:《田忌赛马》两次赛马结果,可列表说明。 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总结全文,进一步理解统筹方法的优点,并能运用统筹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说说统筹方法的定义及应用范围。 二、作者用什么例子来说明统筹方法的哪些优点? 三、作者为什么以烧开水为例来说明统筹方法的特点和优点? 四、练习(运用统筹方法来解决下列问题) 课后练习3 1、先让学生讨论。 2、集体交流。 五、谈谈你运用过的统筹方法。 第五课时 习作:写一篇说明一种水果或蔬菜的说明文。 要求:(1)抓住特点。 (2)按照合理的顺序来写。 (3)不少于四百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水果或蔬菜 二、习作的要求: (1)体裁要求说明文。 (2)抓住特点,按合理的顺序写。 (3)写得具体而有条理,不少于四百字。 三、讨论: 1、你喜欢的水果、蔬菜有哪些? 2、它们各有哪些特点? (形状、颜色、味道、自然习性、食用价值等) 四、“按合理的顺序”你如何达到这一要求? 第六课时 学生习作 第七课时 教学目标:讲评和修改作文。 教学过程: 一、讲讲本次作文的总体情况,加以讲评。 二、师范读写得好的作文。 三、请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和想法。 四、组织交流,把作文中用得恰当的说明方法提出来加以表扬。 五、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再加以修改。 (自我修改或互改) 12、求职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掌握“求职信”这一应用文体的基本格式及主要内容。 2、能根据自己的品学和技能情况,写一封求职信。 情感与态度: 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求职信这一应用文体的特点。 教学难点:写求职信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放大课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掌握求职信的一般格式及注意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12、求职信 告诉学生它的体裁是应用文。 二、初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 1、学生自学,不理解的查字典、做记号。 2、互相讨论。 3、集体质疑。 三、再读课文,讲讲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四、重点讨论求职信在内容和要求方面的特点。 1、开头的称呼与结尾的礼貌用语。 与书信比较不同点,求职信不能用过分亲热的修饰语。(举例说明) 2、书信的主体部分在陈述个人基本情况时要突出优势。 主体部分应写哪些内容? (1)介绍自己身份,说明写信原因。 (2)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写明学习或工作经历,将自己的德、才、学、识和身体状况作较全面的介绍。 (3)写出自己的特长。 3、写求职信应具备知己知彼、适度表现不卑不亢的态度。 五、作业:课后练习1、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例文,进一步掌握求职信的基本格式及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说说求职信在内容和要求上的特点。 二、自学例文,要求: 1、弄清例文格式。 2、正文写了哪些内容? 三、互相交流后集体讨论。 1、正文内容: (1)首先说明写信原因。 (2)简介自己的基本情况:年龄、籍贯、政治面貌及学历。重点突出自己的主要成绩,提出胜任所求职位的有利条件。 (3)介绍自己的特长。 2、例文中作者为什么没有提及聘用后的待遇这个重要而敏感的问题?试分析说明。 四、通过本课学习,你认为还有疑问之处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 第三课时 习作:写一封求职信。 要求:1、根据自己品学和技能的实际情况来写。 2、语言要朴实简练,并含有一定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宣布习作内容及要求。 二、根据自己的特长,你想哪个单位,假定一个单位。 三、先说说正文准备写哪些内容。 四、学生习作。 五、学生互相修改。 六、讲评交流。 13、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概括课文中心论点,体会作者论述中心论点的思路。 3、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情感与态度: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举例说明,让学生初步懂得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弄清论点论据,并能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第四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适当介绍论文的特点,让学生联系实际来理解课文中所阐述的道理。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放大课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背景,自学课文,掌握字词。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二、自学课文,掌握字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正音。 2、字形和笔顺:鼎 3、词义: 五湖四海:指四面八方,各个地方。 死得其所:所,地方。指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哀思:悲痛哀伤的感情。 悼念:对死者表示哀痛,怀念。 固有:本来就有。 重于:比……还重。 精兵简政: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四、质疑。 五、作业:抄写词语及词语解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读读讲讲下列词语的意思。 二、各自轻声读课文。 思考:1、每一节讲什么意思? 2、全文围绕哪一个中心来谈的? 3、围绕这个中心,作者重点谈了哪几个问题? 4、全文应怎样分段? 三、讨论交流以上思考题。 讨论分段时,列出结构提纲。 为什么 队伍的宗旨 不怕牺牲 怎么样 不怕批评 不怕困难,互相帮助 开追悼会 寄托哀思,团结人民 四、作业:(选词填空) 采用 采取 采集 1、星期天,老师带我们去( )标本。 2、王师傅( )了小刚的意见,改进了工作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3、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他( )了不正当的手段,这是错误的。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讲读课文1~3个自然段,了解课文围绕中心是如何论述的,理解重点的难理解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思考: 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哪一句最重要,哪几个词最关键? 2、讨论交流。 (第二句最重要,说明了我们这个队伍的宗旨与任务,由它决定队伍的性质——革命的队伍,“完全”“彻底”“最关键”,一点儿别的想法都没有,一心为人民,一切为人民。) 二、讲读第二段的前两个自然段。 1、引导学生懂得这一段的三个自然段就是三层意思。 2、齐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要正确对待生死,毛泽东是怎样说的? 重点理解司马迁的那句话。(启发学生举例说明) 3、各自轻声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1)对来自各方面的批评,我们要以什么作为鉴别的标准,应抱怎样的态度? (2)为什么只有这样做了,我们的队伍才会兴旺? (3)这一层是怎样论述的? 独自思考后集体交流: (不怕别人指出缺点,举例说明,以人民的利益为目标,我们就能兴旺。) 三、试背第三自然段。 四、作业: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讲读课文4、5自然段,了解课文围绕中心是如何论述的,理解重点的难理解的句子,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先指名学生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再集体背诵。 二、讲读第四自然段。 1、按下列层意给课文第四自然段分层: 2、这篇课文发表于抗日战争后期,当时的奋斗目标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做到哪几点? 3、你是怎样理解“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这一句话的? 4、我们今天的奋斗目标是什么?联系自己,谈谈我们必须做到哪几点? 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5、齐读第四自然段,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三、默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为什么要把追悼会作为一个刺激?为什么在文章结尾时谈这个问题? 四、读一读全文,提出有疑问的地方。 五、作业: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总结课文,能归纳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哪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要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必须正确对待哪些问题? 三、这篇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在论述时教育我们要正确对待哪些问题?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课后练习3。 14、发问的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学习课文运用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相结合的方法,正确理解其表达方法。 3、会用“难道”“岂不”造句。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情感与态度: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在求知过程中,要有发问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形式,让学生掌握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的方法。让学生反复诵读,从而懂得发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正面论证和反面论证的议论方法,理解其作用。 教学模式: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放大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理解字词。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4、发问的精神 理解题意,“发问”是什么意思? 二、自学课文,理解下列词语。 平淡无奇 不足介意 开启 蒙受其利 万世景仰 自以为是 终身受用 三、讨论交流上面的词语。 四、质疑,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五、作业: 抄写词语及词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归纳段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蒙受其利、万世景仰、墨守旧说 二、自由读各节,说说各节的意思。 三、互相讨论各自然段的意思,课文的段落大意。 四、集体交流,分段。 第一段(1~3):提出论题——发问的精神。 第二段(4~8):正面论证,分三层。 第三段(9~13):从反面论证应该多问,从而强调了发问精神的重要。(可分三层) 五、练习。 认真读课文,思考课后1、2两个问题。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课文一、二段,了解课文的中心论点,理解论点的含义,学习课文列举例子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问:(1)在这一段中提出了什么论题? (2)用什么方法提出论题的? (3)讲了什么道理?把什么比作什么? 集体讨论以上问题,并进行归纳小结。 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可分几层,每层讲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分三层:(1)提出正面论点。 (2)列举事例说明论点。 (3)归纳小结第二段的正面论点。 3、学习第一层。 (1)指名读。 (2)讨论:A、提出了什么正面论点? B、古今中外名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C、最后一句起什么作用? 4、学习第二层。 (1)自由读第二层,思考:这一层列举了哪些事例? (2)讨论: A、列举牛顿受苹果落地启发,创立“忘有引力”说的事例。 B、列举瓦特受壶水滚沸启发,发明蒸气机的事例。 C、列举孔子每事问,成为万世景仰的圣人的事例。 5、读第三层,问: (1)这一层主要讲什么?它是怎样和上下文紧密联系的? (2)“够了,够了,不必多举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3)把最后一句话换个说法,句子意思不能变。 三、小结。 四、作业:课后练习1、4题。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课文运用反面论证的方法,理解其表达作用。会用“难道”“岂不”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提问:在课文第二段中阐述了发问精神的可贵,列举了哪些事例? 二、学习第三段。 思考:这一段可分几层?每层主要讲什么? 2、讨论交流: (1)课文提出怎样的反面论点? (2)用了哪些理由论证反面论点的谬误? (3)找一找,第10、11、12自然段中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体会改前和改后句子所表达的语气有何不同? 3、练习造句:难道、岂不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讨论:这一段中连续用了几个反问句?各是围绕哪些内容提出反问的?“万”字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流畅地朗读第三段。 三、小结。 课文提出了反面论点,是怎样一层一层论述的? 四、作业: 1、找出全文的反问句抄下来,并改成陈述句。 2、朗读全文。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总结课文,理解课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一、正确地朗读全文。 二、讨论: 1、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论据是什么? 2、课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主要运用的是哪一种? 三、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有疑问的地方。 四、作业。 15、失败是个未知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的中心论点,理解中心论点的含义。能分析文章阐述中心论点的思路。 3、学习用事例论证道理的写法。 4、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5、写一次难忘的失败经历。 情感与态度: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失败面前,把握自己,从“痛苦”这个岔道口找到成功之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举例说明,让学生进一步懂得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弄清论点论据,并能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放大课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八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揭示课题:15、失败是个未知数 理解题意,“未知数”是什么意思? 二、自学课文,理解下列词语。 舔尝 一蹶不振 懊丧 毫不气馁 赫赫有名 怯懦 一帆风顺 心灰意冷 落荒而逃 重整旗鼓 三、讨论交流上面的词语。 四、质疑 1、提出不理解的词语。 2、把不懂的地方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提出来。 共同讨论以上不懂的地方。 五、作业。 1、抄写词语及词解。 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归纳段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一蹶不振 毫不气馁 赫赫有名 一帆风顺 心灰意冷 落荒而逃 重整旗鼓 二、自由读各个自然段,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互相讨论各自然段的意思,课文的段落大意。 四、集体交流,分段结意。 第一段(1~5):提出观点:失败是岔道口,一条路通向真正的失败,一条路通向成功。 第二段(6、7):论证观点。以威灵顿失败后重整旗鼓打垮拿破仑的历史故事为例,印证失败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岔道口。 第三段(8):归纳中心论点:失败是个未知数。激励我们失败后要勇于找到通向成功之路。 五、作业。 朗读课文,思考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哪些事例印证观点的。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课文一段,了解课文的中心论点,理解论点的含义,学习课文列举例子的方法。练习用“一帆风顺”造句。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 思考:(1)在这一段中提出了什么论题?什么叫失败? (2)用什么方法提出论题的?用什么现象来论述的? (3)讲了什么道理? 1、小组学习,讨论以上问题。 2、组际交流以上问题,并进行归纳小结: 观点:失败是岔道口,一条路通向真正的失败,一条路通向成功。 现象:罗列了失败的现象,归结了失败的滋味是苦的。 3、理解上面这句话的意思。 4、理解“一帆风顺”的意思,并练习造句。 二、指导朗读第一段。 指名学生逐节朗读。 三、结合实际,让学生谈感想、认识。 1、小组内讨论。 2、集体互相交流各自的感想和认识。 四、作业。 1、练习用“一帆风顺”造句。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课文运用事例论证的写法,理解其表达作用。会用“毫不气馁”“赫赫有名”造句。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提问:在课文第一段中阐述了“失败是岔道口,一条路通向真正的失败,一条路通向成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二、学习第二段。 1、独立思考:威灵顿将军的故事给人们什么启示? 2、小组讨论: (1)课文提出怎样的事例? (2)威灵顿将军从什么地方得到了启示? (3)找一找,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3、组际交流以上问题。 4、理解“毫不气馁”“赫赫有名”的意思,并练习用这两个词语造句。 5、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并说说它的作用。 威灵顿将军的故事,不正好说明失败并不尽是最终结果这个道理吗? 6、指导有感情的朗读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 2、思考:这一段激励我们要怎么做? 3、集体讨论交流。 4、把最后一句话,改成另外一种性质的选择,把改句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当我们在失败之后, 。 5、流畅地朗读第三段。 三、小结。 课文是怎样一层一层举例论述的? 四、作业: 1、找出文中的反问句抄下来,并改成陈述句。 2、完成课后练习3。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总结课文,理解课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教学过程: 一、正确地朗读全文。 二、讨论: 1、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论据是什么? 2、课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主要运用的是哪一种? 三、自由朗读课文,提出有疑问的地方。 四、作业。 第六课时 习作:你承受多失败的痛苦吗?如果有,就你最难忘的一次写一篇作文。 要求:1、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2、写出这次失败中受到的启发。 教学过程: 一、复习《失败是个未知数》的说明方法。 二、揭示本次习作的题目及要求。 三、按一定顺序说说事情的经过,自己的感受、心理活动。 (课前可组织学生先回顾一下,并适当作好一些记录。) 第七课时 学生习作 第八课时 教学目标:讲评和修改作文。 教学过程: 一、讲讲本次作文的总体情况,加以讲评。 二、师范读写得好的作文。 三、请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和想法。 四、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再加以修改。 学生互相修改 16、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中心论点,懂得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克服坏习惯。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情感与态度:从课文中受到启发,注意培养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课文的中心论点。 教学模式: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放大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背景,自学课文,掌握字词。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背景。 二、自学课文,掌握字词。 三、检查: 1、词义:实践 一目十行 倚马万言 秘诀 譬如 警惕 四、质疑。 五、通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怎样才能养成好习惯? 2、讨论: 学习语文目的在于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 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学到本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中心论点,懂得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克服坏习惯。 教学过程: 一、了解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二、全文可分几段,哪段的段意是什么? 第一段(1)引论。就怎样学好语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学习不能可能速成。 第二段(2~5)提出论点。指出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 第三段(6)再次强调习惯的养成与人们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劝免人们要养成好习惯,克服坏习惯。 三、讲读课文。 1、课文中“学游泳”这个例子是说明什么观点的? 讨论:作者用“学游泳”的例子来论述习惯都不是几天功夫就能养成的,指出学习语文和学习游泳一样,也不是几天功夫就能养成习惯的。习惯是从实践中养成的。让人们知道习惯的养成非一日功夫,习惯是积累而成的。 2、作者用“一目十行”“倚马而言”这两个成语论述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从正面论述好习惯的养成让人受益。 3、联系实际,说说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就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 (2)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 (写错别字不一定是不会写,而是写的时候,不注意,没有好的写字习惯。) 四、小结: 作者以人们学习语文中的一些现象为话题,谈论了自己的观点,阐明了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和怎样养成好习惯,劝戒人们克服语文学习上的坏习惯。 基础训练 1 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第一、二、三题 教程: 一、先让学生自习1~3题 二、师生共同讨论 第一题:近反义词练习。(先让学生口头回答,后订正) 反:特殊——一般 空闲——繁忙 贫乏——丰富 松软——坚硬 近:佩服——敬佩 美丽——漂亮 继续——连续 同意——允许 第二题:一词对义。(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有些词有几个意思,几种用法,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它们的含义。) 1、到底 (1)表示深究 (2)表示达到最底层 (3)表示经过种种变化后终于实现了。 (4)毕竟 2、赶 (1)介词,表示等到 (2)追上去 (3)遇上 (4)撵走 第三题:运用关联词语的练习 要求:选择适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括号里,联成三种不同的句子。 1、只要……就…… 2、只有……才…… 3、因为……所以…… 三、作业:第一、二、三题 第二课时 内容:第四、五题、看(听)话•说话 课前准备看话说话内容 教程: 一、学生自习第四、五题 二、集体讨论 第四题:修改病句(病因:前后矛盾,不合情理) 先读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毛病,再用修改符号修改。 第五题:给两段话加上标点 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标点的能力。 先讲讲两段话的意思,后按句意、句子的语气加标点。 三、看话、说话练习 1、各自介绍自己在电视或报纸上看到的一条激动人心的消息。 2、说清消息的主要内容,还要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感想。 四、作业:第四、五题 第三课时 内容:阅读 目标: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程: 一、根据思考题自学课文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分段概括段意。 3、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4、你的体会。 二、两人一组讨论上面4题 三、师生共同讨论以上问题 四、自由读课文 第五课时 习作:这件事真让我 习作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可添上高兴或激动或苦恼等词语。 (2)内容具体,有中心,有条理,写出自己的真实思想。 (3)不少于五百字。 教程: 1、让学生读读本次习作的要求。 2、引导学生读懂题意。 3、指导学生按提示的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 4、根据自己拟定的题目列出提纲。 第六课时 学生习作,并加以讲评。 基础训练3 课时安排:六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第一、二、三题。 教学过程: 一、宣布本节课的内容。 二、学生自学,要求动手做一做。 三、集体交流。 第一题:主要从字典中选择恰当的解释,先释字,,再释词。 第二题:首先辨析近义词,从词的意义,感情色彩,用法等方面讲,然后填写。 第三题: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先讲讲各修辞手法的特点,后再说句子。 四、订正。 五、作业:第1、2、3题。 第二课时 内容:第四、五题 教学过程: 一、宣布本课学习任务。 二、学生看看题目要求,想想如何做。 三、互相讨论。 四、集体讨论。 第四题:要求围绕一个中心意思,恰当地把四个词语连起来,句子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第五题:要求用修改符号修改。 第三课时 内容:看话,说话,阅读 “看话•说话”训练的重点是说明的顺序。 要求学生把自己做菜的工序介绍清楚。 “阅读”训练要求学生在读懂几段话的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常用的几种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看话•说话”先提出要求,然后让学生自己说,最后逐个介绍,听后其他同学补充。 第四课时 习作:写一篇说明文,介绍家种一种电器。 要求:1、把这种电器的特征写清楚。 2、有合理的顺序。 3、语言准确、简洁。 教学过程: 一、揭示本课习作的要求。 二、说说各自熟悉的家用电器。 三、讨论: 1、介绍电器的哪些内容呢? 2、说明按怎样的顺序? 介绍的内容可分成这几个部分:外观、内部构造及功能、作用。 说明的顺序可采用从外向内,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 四、根据讨论的问题,让学生说说自己熟悉的家用电器。 第五课时 学生习作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讲评和修改作文。 教学过程: 一、讲讲本次作文的总体情况,加以讲评。 二、师范读写得好的作文。 三、请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和想法。 四、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再加以修改。 基础训练4 一、写出下列句子中带点词的意思。 1、晚 妈妈从早到晚忙着工作,够辛苦了。 他来晚了,赶到车站,已经开了。 2、张 船刚离开码头,风很小,帆没有张起来。 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要东张西望。 3、风 一夜东风,吹开了满树繁花。 移风易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二、把下面的词语按要求分类。 沉闷 凝视 漠然 沮丧 惊讶 眺望 懊悔 注视 忧虑 安然 扫视 焦灼 1、用“——”画出表示“看”的词语。 2、用“=”画出表示“神态”的词语。 3、用“~”画出表示“心理活动”的词语。 三、把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恰当的成语,填写在括号里。 1、故事会开始了,会议室里十分拥挤,好像水都流不出去,连走廊上也站满了人。 2、周总理精神饱满,容光焕发,迈着矫健的步子,向试验田走去。 3、团长一声令下,埋伏在山上的战士们占据高处,面向低处,向山上的敌人勇猛地冲击。 四、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几段话,按照正确的顺序重新排列,把重新排列的序号填在每段前面的括号里。 ( )我从梦中醒过来,张开眼睛一望,原来自己并不是在太空船里,而是躺在床上。我舒了一口气,心里还在扑扑地跳个不停。只见月光透过窗口,照在桌上。那里放着一本我昨天新买的科学幻想故事——《太空历险记》。 ( )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坐上太空船,由一支火箭射入了太空。 ( )向太空船的右方看,是地球的边缘,上层盖着一层淡蓝色的霞光,既像轻烟,又似薄雾。 ( )太空的景色美丽极了:向上看,天不再是蓝色的,它变成了一幅黑色的布幕,上面缀着闪闪发光的星星,像无数的眼睛望着我。太阳孤零零地停在左边,如同一团火球,放射出刺目的光芒。 ( )忽然,太空船机件失灵,从空翻滚下坠,我望着太空船里成百个按钮,不知该按哪一个才好,一时手忙脚乱,急得大喊救命。 五、读下面一段话,说说哪些语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我爱春雨,那一滴滴的雨点,像一粒粒闪耀着白光的珍珠;那雨帘是那么密,它给群山披上了蝉翼般的白纱;那雨虽小,却洗去了冬天的积垢,描绘着春日的新姿,唤醒了沉睡的大地,也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听(看)话•说话 在日常生活中,你最看不惯的是什么?为什么看不惯?说说你的看法。要围绕中心,说得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听(看),有相同的看法可以补充发言;有不同看法可以提出来讨论。 阅读(见书上P123页) 作文 习作:根据下面一段文章的开头,继续写下去。 九年的学习快结束了,我始终不能忘怀那些日子,每当看到在学校生活的照片,我就想起…… 要求:1、展开合理的想象; 2、有中心,有条理; 3、写五百字左右; 4、题目自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写作方法。 二、揭示本次习作的内容及要求。 三、按时间顺序回顾九年来给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些事情。 (课前可组织学生先回顾一下,并适当作好一些记录。) 学生习作 教学目标:讲评和修改作文。 教学过程: 一、讲讲本次作文的总体情况,加以讲评。 二、师范读写得好的作文。 三、请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和想法。 四、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再加以修改。 学生互相修改
顶一下
返回首页
回首页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